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老化态度的研究进展

2023-02-26朱文娟

全科护理 2023年35期
关键词:老化态度老年人

孙 倩,朱文娟

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64亿人,占18.70%,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1]。随着全球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老化态度逐渐引起各界学者关注[2]。老化态度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老年人在社会中如何被观察和对待。研究显示,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对生理和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可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3-4]。改变老化态度是联合国大会宣布的“健康老龄化十年(2021-2030)”的主要关注点之一[5]。因此,关注老年人的老化态度,积极提高其老化态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老年人老化态度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我国在老年人老化态度方面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1 老化态度的概念

老化被认为是生命周期发展中具有特定轮廓的关键阶段;态度则是一种由环境-主体互动形成和转化的一组信念、情感和行为[6]。Laidlaw等[7]认为老化态度是老年人对自身老化的体验,可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两方面。积极方面是指老年个体的正性感受和体验,如身体健康、休闲娱乐、经验与智慧等;而消极方面是指老化带来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的丧失感和负面性的体验。老化态度包括信念和评价两个层面,信念层面的老化态度也被称为老化刻板印象[8],指的是对于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属性所固有的观念。评价层面指人们对老年群体的看法、态度,包括自我老化态度和一般老化态度,前者是指对自身衰老的态度,后者则是指对老年群体的态度[9]。

2 老化态度的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老化态度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目前评估老化态度较为常用的工具是老化态度问卷(Attitudes to Aging Questionnaire,AAQ)、自我老化态度量表(Attitudes Toward Own Aging,ATOA)、老化知识量表(Palmore′ s Facts on Aging Quiz,FAQ)等。但受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使用效果有所差别。Buckinx等[10]研究显示,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对衰老的态度比体质较强的老年人更消极。体质较弱的老年人负性心理较强,在衰老的态度上表现更加消极。调查发现,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呈积极趋势,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积极的老化态度相关。相较于国外,我国老年人老化态度处于中等水平[11]。徐铁飞等[12]对6个城市的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进行调查,得分(81.55±8.70)分,呈中等水平。王冬华等[13]对418名农村老年慢性病病人调查显示,其老化态度得分为(77.78±9.63)分。贾锟[14]调查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老化态度总体得分为(76.21±9.60)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心理社会丧失维度得分最低,低于国外Buckinx等[10]对老年人老化态度的研究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我国传统儒家思想长久熏陶之下,老年人较少自主入住养老机构,更偏向于居家养老,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综上所述,我国老年人的老化态度水平不高。提示医护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应重视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在深入理解老化态度内涵的基础上,开展纵向研究,为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3 老化态度的影响因素

3.1 个体因素

3.1.1 人口学因素

通过以往的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一般人口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但目前尚未就人口学因素达成一致观点。Weissberger等[15]认为年龄越低,老化态度越积极,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功能不断下降,在家庭、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功能减退,这些落差影响了老年人老化态度。张艳丽等[16]调查显示,男性的老化态度较女性老化态度水平低,原因可能是社会女性被公平对待,其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女性不断活出新的自我。但谷璜等[17]研究显示,老年男性对衰老有着更为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可能是衰老对老年女性产生更强烈的冲击,进而对老化持有消极的态度。也有研究表明老化态度与性别并无直接关系[18]。关于受教育程度对老化态度的影响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对老龄化持更积极的态度[17];陈志彬等[19]认为中学学历的老年人与高学历老年人相比老化态度更为积极,分析原因在于与高学历老年人比较,中学学历的老年人更安于现状。Hess等[20]研究发现,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其老化态度更为积极,与王冬华等[13]研究结果一致。

3.1.2 身心健康水平

身心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老化态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健康状况不佳的前提下,个体很难对老化持乐观态度。研究表明,患慢性病少、日常活动能力好、视力佳的老年人老化态度更为积极[21]。原因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下降,巨大落差诱发消极情绪,激活消极的老化刻板印象有关。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负性情绪。研究表明,抑郁程度越高,老化态度越消极[22]。在老化态度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性研究中,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因素可以为促进老年人更积极的老化态度和健康提供信息[23]。因此,医护人员应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寻求帮助的行为,以帮助保护老年人身心健康,促进其积极的老化态度。

3.1.3 认知功能

老化态度与认知功能有着紧密联系。王冬华等[13]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自我认知与老化态度呈正相关,即自我认知越高老龄化态度越积极。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自我认知水平,使其有更强的应对衰老的信心,能够理性地理解老化的意义,激发其更积极的老化态度。Weissberger等[15]在研究中控制协变量后发现,消极的老化态度与更多的主观认知主诉有关。医护人员应帮助老年人获取积极的自我认知,为形成积极的老化态度奠定基础。

3.2 家庭因素

3.2.1 代际支持

在儒家意识形态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以集体主义原则为特征,家庭养老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子女代际支持是家庭养老最为重要的支持资源,处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影响着老年人的老化态度[24]。代际支持是指家庭内部成年子女与其父母之间在经济、生活和情感上资源互换的过程,以满足两代人之间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双向的、非正式的相互支持关系[25]。研究显示,子女代际支持与积极老化态度呈正相关,即接受子女代际支持的老年人可以形成积极的老化态度[26]。分析原因可能是子女提供的经济、精神支持及生活照料越多,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从而形成更积极的老化态度。

3.2.2 家庭环境

家庭是个人发展、实践和巩固健康行为的主要环境。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在预测健康状况方面比家庭结构具有更强的影响[27]。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提高老年人社会活动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减缓机能衰退,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积极发展[28]。此外,家庭环境与老化态度也存在一定关系。Low等[29]调查显示,老年人老化态度更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作用,进而影响生活质量。武剑倩等[30]认为家庭环境,特别是亲密度高的家庭,会使老年人保持较高的认知水平进而影响其老化态度。可能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削弱了老年人心理社会丧失感的消极影响。提示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家庭在老化态度中的重要性,通过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加强和改善家庭环境。

3.3 社会因素

3.3.1 社会支持

在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福祉方面,社会支持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他的社会联系,所获得的一定物质和精神上无偿帮助的活动,可以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紧张情绪、提高个体社会适应能力[31]。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有助于增加老年人的抗压能力,有效预防长期护理环境中的年龄歧视,减少老年人消极的老化态度[32]。

3.3.2 社会参与

良好的社会参与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交氛围,有助于老年人保持积极的老化态度。有学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越好,其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老化态度越积极[33],与韩丽娜[34]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老年人通过社会参与有效缓解了孤独感,拥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使得生活满意度有所提升,这些都会增强老化态度的积极体验。提示社区医护人员倡导并引导老年人社会进行参与,树立正确的老化态度,从而形成正向积极循环。

3.3.3 社会隔离

社会隔离是一种个体缺乏社会归属感、缺乏与他人的社会接触和联系、缺乏满足的和高质量的社会关系的状态[35]。王萍等[36]认为一定程度的社会隔离会对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和认知能力产生消极影响。还有研究表明,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面对衰老的看法更为消极,不同隔离状态将改变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和应对策略[37]。原因可能是社会隔离的老年人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及幸福感减弱,随之老化态度变得消极。提示政府、社区和家庭应多关注老年人,采取积极措施降低老年人社会隔离程度,促进老年人积极老化态度的形成。

4 老化态度的干预措施

4.1 自我保健促进计划

研究表明,健康促进和教育计划有助于社区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和管理[38-39]。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证明,向老年人提供有关老龄化和自我保健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变化的教育可以改善对衰老和群体刻板印象的自我认知,并通过改善情绪以减少任何负面影响。Wong等[40]为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引入了基于社区的自我保健促进计划,在进行了3个月的干预后发现,自我保健促进计划能够有效提高社区老年人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使其老化态度有所改善。通过自我保健促进计划来教育老年人,使他们在社区保持最佳福祉。

4.2 支持性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指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心理咨询技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自知互助,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重在培养信任感和归属感[41]。多项研究表明,以团体形式实施健康促进或行为干预可以使团体成员学习和尝试新的认知方式、老化态度及行为模式[42-43]。胡海鑫[44]对老年人进行团体辅导,其结果显示支持性团体辅导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社会支持整体水平,使其对于负性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有所提升,促进老年人积极老化态度的形成。老年人在其所经历的团体中获得足够正性的、支持性的力量,重新评估他们过去生活,能够增强其自尊和身份认同感,都将对其情绪状态及老化态度形成积极的引导。

4.3 叙述回忆疗法

回忆疗法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或经历的回忆;它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系统地反映了个人的生活,重点是重新评估和解决过去的冲突,以及寻找生活的意义,可作为一种护理干预手段[45]。可以对长期医疗机构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衰老的态度和抑郁症状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46-47]。Siverova等[45]通过团体叙述回忆疗法对长期护理中心中有认知疾病的老年人进行连续8周不同特定主题的回忆小组干预后,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得到明显改善。回忆技术帮助老年人触发愉快的记忆,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己的价值感,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并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用于保护心理健康。

5 小结

随着全球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为了保障世界老龄化人口的健康,老化态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外对老化态度的研究较为成熟,而国内研究起步较晚,正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集中在探讨老化态度的影响因素,今后可在参考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质性研究、纵向研究等方法,深入、全面了解我国老年人老化态度状况及影响因素,开展多学科干预,促进其积极老化态度的形成,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对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老化态度老年人
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