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专利产业化率创新高海外专利布局不断提升

2023-02-27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专利专利权人许可

刘馨蔚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中国专利转移转化成效稳中有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

中国专利调查是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的部门统计调查制度,调查范围覆盖中国24个省(区、市),涉及1.8万个专利权人,问卷回收率达到82.1%,旨在调查分析中国专利创造、保护、运用状况,调查工作迄今已连续开展15年。

2022年,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较上年提高1.3%。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同样较上年提高1.3%。大中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同比上升。2022年,国内大中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为50.9%和55.4%,较上年分别提高3.8%和0.8%。

“国内龙头企业专利转移转化能力较强,带动中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不断提高。”《报告》称。

同时,高校发明专利转移转化水平有所提升。2022年,中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较上年提高3.1%。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较上年提高0.9%。高校发明专利许可率为7.9%,其中普通许可是高校许可的主要方式,所占比重超六成。转移转化机构建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水平提升。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专利产业化率体现的是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从调查数据来看,中国专利产业化还有几个特征值得关注。首先,企业带动全国专利产业化率持续提升,且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中近七成由企业拥有。

“随着企业专利产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其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主体地位也在不断强化。”葛树称。

其次,创新型企业专利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为56.1%和65.3%,比中国企业平均水平分别高出8个百分点和17.2个百分点。而且,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61.3%,示范带头作用显著。

同时,产学研合作有力带动专利产业化水平提升。调查显示,近两年,以高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7.8%,远高于高校一般专利的产业化平均水平。而高校参与的产学研专利中,“985”“211”工程高校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贡献了近八成。

“这表明,重点院校正在积极发挥国家队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促进科学研究与市场应用的有效衔接。”葛树说。

此外,内资企业专利产业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2022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最高,为66.8%;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为54.4%;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相对较低,分别为48.4%和41.6%。

在专利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也随之优化。《报告》显示,专利权人遭遇过专利侵权比例处于历史低位。2022年,中国专利权人中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为7.7%,连续两年低于8%。这一比例低于“十三五”期间的10%以上,更是显著低于“十二五”期间最高28.4%的比例。这显示,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持续改善,专利侵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企业遭遇专利侵权后维权方式更趋多元。2022年,中国企业专利权人遭受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72.7%,连续4年保持在七成以上。遭遇侵权后,企业专利权人采取两种以上措施维权的比例为50.2%。这表明,中国企业专利维权能力进一步提升。

专利侵权高额度赔偿比例处于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专利侵权诉讼法院判定赔偿、法院调解或庭外和解金额超过500万元的比例为7.0%,“十三五”期间该比例最高为3.1%。其中,有45.3%的专利权人了解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知识产权“严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近年,中国申请人不断拓展海外专利布局,且预期还将保持增长。调查显示,被访问企业中预期继续加大海外专利申请力度的比例为8.3%,仅有2.1%预计会减少海外申请。调查还显示,使用过境外专利的比例是向境外许可或转让过专利比例的2.1倍,中国企业专利引进多、输出少的局面仍然明显。

近年,中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本年度调查中发现,知识产权在支撑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知识产权国际化有力支撑共建“一带一路”。调查显示,2022年向境外转让或许可通过专利的企业中,有37.9%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许可或转让过专利,该比例与向美欧两大市场许可或转让专利的比例基本相当。知识产权贸易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中愈加重要。

同时,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调查显示,中国专利权人引进专利超九成来自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反映遭遇技术引进难的企业中,从美欧引进专利技术难的比例最高,均超三成。其中,有84.1%的企业选择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以应对技术引进难的问题。

“这表明,中国市场主体正在积极通过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增强发展自主性。”葛树称。

此外,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保护仍显不足。2022年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中,向境外提交过专利申请的比例仅为向境外出口过产品比例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有2/3的企业向境外出口产品,但没有取得相关专利保护。这表明,中国部分企业出口产品知识产权“含金量”不高,且相关企业和产品更易遭受知识产权风险。

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中创设的一项新制度,是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方式,有助于促进供需对接、提升谈判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有效发明专利许可率为12.1%,较上年提高1.7%,近5年持续上升。针对专利开放许可的调查显示,48.3%的专利权人知晓开放许可制度,49.6%的专利权人愿意采用开放许可方式,其中高校专利权人这一比例达到九成。开放许可促进专利转移转化的制度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副司长赵梅生介紹,为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平稳起步、高效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引导地方试点。印发《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召开工作部署会,鼓励地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力争达到激发供需、探索经验和完善政策等多重效果。各地充分发挥积极性,出台激励政策,提供公益咨询,组织对接活动,加强许可后产业化指导,多措并举推进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合教育部、工信部等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将专利开放许可纳入“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重点任务。作为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之一,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专利向广大中小企业开放许可。会同财政部、发改委研究制定开放许可实施期间专利年费减缴政策,更好激励专利权人积极参与。

三是完善专项服务。编写发布《专利开放许可使用费估算指引(试行)》,提供简明易懂、操作性强的方法和示例,引导专利权人准确把握开放许可“一对多”的特性和小额、便捷的特点,结合具体场景和自身实际参考使用,科学、合理估算开放许可使用费。连续两年按照不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滚动发布近5年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统计数据,为专利权人估算许可使用费、形成合理的市场化定价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在各项措施推动下,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已有18个省份印发试点实施方案,500多家高校院所、600多家企业参与试点。各地共筛选2.1万件有市场化前景的专利试点开放许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匹配推送至6.1万家中小微企业。目前,已达成的许可项目超过4000项。

猜你喜欢

中国专利专利权人许可
基于动态博弈的企业专利诉讼研究:动机与诉讼收益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 家电企业获奖专利选登
本期作者介绍
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拒绝许可行为的反垄断规制
圆珠笔用墨水中国专利介绍(续)
圆珠笔用墨水中国专利介绍(续)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的农药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