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思考
——以驻马店市为例
2023-02-27谷成燕彭华福金雨菲许等平
谷成燕 彭华福 金雨菲 许等平 巩 典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北京 100010)
林长制改革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探索与重大制度创新[1-2]。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标志着“林长制”从地方实践探索正式上升成为国家层面重大决策部署[3-4]。同年,河南省和驻马店市相继印发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建立了会议制度、信息制度、巡查制度、考核制度等配套制度,创新探索“林长+警长+检察长+审判长”四长机制[5-7]。一系列国家政策、地方方案的出台已经使传统林业工作上升至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战略高度。现阶段林长制工作重点是如何使各项制度、任务得到严格有效的落实,从而保证林长履职的积极性,加快“林长制”的广泛开展与推进[1]。随着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重大决策的部署以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印发[8],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
国家森林城市驻马店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面临林草基础设施落后、林业管理手段简单粗放、林草综合治理措施缺乏等问题[9-18]。在此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驱动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为驻马店市林长制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科技支撑,是加快推进林草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抉择[7]。为有效推进驻马店市林长制改革,支撑各级林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的落实,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智能化,本文将结合驻马店现有优势,分析存在的难点问题,紧扣林长制管理需求提出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要点,更好地助力驻马店生态文明建设。
1 基础现状
1.1 政策保障情况
根据林业建设的实际需要,驻马店于2022 年初编制了《驻马店市林长制改革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 年)》《驻马店市智慧森林建设规划》等,明确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基本思路、重点内容与保障措施等。规划明确要求以林长制业务管理与决策为主要建设方向,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着力点,建设科学标准的林业数据库,为各业务提供基础数据。《驻马店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新一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建设,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夯实网络安全运行体系,为全面推进林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1.2 制度标准情况
为规范林业信息化建设管理,驻马店市林业局制定了《林业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办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 《信息发布审批制度》 《网站管理及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 等,保障各项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1.3 专项资金情况
驻马店市财政单列了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增加了对网络建设升级、网站维护与设备维修、林长制平台建设与规划的经费支持。资金投入做到了“建设与运行”并重,为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必要保障。
1.4 网络部署情况
驻马店市林业局各科室、直属单位按照市统一要求接入了互联网、市政务专网内网、市政务专网外网,形成了四级联网的“林业信息高速公路”,网络速度达标并严格按照要求隔离。其中政务外网根据业务需求范围,延伸到了乡镇林业基层工作站。
1.5 集约建设情况
驻马店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可为建设的林业信息化平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服务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和弹性服务。
1.6 终端配置情况
驻马店市林业局共配置130 余台国产化终端计算机,人机比率100%。
1.7 安全运维情况
驻马店市先后制定出台《驻马店市网络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驻马店市网络安全联合通报工作机制》,将网络安全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全市平安建设考核测评体系。驻马店市政务云平台可为林长制智慧平台提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标准的安全防护。
2 难点问题
驻马店市从政策保障、制度标准、资金投入、网络部署、集约建设、终端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在推动林长制改革方面还存在以下难点。
2.1 林草信息使用难
推进林长制需要摸清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汇集、整合并应用各类信息资源为定责、履责、问责、督责提供数据支撑。林草信息资源数据量多、类别多、途径多,存储分散、标准不一,难以快速量化出各类分析指标以供使用,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规范指标,为林长提供量化分析指标。
2.2 林长责任落实难
对各级林长及相关责任人员定责是林长制建立的关键所在。林草资源保护与发展具有较长的周期性,林长调动、责任转移易导致计划难以持续、任务难以落地、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信息化平台可以汇聚信息资源,有效合理划定责任、及时准确公示责任、清晰直观展示责任、持续更新林长责任。
2.3 部门沟通协作难
为支撑林长制的沟通协作机制,需要为纵向横向机构的协同办公提供更加便捷的沟通平台,避免因信息不畅影响责任落实等问题。
2.4 制度政策落地难
信息通报制度、林长巡林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林长制制度的落地及落实,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围绕考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流程,规范各流程节点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设置监测关口推进制度落实。
2.5 发现解决问题难
林长制是党政领导牵头、全社会参与的一项制度[19-2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靠林草主管部门,也需要社会力量。要推动企业、群众、媒体等社会社会群体参与,需要建立全社会监督、社会参与的入口,公示林长信息、反馈处理结果。
3 建设思路
3.1 接入林长“深度感知”底层框架
整合林草数据资源。以林草湿“一张图”为基础,以林长智慧应用为驱动力,整理林草资源生态保护、林草资源生态修复、林草资源灾害防控、林草改革、林草资源监督执法、巡林管护源头管理六个方面的数据资源信息。围绕林长制管理目的及管理要求对数据资源进行治理规范,建立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多样化数据利用机制,实现业务数据互联、应用数据嵌入,最终推动林长制管理数据的融合。
联结上级林长平台。按照上级平台的对接技术方案及标准,预留平台接口并按照统一建设标准,聚焦林长制平台的核心业务、核心功能,从责任上图、任务落地、督导巡查、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打通流程、建立关联、形成联动。
3.2 建立健全林长“监管常态化”体系
建立数据融通体系。融通数据是以提升科学性为主线,通过强大数据的汇聚分析、多维度感知、全流程覆盖、不间断分析,对国土绿化、资源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林长制实施运行和突出工作成效等重点工作的数据指标进行综合监测,让数据成为林长制考核的主要依据,实现科学评价、动态考评。
落实林长工作长效制度。一是利用平台落实林长制会议制度,对林长会议涉及的议题准备、决策记录、决定的落实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并自动留痕。二是利用平台落实林长信息公开制度,对林长信息、职责信息、任务信息等进行记录管理。三是利用平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和监督,形成与各县区、国有林场林长制工作的协作。四是利用平台开展林长制工作督查,协同成员(协作)单位、驻地方专员办、调查规划院等部门,通过巡林督查、调用指导,利用约谈、奖励等手段推进工作落实。
3.3 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监控
模式创新、赋能管理。围绕责任、任务,推动林长制清单化管理,建立林长责任清单落实管理主体责任,通过平台实现清单添加、清单检查、清单完成等全过程管理,推动林长制管理目标任务的细化、量化、具体化。以“减轻管理投入”为主线,统筹规范、计划管理,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精简管理流程,建立闭环任务分配管理体系、打造过程受控的巡查流程、将重点项目管理过程透明化,实现目标-分解-执行-考核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监控。同时以大数据为基础强化人工智能在林长工作运转中的应用,打造看得见、看得清、能管理、看得全、看得远的服务模式,推进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考核精准、全面可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建立多套符合地方要求的,突出地方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着重解决因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差异化带来的考核难点;综合考虑基础项、加分项、扣分项和否决项考核指标的设定,建立全方位、差异化考核模板;建立督查考核资料上报、审核流程和现地督查的自动抽取机制,自动推送考核指标的量化结果,建立多维考核评价模型,满足规划期考核、年度督查考核需求;实现考核结果可视化对比,达到“直观展示、动态更新、协同理事、智能考核、稳定可靠”的服务效果。
4 建设要点
4.1 数据汇聚
对数据进行汇聚,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能力复用”。结合林长制业务需要,对基础数据采集和常用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为业务资源的管理、共享、开放提供基础服务能力;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通过采集、清洗、融合等加工处理手段建设林长制专题数据,包括林长管理、林业办公、林长考核、巡林信息、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森林防火、造林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形成林长制数据库的专题数据、知识库,为林长制业务系统和手机移动端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4.2 网格管理
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特点和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科学划分层级式管理“网格”。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将各级林长、技术员、护林员、警员、联络员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任务、目标逐一落入网格。并与市山长制、田长制责任区域全面对接、不重不漏,构建无缝覆盖、责任明晰的林长制责任网格体系,有效避免交叉重复和相互推诿情况的发生,确保森林有人管、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担,任务有人督。
4.3 工作协同
全面梳理林长制会议、信息、巡查、督导、考核等配套制度的运行逻辑,流程化业务过程,将日常办公过程搬到线上,为四级林长及林长办甚至是协同单位提供在线化沟通环境;设置任务管理、信息上报等功能,建立横向协同各业务单位、社会团体及公众,纵向联动市县乡村各级的工作机制。同时与考核评价进行联动,实现客观评价动态考核。
4.4 考核评价
平台应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围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灾害防控等目标进行差异化考核评价。根据各地区发展基础及阶段性特征,可采用“上级定最大公约数指标,下级填特色考核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支持自评、第三方评价、综合考评。
4.5 过程追踪
建立链式追踪、实时响应的服务模式,全过程追踪巡林督办、目标任务、事件处置等业务流程。比如,各林长按照分区(片)负责制巡林督办,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巡林督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程暴露在平台监督之下,并全链路追踪督办、督导、整改进度,推动林长监督具体化,从而实现压力层层传导,职责层层落实。
4.6 智能感知
林长制的建立,必须强化森林草原资源的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森林环境物联网传感器、监控摄像机、手机终端等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同时整合大量移动互联网社会化大数据,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动态获取自动化成果,改变以往“人为主体、林草资源为客体”的局面,实现林草客体主体化。
4.7 辅助决策
林长制相关领导应及时获取和了解林长制运行情况,以“数据”和“事件”为抓手进行全局统筹。基于林草资源数据及业务数据,设置专题分析及数据服务等功能,向林长、林长办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满足数据展示、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需求,能够让各级林长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运筹帷幄。在应急事件发生时,林长可以通过WEB 端、移动端查看事件的状态、进展、资源保障等,高效进行决策,发出林长令,协调联络其他委办局资源,快速应对解决突发事件。
4.8 掌上办公
移动端与 WEB 端之间数据相互对接与流转,业务数据相互推送。林长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实时查看森林各项指标监测数据、各业务应用的数据,充分掌握林长制运行状态,能够及时接收事件并进行问题的处理。护林员能及时上报问题事件以及接收巡护任务。
4.9 应用融合
在打通“数据壁垒”前提下,统一数据标准,建立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多样化数据利用机制,实现业务互联、功能嵌入、业务与功能的融合;实时进行数据、业务追踪,做到人工不干预、数据不断流。林长通过平台可根据任务需求采用数据攫取技术获取所需数据并进行分析呈现,也可把任务承载的数据及时反哺至业务最前端。
4.10 信息公示
作为重要的信息发布渠道,平台可利用互联网向社会公众发布林长名单、责任区域、林长职责和监督电话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工作动态、知识科普等信息,及时发布林长制工作动态与各级林长绩效考核结果,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实现网络化、透明化履职。
5 结语
通过先进的智慧化手段,助力林长制的全面工作,是全面落实林长制各项责任和建设任务,实现林长制绩效适时考核和动态管理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依照林长制网格化责任体系,基于全林域、全要素的林草生态管理方式,将全市各县区林草资源信息、林长组织体系、任务目标达成等纳入信息化监管范畴,实现对驻马店全市资源监测实时化、工作决策科学化、目标管理精细化、考核制度规范化、管理方式长效化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助力驻马店林长制改革和现代林业发展;建立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多级联动等机制,纵向覆盖四级林长组织,横向覆盖资源管理、应急处置、重大工程督查、绩效考核多种业务,各项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位置的限制,实现林长制工作的全时效、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群众参与护林护绿的积极性,严守生态红线,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和经济的有机统一发展。在服务于当前林长制工作需要的同时,提升林业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林长制工作推进和林业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精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