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后公众安全感状况及提升策略——以河南近三年重大突发事件为例

2023-02-27韩淑华

天中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受访者河南

韩淑华

重大突发事件后公众安全感状况及提升策略——以河南近三年重大突发事件为例

韩淑华

(黄淮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河南省近三年发生的几次重大突发事件,导致了公众安全感指数的下降,主要体现在公众对公共设施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和医疗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评价降低。重大突发事件对公众心理状态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具体而言,强化舆论引导、坚持民生优先、获得社会网络支持、政府做好善后工作、强化应急知识学习等是提升公众安全感的主要途径。

重大突发事件;公众安全感;状况分析;对策

河南地处中原,是一个农业大省,素有“中原粮仓”之称。同时,河南也是人口大省,2021年常住人口9883万。河南的稳定和安全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公众安全感是社会稳定安全的重要保障和指标。三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河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公众安全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疫情之前,河南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四年处于上升趋势;三年疫情期间,河南又接连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使本就受疫情影响的公众安全感指数进一步降低。那么,疫情期间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河南公众安全感状况究竟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修复和提升,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概念界定

(一)安全感

安全感是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理论里最早提及的。他认为,当个体接收到的刺激超过了其自身控制、能量释放的界限时,个体就会产生危险感以及创伤感,随后产生焦虑感[1]。安全感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紧密相连,在缓解个体压力、消除心理障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儿童时期安全感的缺失会降低其成年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容易产生焦虑感和危机感,缺乏心理安全感。马斯洛认为,心理安全感是个体在解除恐惧和焦虑后,对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充满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2]。吴宗宪在《法律心理学大词典》中把安全感定义为个人或群体在安全处境和解除危险处境之后所体验到的心情舒畅、平安祥和的感觉以及人们对身心健康有保障、家庭财产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的感受[3]。朱云龙认为,安全感是一种对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保护程度的主观感受、评价和综合心态反应[4]。黄敏凤认为,安全感是人处在客观空间环境中对自身安全状态的自我判断,是一种以感性为主导的体验[5]。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安全感是指个体在其生活的环境中处于身心放松、人身和财产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舒适感觉。安全感缺失往往会导致个体身心处于紧张和恐惧状态,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二)公众安全感

目前学界对公众安全感已有大量研究。刘晓君、杨菁提出公众安全感是公众在公共场所活动中体验到的归属感和安全感[6]139。毕金航认为,公众安全感是现阶段居民对所处社会环境整体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7]57。刘燕萍认为,公众安全感是公众对目前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对社会安全状态的综合心态反映[8]。郑姗姗、王浦劬指出,公众安全感是公众在特定时期对社会安全治理效果的心理感受和主体评价,是个体与整体、事实与认知、主观与客观辩证作用的综合反映[9]37。李菲、王露认为,公众安全感的内涵应考虑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所体验到的归属感、确定控制感以及对安全需要的满足感[10]68。杨梦婷指出,公众安全感是指公众在突发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内体验到的控制感、归属感及安全需要[11]。杨菁、杨梦婷认为,公众安全感是公众在公共活动环境中体验到的归属感、确定控制感以及对安全需要的满足[12]173。本文认为,公众安全感是公众对现阶段所处环境的个人生存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状况及突发事件后生命财产安全需求的满足体验。

(三)重大突发事件的内涵

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会给社会安定带来很大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把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个等级。杜蕾认为,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严峻,对事故发生区域及相邻区域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很大影响,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毁损或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发性事件[13]。周无恙将重大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且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给社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生态破坏的事件[14]。本文中的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众多人员伤亡、财产遭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当前生产生活秩序的事件。近年来,全球突发重大事件颇多,这些事件具有不可预测、突然发生、破坏性强等特点,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保障带来很大威胁,公众安全感也因此遭到极大破坏。

(四)重大突发事件后的公众安全感

刘晓君认为,突发性安全感是公众突然遭受外界压力所体现出的安全感,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等特点[15]。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极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会使公众安全受到威胁。本文研究的重大突发事件公众安全感指的是公众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心理安全需求和生命财产安全需求。

二、河南近三年重大突发事件后公众安全感状况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平安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中心,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达一亿多,在维护国家安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素有“河南安则天下安”的说法。河南各级政府也一直在为民众创建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公众的安全保驾护航而努力,河南公众安全感也因此稳增不降,如,2017—2019年,河南公众安全感指数分别为93.5、93.73、96.36。就在各项事业稳中向好之际,河南近三年却一连发生了几次重大突发事件。2020年是全球人类的灾难之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令人猝不及防,河南民众也被波及。在疫情持续的三年里,广大民众对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纷纷表示担忧。就在河南民众与新型冠状病毒做斗争之时,2021年6月25日河南商丘柘城武馆发生重大火灾,造成18人死亡、4人重伤、12人轻伤。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出现特大暴雨,雨水倒灌进五号线地铁,导致14名乘客死亡。此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使郑州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共造成死亡、失踪398人。暴雨刚过几天,2021年7月30日郑州又爆发了新一轮疫情,此轮疫情是由境外入境人员定点收治医院郑州六院内部感染引起,在河南省内也造成了一定范围的扩散。2022年11月21日,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2人受伤。在这此波未平彼波又起的艰难3年中,河南的公众安全感如何,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走访,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问卷设计与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于2022年11月在河南的郑州、商丘、新乡、安阳等地展开,对各地20—7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收集有效问卷578份,问卷有效率为96.3%,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经历重大突发事件后河南公众的安全感状况。

由于河南近三年来的重大突发事件主要是公共卫生,公共场所设计、使用不当及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故此次调研问卷的问题设计主要围绕公共设施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进行。为获取河南公众近三年重大突发事件后的真实安全感受,我们在调查中使用了李克特5级量表来测量重大突发事件后公众的安全感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感平均得分为2.89分,总体得分偏中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

(二)各个方面的公众评价及分析

1. 公共设施安全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公共设施设计、使用“十分安全”“比较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受访者比例高达98.2%,分别为9.8%、52.1%和36.3%;而认为“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受访者仅占1.2%和0.6%。认为公共设施检测、维护“十分安全”“比较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受访者比例高达95.5%,分别为10%、51.7%和33.8%;而认为“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受访者仅占3.4%和1.1%。由此可见,公众对公共设施安全还是比较满意的。

2. 公共场所安全评价

调研统计显示,受访者对公共场所安全评价较高,有97.6%的受访者认为公共场所场地安全,其中16.3%认为“十分安全”,48.5%觉得“比较安全”,32.8%感觉“基本安全”,而认为“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分别是2.1%和0.3%。认为公共场所巡视、检查安全的受访者比例占91.4%,其中认为“十分安全”的有19.1%,“比较安全”的有46.3%,“基本安全”的有26%,而认为“不太安全”的有6.4%,“不安全”的有2.2%。受访者对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评价一般,其中“十分安全”占23.8%、“比较安全”占31.9%、“基本安全”占24.6%,而认为“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受访者占到17.2%和2.5%。

3. 医疗卫生安全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医疗卫生安全的评价不是太高。受访者认为医疗场所安全的比例仅为60.4%,其中“十分安全”占4.8%、“比较安全”占31.9%、“基本安全”占23.7%,而认为“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受访者占到26.0%和13.6%。认为医疗场所卫生安全的受访者比例为65.8%,其中“十分安全”占9.6%、“比较安全”占28.3%、“基本安全”占27.9%,而认为“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受访者占比为18.6%和15.6%。认为医疗场所管理安全的受访者比例为66.5%,其中“十分安全”占15.0%、“比较安全”占25.3%、“基本安全”占26.2%,而认为“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受访者占比为15.1%和18.4%。

以上数据表明,公众除了对公共设施安全满意度较高,对公共场所安全和医疗卫生安全的满意度则总体不高,较高比例的受访者感觉到不太安全和不安全,证明经历突发事件后,公众安全感呈现出普遍不足状态。可见,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会改变公众的日常生活习惯,使他们产生恐慌和不适感。当今社会网络发达,信息传递速度快,突发事件的负面消息会在公众间迅速传开,往往导致心理素质不好的公众感到恐慌,进而引发群体性恐慌[16]278;另外,很多公众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措施和常识,在听到不确定消息时,心理常常极度恐慌[17]225。一般情况下,公众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心理应激反应会经历恐慌期、防御期、适应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恐慌期的心理反应主要是由重大突发事件直接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慌等;防御期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由各种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相关报道等引起的防御、沮丧、悲痛等;适应期内公众会逐渐适应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生活变化,并开始积极面对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恢复期公众逐渐摆脱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走向正常生活。由上可知,重大突发事件对公众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且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其心理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采取适当策略,必然对公众安全感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重大突发事件后公众安全感提升策略

(一)强化舆论引导,培养安全感

媒体舆论引导对公众安全感的培养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公众的风险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风险信息的传播,公众对突发性事件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公众获取的信息如何。为此,扎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就会增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从而培养公众安全感。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又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中心,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多,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平安建设一向是河南省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公众对危机信息的理解和反应不同,政府部门应把平安预警建设方案及重大突发事件预警措施及时传达给民众,使公众对政府工作有所了解和理解,积极配合我省平安建设工作。

(二)坚持民生优先,塑造安全感

构建安全防控体系、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也是塑造政府公信力、提升公众安全感的重要渠道。因此,政府要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公众安全放在第一位。如医疗场所的卫生及管理要严格规范;公共场所的设计和使用要遵守专场专用原则;公共设施的设计和使用要有远见,特别是防洪抗旱设施的设计,要打破常规思维,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要重视供给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塑造公众安全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助力。

(三)高效务实重建,保证安全感

各级政府应积极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把公共卫生、自然灾害防治等融入城市管理重大战略中,针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医疗管理不规范、公共场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等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深刻反省,全面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开展专题评估,狠抓整改落实,全面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防御和应对处置能力。有研究表明,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及时做出反应,能使公众对政府充满信任,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态度将会更为积极,心理危机也能得到显著缓解。因此,政府的灾后重建措施,对增强公众信心、强化公众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四)及时心理干预,增强安全感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一般都会号召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并招募大量来自心理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益组织等专业机构或团体的专业人员开通心理热线援助平台,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热线服务。心理危机干预可以使公众在充分获得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对重大突发事件形成正确认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恐慌,保持积极良好心态,最终重获安全感,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五)社会网格支持,筑牢安全感

社区是和居民生活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基层单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向居民发送和传达最新情况,引导居民科学合理地认识事件,相信政府的组织、应对能力,从而有效改变居民的消极心态,提升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面对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挑战,社区、社团和亲人等社会网格支持系统能够给公众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缓解公众的焦虑、抑郁情绪,对其产生积极影响。可见,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网格支持能够有效提升公众安全感。

(六)强化应急知识学习,提升安全感

目前,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重大突发事件在我国不断发生,各级党政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从基础安全教育抓起,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使其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职业培训,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与此同时,也可以建设各级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基地、科普体验场馆,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演练活动,激发公众兴趣,增强培训效果,提升公众安全感。

[1] 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273.

[2] KUFFLER S W,NICHOLLS J G,MARTIN A R.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大脑[M].张人骥,潘其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 吴宗宪.法律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154.

[4] 朱云龙.我国城市居民公众安全感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6.

[5] 黄敏凤.基于安全感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评价及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6] 刘晓君,杨菁.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2起事件网络爬虫数据的QCA分析[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8(1).

[7] 毕金航.城市公众安全感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智能城市,2017(4).

[8] 刘燕萍.呼和浩特市城市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1.

[9] 郑姗姗,王浦劬.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结构性相关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2(9).

[10] 李菲,王露.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基于2020年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证分析[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2022(1).

[11] 杨梦婷.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12] 杨菁,杨梦婷.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研究:基于4·20雅安地震公众安全感的实证分析[J].探索,2016(1).

[13] 杜蕾.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协同应急网络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

[14] 周无恙.重大突发事件下志愿力量汇聚与整合问题研究:以武汉疫情防控保卫战为例[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22.

[15] 刘晓君.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及治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16] 谢科范,宋钰,梁本部.人群疏散中的恐慌传播与干预策略研究[J].管理学报,2019(2).

[17] 陈华,魏然,伍佳曜,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心理状况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21(12).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Security Sense after Major Emergencies——Take Henan in Recent Three Years as an Example

HAN Shuhua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

The emergencies occurred in Henan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has lowered the degree of the public's security sense which reflected in the worse comments on public facilities, places and medical safety. Its impact on the public's psychological state is periodic and persistent, which needs time to recover.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include strengthening media guidance, adhering to the priority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obtaining social support.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aftermath and strengthen learning of emergency-dealing.

major emergency; public security sense;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C915

A

1006–5261(2023)06–0036–06

2023-02-10

2022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22400410313);202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2A630024)

韩淑华(1975― ),女,河南汝南人,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姬明明〕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受访者河南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