陕南大樱桃产业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2023-02-28李保艳程洪桥王红梅
李保艳 程洪桥 王红梅
陕西大樱桃种植规模约4 万hm2, 其中陕南(汉中、安康、商洛)占10%。 陕南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年降水量800~1 000 mm,年均温14 ℃,均高于关中地区,大樱桃成熟期比关中提前10 天左右, 主栽品种是红灯、 早大果、先锋、美早等早熟品种,五一前后一级供应商批发价达到30~40 元/kg, 高出关中地区15~20 元/kg,效益显著。 结合实践,我们从环境特点、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防治、保鲜营销等方面分析了陕南大樱桃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 大樱桃生产存在的问题
1.1生长关键期经常遭遇恶劣天气 陕南大樱桃以露地栽培为主, 早春气温回升快常导致树体休眠不足,花芽分化不完全,畸形、败育花较多。花期低温冻害如倒春寒常导致柱头受冻,花期缩短,坐果率骤降,造成严重减产。 花期偶遇干热风 (曾有30 ℃左右高温持续7 天的记录),柱头被吹干,造成坐果较难。果实发育期受到干旱胁迫,果实膨大和果核硬化受到影响,畸形果率高。 4 月底到5 月初大量降雨或连阴雨导致裂果,降低商品性。转色期连阴雨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养分积累和果实着色。陕南年均降水量700~1 000 mm,大于关中500~700 mm,降雨集中在4—10 月,尤其4—5 月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对樱桃产量影响较大。 陕南大樱桃设施栽培规模较小, 露地栽培中果农缺乏对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情况下的管理预案, 极大影响大樱桃产量品质,从而影响收益。
1.2砧木和品种选择盲目 不同砧木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有所差异。 陕南主要砧木有马哈利、吉塞拉系列、大青叶、考特等,吉塞拉系列适宜密植和设施栽培, 在干旱贫瘠条件下易出现早衰和小脚现象;马哈利砧木树势强,耐旱、抗根癌,但抗涝能力差;考特嫁接亲合力强,固定性强,且无大小脚,但矮化性差,不抗寒且易发生根癌病。 不同砧木对树势参数和生长势指标的响应不同, 盲目选择不适应当地的砧木会造成树势衰弱、不抗根瘤、果实品质差、费时费工等问题。
为抢占市场,陕西早熟大樱桃品种占比高达60%,中熟品种占比约25%,晚熟品种比较少。陕南大多樱桃园早熟品种占比更是超过80%,名优新品种少,单产低,果个偏小、口感偏酸,上市集中在5 月初,供应期短且集中。栽植品种红灯、早大果、美早、齐早、雷尼等多属软甜型,适宜本地销售,不耐贮运,缺乏果肉硬、口感好、耐贮运的脆甜型和硬肉型品种。 临成熟期多雨,造成陕南的早大果、红灯、雷尼等裂果率高。
1.3施肥不科学 据调查,88%的大樱桃园施肥量不足,有机质含量偏低;80%的大樱桃园土壤呈碱性,土壤全氮含量偏低,易加剧根衰;有效磷和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单果质量偏低,品种无法表现其特有品质, 例如加拿大产区拉宾斯单果质量可达8~12 g,成熟后呈现紫红色,而在陕南单果质量仅6.5~8 g, 果面呈现鲜红色。土壤有机肥不足,培肥不合理,导致果个小、口感偏酸、颜色变浅,传统施肥方式进一步抬高了生产成本。忽视微量元素肥料,多数果园树体缺乏钙、镁、铁、硼,导致70%的果园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树势不均衡,进而易引发落果、裂果、畸形果、缩果、僵果等生理性病害。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之果农缺少对大樱桃养分需求规律的科学认识, 过于追求产量、盲目施肥,导致果形不正、口感不佳、耐贮性下降、果实大小不均、畸形、裂果等问题,影响商品率,造成销售不畅。
1.4忽视管理 不合理修剪导致树体通风透光差,结果空间安排不合理,多年生大树内膛光秃。 少拉枝或不拉枝,整形修剪不到位,易造成树体营养生长旺盛,枝干比失调,树势上强,结果部位外移,延迟结果或不结果。 与山东、陕西关中相比,陕南大樱桃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灌溉条件落后,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导致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不同栽植密度影响大樱桃光合产物积累,进而影响品质。 据研究,单果质量随栽植密度的减少而增加。前期盲目追求高产,致使苗木过早结果、产量负载过大,树势衰弱。 未建立灾害性天气防御系统,4 月疏于防范低温多雨天气不良影响,造成果实皮层韧性降低,出现裂果,诱发果蝇等病虫害。
1.5保鲜和销售方式滞后 大樱桃货架期极短,采收期正值高温,加之樱桃果实皮薄多汁易损,采收后往往堆叠在一起,且未能迅速水冷并干燥,易表现机械伤、皱缩、掉梗、褐变、腐烂等现象。
陕南地区大樱桃以公路摊点和田间地头销售为主,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未建立集中管理的销售市场和电商平台, 果农持续增收难度较大。采后预冷贮藏设备缺乏,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流通组织形式不成熟,导致鲜果在高温下收购、堆积,到晚上或过夜才能运走,进一步影响商品率。
2 发展策略
2.1丰富栽培模式,提高樱桃品质 设施栽培成本是露天栽培的1.3 倍(避雨栽培)和2.3 倍(促早栽培), 经济效益是露天栽培的1.8 倍和3.2 倍,而且设施大樱桃外观品质、内在口感都要优于露天大樱桃,且温度、湿度更加可控。 当前陕南大樱桃栽培以传统露地栽培为主,今后应充分利用当地露天樱桃上市早的优势,适当推广“三防棚”或设施栽培,在有效避免花期高温、倒春寒、冻害、强降雨等自然灾害的同时,也能阻止天气原因造成的病虫传播、减轻裂果。 设施栽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优果率,兼防鸟害。
2.2推广特色品种,优化产业结构 可根据陕南气候特点因地制宜选择亲合性好、抗根瘤、成活率高的砧木, 近年来吉塞拉5、6 系列和马哈利CDR-1、CDR-2 砧木应用逐年增多。
陕南大樱桃老园以红灯、先锋、早大果等老品种为主,颜色以浅红色为主,黄色和紫红色品种比较稀有, 老园可通过高接换头将商品性差的品种更换为新优品种,新园应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低需冷量、休眠期短、脆甜型、硬肉型品种迎合市场需求。 推荐陕南地区发展美早、雷尼、萨米脱、火箭、弗里斯科、罗亚明、齐早等品种。
陕南早熟樱桃品种占80%, 今后应按照5 ∶2 ∶3 的比例搭配早、中、晚熟品种,调整不同口味品种的种植面积, 选择红黄紫黑等各色品种,平衡市场需求,延长货架期,避免集中上市。大规模种植需对气候条件、 土壤质地、 地理位置、市场情况等因素做综合考量,促进良种、良砧、良法有机结合,积极推广大果型、硬度高、抗性好、耐贮运的优良品种,建立陕南地区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三品一标”生产体系。
2.3科学施肥,增产提质 滴灌施肥技术在增产增效基础上还能提高果实品质。据研究,大樱桃园滴灌施肥比常规施肥每亩节肥18.3%,节水42%, 裂果率降低29%。 在大樱桃盛花、硬核、着色期3 个阶段,喷施硼肥、氨基酸叶面肥、液体钾、GA3等,可使单果质量增加23%,坐果率提升1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约2 个百分点,果品商品性提高明显。 大樱桃的单果质量、果实大小、裂果率与钙、镁、钼、硼等元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应注重矿质养分投入,科学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适量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增加单果质量和硬度,增加果实甜度,改善果实口感。
2.4加强管理,促进标准化生产 陕南大樱桃老园树冠大,内膛空,采果难度大,新改园以自由纺锤形为主, 近年又推广了细长纺锤形、 超细长纺锤形和篱壁式栽培模式。 实践表明, 超细长纺锤形的产量及光合特性优于细长纺锤形和“V”字形, “V”字形的早果性优于超细长纺锤形。
重视成熟前的病虫害防控,4 月下旬在距离地面高度0.8 m 悬挂糖醋液诱捕果蝇; 成虫发生高峰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配合阿维菌素3 000 倍液防治; 采收5 天以内喷洒短稳杆菌600~800 倍液。 采收前30 天喷10~15 mg/kg赤霉素并增施氨基酸叶面肥促进果实膨大,统一成熟期; 降雨前8~14 小时喷0.5%氯化钙或硝酸钙,或雨前及时采摘。
积极推广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智能化、疏花疏果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根据果园实际情况精准施肥。
2.5采收与保鲜 果皮色泽是判断果实成熟度的重要指标,采青虽利于贮藏运输,但影响品质和口感,不同品种最佳采收成熟度有所差异,如先锋和拉宾斯为八成,雷尼为七成。采摘前喷施氯化钙提高硬度, 同时也能增加抵抗病原菌能力,喷施钙尔美利于鲜果风味的提升。
大樱桃主要依靠人工采摘, 果实要留有新鲜果柄,最好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下露前,避开正午强光高温时段。 采收的果实应及时转运至阴凉处。入库最好先预冷,预冷后鲜果的货架期可达3~7 天,比未预冷的长2~3 天。
大樱桃适宜贮藏在0~1 ℃环境, 不同品种贮藏过程中失水率、硬度和腐烂率有显著差异。萨米脱和拉宾斯在水分保持方面优于美早、艳阳、甜心等品种,硬度保持能力美早>艳阳>萨米脱>拉宾斯>甜心,宾库、艳阳、甜心贮藏后果实腐烂率较低,适宜长期贮藏。 目前,大樱桃主要有普通冷藏、气调贮藏(CA)、减压、限气贮藏(MA)、 化学和涂膜等保鲜模式, 随着大樱桃MAP (气调包装技术)+冷藏保鲜技术与物流保鲜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贮藏期更长、保鲜效果更好的效果, 若运输过程再加入蓄冷剂保鲜运输效果更佳。
2.6线上线下销售 随着快递行业如顺丰、京东、邮政EMS 等开展采摘、预冷降温、选果、包装、冷库暂存、冷链直发机场、交付航空运输的一条龙服务,并全国48 小时内新鲜配送,极大地扩大了网络销售空间和覆盖范围,并建立“从田间到舌尖”的直达通道,实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 在果农端, 依托渠道资源打造线上直播带货+线下近郊采摘游模式,拓宽鲜果销售渠道和市场,及时解决产、销、运信息不对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