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ECT骨显像与PS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023-02-28吉安平
张 杰,柏 凌,邱 虎,吉安平
(江苏省中医院核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29)
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的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中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1]。可引起前列腺癌的病因较多,主要涉及环境、遗传、年龄、饮食、肥胖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此病尤其好发生于年龄超过65 岁的老年男性群体、直系亲属中有前列腺癌疾病史的群体及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群体。近年来,全球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4],全球每年有大约130 万新发前列腺癌病例和30 万~40 万前列腺癌死亡病例。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近10 年增长较快,且前列腺癌还可以扩散转移到骨骼、膀胱等一些其他器官,尤其是骨转移较为常见,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EC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脏器检查的方法,主要用于一些肿瘤骨转移的检查,尤其是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检查中的应用比较广泛[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酶,可作为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发现患者的PSA 水平升高时,需要重点排查和进一步检查其是否有前列腺癌变[6]。本研究选择2020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我院收治的90 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ECT 骨显像与PSA 水平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临床医护工作者更好地诊治前列腺癌骨转移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2020 年1 月1 日 至2021 年12 月31 日我院收治的90 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54 ~82 岁,平均年龄为(70.43±3.56)岁;病程为0.5 ~4 年,平均病程为(1.56±0.72)年。病例纳入标准:经ECT 骨显像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无骨折、无精神疾病、无严重血液疾病的患者;意识清晰,知情且自愿参与和配合本研究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完整者。病例排除标准:有化疗、放疗治疗史的患者;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性疾病的患者;有严重内分泌或性激素分泌异常的患者;有严重骨折、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不愿意配合本研究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依据骨显像情况,将90 例患者中发生骨转移的72 例患者作为骨转移组,将未发生骨转移的18 例患者作为非骨转移组。骨转移患者中WHO
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理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31 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2 例,为Ⅲ级的患者有19 例。
1.2.2 检查方法 1)ECT 全身骨显像:使用双探头ECT 医疗检查设备进行检查,为患者静脉注射99Tc-MDP 740 ~1110 MBq。3 h 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检查前患者需将体内的小便排空,取出患者随身携带的各种金属物件,以10 cm/min 的速度进行扫描,矩阵为512×1024。2)PSA 检测:患者前一晚禁食禁水,第二天清晨空腹采集3 mL 静脉血液,离心分离血清,应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PSA 的水平。
1.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在Excel 表格内录入研究获得的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22.0 版统计软件将研究数据录入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 时,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骨转移情况患者PSA 水平的比较分析
骨转移组患者的血清PSA 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患者〔(119.51±46.83)μg/L vs (32.54±16.47)μg/L〕,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骨转移情况患者PSA 水平的比较分析(μg/L,±s)
表1 不同骨转移情况患者PSA 水平的比较分析(μg/L,±s)
组别 例数 PSA骨转移组 72 119.51±46.83非骨转移组 18 32.54±16.47 t 值 13.282 P 值 0.001
2.2 ECT 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情况的分析
通过ECT 骨显像对90 例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有72 例患者发生骨转移,占比80.00%(72/90)。其中发生脊柱转移者最多(有24 例),占骨转移患者的比例为33.33%(24/72);骨盆转移患者有20 例,占比27.78%(20/72);肋骨转移患者有12 例,占比16.67%(12/72);四肢骨转移患者有8 例,占比11.11%(8/72);颅骨转移患者有5 例,占比6.94%(5/72);其他骨转移患者有3 例,占比4.17%(3/72)。详见图1。
图1 ECT 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情况的分析
2.3 前列腺癌患者ECT 骨显像与PSA 水平关系的分析
通过对ECT 骨显像与PSA 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PSA 水平低于10 μg/L 的患者中发生骨转移患者的数量较少(2 例);所有PSA 水平大于100μg/L 的患者都发生了骨转移;病理分级越高的骨转移患者其PSA 的水平就越高。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与骨转移分级呈正相关。具体见表2 和图2。
表2 前列腺癌患者ECT 骨显像与PSA 水平关系的分析[例(%)]
图2 前列腺癌患者ECT 骨显像与PSA 水平关系的曲线图
2.4 PSA 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性能分析
分 别 以PSA >10 μg/L、PSA >20 μg/L、PSA >50 μg/L、PSA >100 μg/L 作为诊断的临界值,PSA 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等性能分析情况如表3 所示。
表3 PSA 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性能分析[例(%)]
3 讨论
前列腺是由腺组织和肌组织构成的不成对器官,位于人体的泌尿生殖膈和膀胱之间,是一种重要的腺体器官。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此病好发生于年龄在65 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人群[7-9]。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排尿困难、尿急、尿频、血尿、漏尿、尿痛、腰痛、尿失禁和尿潴留等。前列腺癌骨转移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骨痛等严重并发症[3]。前列腺癌的原发部位主要是后侧包膜下腺体,具有潜伏生长性,临床症状不明显,很难进行诊断,往往在转移症状出现时才被发现。目前,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最常用的方法是ECT 骨显像检查。此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准确识别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量[5-6]。有研究[8-9]表明,前列腺癌常常会发生转移,一般通过淋巴途径转移,最常累及的器官是骨骼,尤其以脊柱、骨盆、肋骨和四肢骨转移常见。姚文良等[8]通过ECT 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进行鉴别诊断的结果显示,骨盆转移率最高(27.3%);郦俊生等[9]通过对80 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ECT 骨显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脊柱和骨盆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最高(58.82%)。本研究中通过ECT 骨显像对我院收治的90 例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情况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以脊柱和骨盆转移居多,转移率分别为33.33% 和27.78%,这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一致。
PSA 是一种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单链糖蛋白分解酶,正常情况下在精液中含量较高,在血液中含量较低,正常人血液中PSA 含量一般在0 ~4 ng/mL,且血液中绝大部分PSA 都来自前列腺,具有较强的器官特异性[6]。因此,PSA 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且血清PSA 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分级密切相关。姚文良等[8]通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ECT 骨显像结果和PSA 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前列腺癌患者的PSA 水平与骨转移分级呈正相关;李欣等[10]通过对ECT 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结果进行研究发现,骨转移组患者的PSA 水平显著高于非骨转移组,且骨转移分级及发生率随PSA 水平升高而逐渐增高;马宏青等[11]回顾性分析了67 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本研究选择2020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我院收治的90 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ECT 骨显像与PSA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转移组患者的血清PSA 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患者〔(119.51±46.83)μg/L vs (32.54±16.47)μg/L〕,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SA 水平低于10 μg/L 的患者中发生骨转移患者的数量较少(2 例);所有PSA 水平大于100μg/L 的患者都发生了骨转移;病理分级越高的骨转移患者其PSA的水平就越高。前列腺癌患者的PSA 水平与骨转移分级呈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临床医护工作者更好地诊治前列腺癌骨转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