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金融和医疗制药行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大

2023-02-27余丽

中国对外贸易 2023年2期
关键词:应届生专科毕业生

余丽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大关;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大学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延迟毕业部分缓解了当期就业压力,但由此带来的滞后就业压力开始逐渐显现。

近日,由58同城和中华英才网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显示,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人群占比较21届下降6.6%,更加注重“就业”,而非继续等待。在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创新创业驱动下,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增加编制,逆势招聘大学毕业生储备企业人才。

58同城企业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周迎梅表示,大学生求职心态也在发生积极变化。跨专业就业、异地就业的占比逐年提升,对待薪资待遇更加务实,对于低薪资的“接受度”显著提高。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人群则通过更换地域、参加培训、积累实习经验、继续深造等来提升就业能力。

据58同城对企业的招聘调研发现:受访企业不论是蓝领或白领岗位,岗位均呈现缩编趋势,企业计划招聘岗位减少,相比于2021年三季度,2022年三季度近六成企业没有白领岗位的招聘需求,近四成企业没有蓝领岗位的招聘需求,导致吸纳应届生就业的职位供给不足。

从行业来看,商业服务、金融业及医疗制药行业对于应届生编制的增加力度较大,增加编制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7%、37%、30%。业内专家指出,这是由于商业服务业主要得益于目前企业向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各类需求较多,金融业得益于从房地产退出的资金重回资本市场,而医疗制药行业主要由疫情防控拉动了需求。另一方面,贸易零售、非营利机构、文娱和制造业则对于应届生的编制缩减占比较高。商贸零售受到线下疫情冲击,非营利机构迫于经济下行的压力,文娱行业则主要受限于政策方面的管控,而制造业受制于此前的贸易战中制造业转移和回流影响。

就业偏好来看,央国企仍是超过三成高校毕业生首选的企业类型。在每一届中的占比均為最高,且逐年增大,23届占比高达42%,高于22届的占比40%。占比第二高的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样也在逐年增大,23届占比已到达37%,高于22届的25%。相反的是,私营企业和外企的占比在逐年缩小。疫情冲击叠加经济下行,私企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相较央国企更弱,毕业生求职心态愈加倾向于“求稳”。

调查统计显示,企业端来看,机关单位和国企对于当下的就业环境信心最高,认为非常好的分别占比24.2%、20.4%。

报告认为,机关单位及国企应继续发挥好“稳定器”作用,同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及线下实体发展,稳定增加市场招聘需求。在招聘需求上,机关单位和国企应当发挥好带头稳定的作用,积极吸纳毕业生,推动解决青年群体就业问题。同时,持续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及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线下实体的复工复产,提升企业经营活力,增强企业扩大生产预期,为社会增加应届生招聘需求。

中部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最高的区域,异地就业占比81.5%;而在所有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海外院校的留学生选择家乡就业的比例最高,占比为41.8%。拆分来看,东部地区在近三年高校毕业生中异地就业的占比逐年提升,主要受到部分产业从东部沿海向内陆转移,以及沿海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影响。

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是预计2023年增加应届生招聘需求最高的区域,有46.1%的企业表示预计增加应届生编制。中部地区位列第二,有35.5%的企业预计会增加应届生编制。相反,东北地区的企业预期则是最差的,高达85.7%的企业认为仅会维持不变。

调研显示,21届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占比更高,期待通过更换城市,或者继续深造提升就业能力;22届毕业生求职积极性更高,灵活就业比例进一步提升。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自己是否有兴趣,并且能从工作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更重要的。对于工作内容是否感兴趣,占到了19.0%,成为“最看重的因素”。工作内容是否能进步学习,占比17.6%,排在第二。而薪资是否符合预期占比为15.7%,排在第三。

从期望薪资来看,近三届毕业生的变化差异不大,占比最高的区间均是5001—8000元。但23届毕业生更加务实,该群体在2000—5000元的区间占比为11.1%,相比前两届增加了3.4个百分点。从实际毕业起薪来看,虽然占比最高区间仍为5001—8000元,但8001元及以上部分的占比均在逐年增高,说明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起薪也是逐年增加。

从院校类型来看,海外院校及双一流院校有实习经历的占比最高,两类院校中无实习经验的人群占比低至仅2%及3%。然而,专科院校毕业生实习经验则最少,无实习经验的人群占比高达22%。实习经历的缺乏或也加剧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应当加强专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提升“实战”能力,以助力毕业生尽快适应职场生活。

此外,调研显示,从总体来看,近三届毕业生跨专业求职的比例逐年增加,从院校类别来看,专科院校是跨专业就业的主要群体,占比均显著高于其他院校群体。其次,普通本科院校跨专业就业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经济下行,岗位编制收缩,部分对口岗位较少的毕业生被迫“转型”;另一方面,毕业生求职心态发生转变,对于跨专业择业的接受度在增加。

学历教育程度、实习经验、专业是否对口是招聘时所看重的前三大要素,已成为企业雇主及毕业生的共识。此外,毕业生相比企业雇主更加看重双一流名校背景,而企业雇主相比毕业生又更加看重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校园社团运营所展现出的领导力。

求职渠道方面,网招平台依然是占比最高的渠道,其次为企业校园宣讲会,均在20%左右。另一方面,官方渠道的占比在逐渐提升,例如企业官网、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这与国家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极敦促各方搭建平台,开展各项促进招聘求职对接活动有关。

调研报告建议,引导企业拓宽应届生招聘年限限制,并积极引导受疫情影响的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经过调研发现,疫情暴发初期的毕业生受到的影响或更大,由于择业观念和思维还停留在疫情前的模式,导致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间,增加了就业难度。因此,报告认为,应当鼓励企业拓宽应届生招聘年限,取消年限“歧视”,让往届的毕业生有更多的求职机会。同时,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推行“先就业,再择业”以及各类工作平等的观念,而非持续地“等待”。

鼓励企业拓宽招聘思路,让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能实现跨专业就业。在整体就业环境严峻的形势下,更应该鼓励企业打破以往的招聘思维,拓宽人才筛选标准,给予同样优秀的跨专业人才更多机会。这样不仅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人才。

推进专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深化合作方式,完善合作机制,为专科生提升就业能力。从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实习经历数据来看,专科院校学生经历显著低于其他院校。因此,报告建议应当积极牵头推进专科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打通实习机制,完善合作流程,让更多的专科毕业生拥有“实战”经验,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应届生专科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神数据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
数据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