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诊老年人跌倒风险与躯体功能的相关性
2023-02-27刘庭皮红英苏清清宋咪库洪安肖红菊刘丽楠
刘庭,皮红英,苏清清,宋咪,库洪安,肖红菊,刘丽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研究生院,2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3卫勤训练中心,4第一医学中心门诊部,北京 100853)
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受伤和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1]。有1/3的65岁以上及超过半数的8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发生1次跌倒[2]。跌倒可对老年人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伤害,增加家庭和社会医疗经济负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3]。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使得跌倒预防成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众多,风险识别对跌倒预防至关重要,但目前多数研究对跌倒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较少纳入躯体功能。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调查包括一般资料、疾病因素、躯体功能测试在内的老年人跌倒风险相关影响因素,明确门诊老年人跌倒风险相关因素,确定躯体功能与跌倒风险的关系,为老年人跌倒预防和躯体功能锻炼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多学科联合跌倒门诊进行跌倒测评的老年人。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伦理第S2021-077-01号)。
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可独立(或借助助行器)行走;(3)神志清楚,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2)无法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及测评。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1)一般资料: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状态等。(2)疾病相关资料:共病(患慢性病种数≥2[4])、多重用药、视力、听力等。(3)中文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评量表:该量表于2011年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李亚玲等[5]对其进行了汉化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信效度良好,量表总分0~14分,总分≥4分为有风险。(4)躯体功能测试:四阶段平衡测试(4-stage balance test, 4-SBT)[6]用于测试静态平衡能力,共有7个动作,每完成一个动作记1分,得分≥4分为4-SBT合格;计时起步行走测试[7](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用于测试动态平衡能力,用时≥12.3 s为不合格;五次起坐测试(five times sit-to-stand test, FTSST)[8]用于测试下肢肌力,用时≤13.6 s为合格。
1.2.2 调查方法 由经过跌倒测评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课题组研发的跌倒风险测评软件面对面采集资料并测试躯体功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跌倒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患者572例,其中男性220例,女性352例,年龄69.0(66.0,75.0)岁,近1年发生过跌倒患者144例(25.2%),担心跌倒患者314例(54.9%)。
2.2 老年人跌倒风险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72例老年人中278例(48.6%)有跌倒风险。2组老年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共病、多重用药、夜间起夜、睡醒后精神状态、视力、4-SBT得分及TUGT用时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2.3 老年人跌倒风险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共病、多重用药、睡醒后头晕/萎靡/疲劳是跌倒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4-SBT达标、TUGT达标是老年人跌倒风险的保护因素(均P<0.05;表2)。
表2 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结果表明,无配偶、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和不好、患慢性病、抑郁、自理能力受损、视力较差、听力较差、使用辅助用具的老年人跌倒风险更高[9]。本研究增加了躯体功能测试,得出4-SBT及TUGT达标为跌倒风险的保护因素的结果,筛选出女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睡醒后精神不佳、共病、多重用药5项老年人跌倒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因素与老年人跌倒密切相关。多项研究指出老年女性跌倒风险较男性高[10,11],本研究也得出一致的结果,这可能与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有关。文化程度与跌倒的关系还存在争议,本研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较文盲跌倒风险更高,与刘素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而袁亚运等[13]的研究却指出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更注重身体健康且拥有更多的医疗资源,因此跌倒风险更低,也有研究指出文化程度与老年人跌倒无关[9],这可能与不同研究的样本代表性及样本结构有关。本研究中文化程度构成大专及以上最多,且老年人通过主动预约进行跌倒风险筛查,对跌倒重视程度更高或更害怕跌倒,因此跌倒风险自评结果有风险的比例更高。
关于睡眠与跌倒的研究较多,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失眠、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睡眠质量差,睡眠障碍与步速下降和行动受限相关[14]。有研究指出,白天嗜睡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15]。本研究中睡醒后存在头晕/萎靡/疲劳现象的老年人跌倒风险是无此现象老年人的2.7倍,提示我们应重视老年人睡眠相关问题,初筛发现问题的老年人应采用更为全面的睡眠评估量表或到医疗机构进行睡眠监测,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疾病相关因素对跌倒的影响不容忽视,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16,17]。本研究中共病和多重用药使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分别增加0.978和1.211倍。一项以2年内跌倒发生例数为结局指标的纵向队列研究表明,与未跌倒组相比,跌倒组共病现象更明显[18]。服药种类越多的老年人,损伤性跌倒风险更高[17],可能是因为多重用药老年人中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而药物副反应往往预示着较高的跌倒风险[19]。这提示我们应指导老年人积极治疗慢性病并注意用药安全,治疗疾病和精简用药是存在矛盾点的,这有赖于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医院门诊也可将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纳入日常诊疗活动中,针对跌倒高风险老年人,应尽量减少高危药品的使用,还可通过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将安全用药知识传播到社区。
平衡能力是维持人体站立和行走时姿势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平衡障碍是老年人跌倒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合格为跌倒风险的保护因素。静态平衡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和久坐时间相关,拥有较高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或较少久坐时间者静态平衡控制能力更好[20]。因此应建议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足量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从而提高静态平衡控制能力。动态平衡能力反映了老年人在行走过程中对身体姿势的动态控制能力,其下降可能与下肢肌力和踝关节灵活性下降有关[21,22],也可能与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不足有关[23]。应指导老年人进行下肢肌力和关节灵活性训练,并通过日晒或其他外源性途径增加维生素D3摄入。
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仅为跌倒门诊测评的老年人,样本代表性有一定局限性;其次,本研究样本量为572例,但年龄分布呈偏态,70岁以下老年人占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主动到三甲医院进行跌倒测评的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相对较好,因而相对年轻。针对研究的局限性,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
综上,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特别是老年女性。在老年人跌倒风险控制中应重点关注睡眠质量欠佳、共病、多重用药和平衡功能下降问题。其中平衡功能干预较易取得效果,应重点从这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