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CSF联合大分割调强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3-02-28王号号毛红森
江 红,王号号,毛红森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疗科,江苏 徐州 221011)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在所有肺癌中占比超过80%[1]。NSCLC 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处于中晚期,出现肿瘤多处转移,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2]。目前临床上治疗NSCLC 的标准方案为铂类联合吉西他滨化疗,但易导致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免疫功能异常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以至于化疗中断,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近年来随着临床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分割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与常规放疗相比,IMRT 具有治疗时间短、单次生物剂量较高等优势,同时能有效抑制肿瘤的再次增殖,并可提高传统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对提升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的临床效果较好[5-6]。目前IMRT 已在临床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应用,但其对晚期NSCLC 的治疗效果尚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探究[7]。既往的研究表明,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factor,GM-CSF)在三种不同的肿瘤模型中均表现出持续、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活性[8],但目前其在NSCLC 中的应用仍有限,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一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GM-CSF 联合IMRT 治疗晚期NSCLC 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晚期NSCLC 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 患者84 例参与研究。纳入标准:(1)满足NSCLC 的相关诊断标准[9],且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2)年龄在24 ~70 岁之间;(3)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 个月;(4)对本研究方案充分了解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2)入组前接受过其他方案治疗;(3)合并精神疾病,或治疗依从性较差;(4)存在放疗禁忌证。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2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7 例;年龄24 ~70 岁,平均年龄(53.74±4.28)岁;卡氏功能(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70 ~80 分,平均KPS 评分(76.39±2.17)分;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鳞癌)26 例,腺癌16 例;病灶位置:左肺21 例,右肺21 例;临床分期:Ⅲa 期23 例,Ⅲb 期19 例。联合组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龄25 ~70 岁,平均年龄(53.89±4.34)岁;KPS 评分70 ~82 分,平均KPS 评分(76.41±2.33)分;病理类型:鳞癌27 例,腺癌15 例;病灶位置:左肺20例,右肺22 例;临床分期:Ⅲa 期25 例,Ⅲb 期17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分布较均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本组IMRT,具体方法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嘱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均匀呼吸。使用专用定位膜将患者的体位固定,给予CT 扫描后,由放疗医师勾画病灶并进行定位。通过实施图像数字化分析后确定放疗靶区,主要包括肿瘤靶区、临床靶区以及计划靶区。放疗剂量设为3.3 ~3.5 Gy/ 次,总剂量控制在60 Gy 左右,1 次/d,5 次/ 周,持续治疗3 个月。
1.2.2 联合组 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GM-CSF进行联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IMRT(方法同对照组)结束后24 h 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GM-CSF,用药剂量为100 μg/d,持续治疗3 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按照以下标准[10]判定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经治疗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经治疗病灶减小≥50%,且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稳定(stable disease,SD):经治疗病灶减小<50% 或增大<20%,且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经治疗病灶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临床总有效率=CR 率+PR 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于室温下静止15 min 后对血液样品进行离心处理(转速设为3500 r/min),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细 胞 角 蛋白19 片 段(cytokeratin-19-fragment CYFRA21-1,CY211)、 癌 胚 抗 原(car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糖 链 抗 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 及 鳞 状 上 皮 细 胞 癌 抗 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的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后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WBC 计数的变化情况。(4)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贫血、肝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皮炎、肺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收集和整理后经软件SPSS 22.0 完成分析,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呈现,采用χ²检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等计量资料以x±s形式呈现,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多个时间点WBC 计数变化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治 疗 前, 两 组 血 清CA125、CY211、CEA、CA199、SCC 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CY211、CEA、CA199、SCC 的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CA125(KU/L) CY211(μg/L) CEA(μg/L) CA199(KU/L) SCC(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53.14±4.74 34.85±2.59* 20.06±2.38 6.25±1.03* 39.19±3.58 25.25±1.73* 52.71±4.96 35.16±2.72* 3.84±0.85 1.74±0.38*联合组(n=42)53.38±4.91 29.76±2.11* 19.89±2.17 4.80±0.87* 38.76±3.27 19.21±1.29* 52.59±4.83 30.27±2.34* 3.81±0.83 1.12±0.14*t 值 0.228 9.874 0.342 6.970 0.575 18.139 0.112 8.832 0.164 9.922 P 值 0.820 <0.001 0.733 <0.001 0.567 <0.001 0.911 <0.001 0.870 <0.001组别
2.3 两组治疗前后WBC 计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WBC 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 个月后,两组的WBC 计数均有所降低,联合组在治疗2 个月后WBC 计数开始回升,对照组则在治疗3 个月后WBC 计数开始回升,且治疗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后联合组的WBC 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WBC 计数的比较(±s,×109/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WBC 计数的比较(±s,×109/L)
注: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F 组间=36.210,F 时点=41.523,F 交互=19.221,P 均≤0.001。
组别 WBC计数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2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n=42) 5.78±1.74 4.84±0.92 4.02±0.73 5.64±1.18联合组(n=42) 5.72±1.71 5.47±1.06 5.75±1.80 6.52±1.87 t 值 0.159 2.909 5.772 2.579 P 值 0.874 0.005 <0.001 0.012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贫血、肝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表明,肺癌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与致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1]。NSCLC 作为异质性疾病的一种,临床常采用局部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已有相关研究[12]表明,NSCLC 患者接受放疗后的3 年生存率仅有10%。IMRT 与传统放疗相比,适用性更广,对于具有手术禁忌证、早期NSCLC 术后放疗以及晚期NSCLC 局部放疗等均有良好的疗效,因此其临床应用率逐渐增高[13-14]。但放疗会损伤NSCLC 患者的造血系统,造成骨髓抑制,从而可对治疗过程造成不良影响[15]。GM-CSF 是一种多功能造血生长因子,可促进红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生成,有效减轻患者放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同时对于白细胞减少症也有较好的疗效[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治 疗 后 两 组 血 清CA125、CY211、CEA、CA199、SCC 的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提 示GM-CSF 联 合IMRT 治 疗 晚 期NSCLC 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水 平。CA125、CY211、CEA、CA199、SCC 等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般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邓亮等[17]研究显示,IMRT 治疗可降低晚期NSCLC 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究其原因主要是,IMRT 可直接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此过程会伴随肿瘤相关抗原的释放,而给予GM-CSF 治疗可增加机体的抗原提呈作用,进而增加具有抗肿瘤免疫效应的T 淋巴细胞的活性。二者联合使用,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1 个月后的WBC 计数均有所降低,联合组在治疗2 个月后WBC计数开始回升,而对照组则在治疗3 个月后开始回升,且治疗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后联合组的WBC 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GM-CSF 联合IMRT 治疗能抑制晚期NSCLC 患者WBC 的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是,GM-CSF 作为一种免疫刺激因子,能够诱导相关巨噬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从而提高T 辅助细胞的免疫功能,上调抗肿瘤细胞的免疫活性,同时GM-CSF 也能进一步促进放疗后WBC 的恢复,对放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期间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GM-CSF 联合IMRT 治疗晚期NSCLC 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GM-CSF 联合IMRT 治疗晚期NSCLC 的疗效。
综上所述,GM-CSF 联合IMRT 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抑制WBC 降低,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