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复活运动与曾熙由书而画之转变
2023-02-26刘平湖南博物院
◆刘平 (湖南博物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风云变幻,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西方列强的欺侮、本土文化的式微,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互相冲突碰撞,衍生出了民族国家观念和民族主义思潮,“国粹”“国学”之词开始出现并层出不穷。新文化运动勃兴,持变革主张的知识分子对传统的批判愈发激进,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在此历史情境中,中国画以文人画为中心,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的同时,亦得到空前的关注与捍卫。中国文化与中国画、西方文化和西洋画,前者被视为“传统”“陈旧”,后者则代表着“现代”“创新”,两者虽彼此对立、冲突,但亦相互渗透、融合。
1933年,上海通志馆编纂胡怀琛撰《上海学艺概要》一文,将中国画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发生的新变化称为“国画复活的运动”。他认为,这一运动是后五四时代本土文化艺术对外来冲击的积极回应,反映出中国画家在反思和调整五四时期激进的反传统态度,主张坚持民族艺术的立场,努力探索构建新中国画的现代形态。中国画家重新建立起文化自信,在发扬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长处的同时,中国画由“美术革命”的对象,转为“美术革命”的主力。
他总结中国画复活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国画本来自有其价值,只不过一般画家但知模仿,不能创作,陈陈相因,毫无生趣,自西洋画输入以来,多数画家知道若是脱离了模仿,大有创造的可能;二是欧美学者到中国来,见中国古画,认为此为欧洲所没有,自成一格,极力称赞;三是著名国画家如吴昌硕、陈师曾、王一亭、黄宾虹等,已能独创一格,不受旧法束缚,在国际上得到很好的名誉,使中国画家确信中国画的独立存在的可能,不必一一模仿西洋。“国画复活运动”的形式为开展览会。大概自民国十一年至二十一年这十一年间,在上海的中国画家所开的展览会很多。除了开展览会以外,国画复活运动者又常将古画真迹或今人作品,用着色玻璃版在杂志上登载。
以“国画复活运动”重镇上海为例,1922年4月1日,中日联合美术展览会开幕,此会系日本人石野哲弘发起捐资创办,刘海粟、王一亭相与协助开办。“该会出品分为中国画、日本画、西洋画三部,皆系中日现代名画家杰作。
1922年夏秋之间,钱云鹤组织上海书画会,此会以“挽救国粹之沉沦,表彰名人之书画”为宗旨,征集书画,并于当年8月召开展览会,为期一个半月。钱氏慨叹:“我国书画夙为中外人士所推重,近以时尚新奇,愈趋愈下,反致国粹沦亡,殊(深)浩叹。”展览一开,来宾参观盛极一时,以应征书画作品数逾千件,未能尽数陈列,遂将作品制版精印成《神州吉光集》。
1925年3月29日,东亚艺术展览会在上海慕尔堂开幕。当年4月1日的《时报》对此展览会大加赞赏:“俞吟秋、钱化佛诸子,以年来国画渐趋衰落,特组织东亚艺术协会,供研究艺术之用,其提倡国粹之精神,良足景仰。……国画之在今日,佳构已如凤毛麟角,良以频年战乱,政府既乏精神以提倡,各省又鲜开公开之展览,今幸钱、俞诸子创设此会,为国画前途留一线曙光,亦艺术界之好现象也。”文中亦指出:“最令观众注目者,厥为台中之二油画,一为徐悲鸿之《南海肖像》,姿势自然,栩栩如生,令人相见南海潇洒之态度;一为张聿光之《独弹》,设色姿势,俱殝化境,而逸气盎然,铿锵如闻其声,油画中之佳构也。”
1925年5月26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美育社、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举办现代名画家展览会,敦请现代国画名家,集近作精品三百余幅,举行了为期十天的展览大会。《申报》《时报》《时事新报》等对此次展览会进行了多次报道,并录有多篇观画记。据载:“参观士女纷至沓来,车马盈门,足见社会爱好艺术之兴趣,日益增高。”
在“国画复活运动”的历史大背景下,留沪鬻书的湘籍士人曾熙由时势裹挟,实现了由“书法家”向“书画家”身份的转变。曾熙(1861—1930),字子缉,号嗣元、士元,又号俟园,晚号农髯,湖南衡阳人。30岁中举,被荐至兵部任职。马关条约签订前夕,与丁立钧、沈曾植、李瑞清等,参与公车上书。庚子事变,携家返衡阳,主讲于石鼓书院、龙池书院。1905年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今衡阳师范学院),任监督。不久又任湖南高等学堂(今湖南大学)监督。后任湖南省副议长,兼任湖南教育会长。
曾熙肖像
民国拓曾熙书《船山书院记》 湖南博物院藏
1915年,经历宦海沉浮之后,曾熙、李瑞清两位昔日挚友于西湖重晤,李劝曾鬻书上海:“髯昔不能以技取卿相没人财帛以自富。今又不能操白刃以劫人为盗贼称豪杰,直庸人耳。今老且贫,犹欲执册奉简口吟雅步称儒生,高言孔孟之道,此饿死相也。饿死,常也。人方救国,髯不能自保其妻孥,不亦羞乎?……鬻书虽末业,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无捐金之事,操三尺之觚,有十倍之息,所谓不赉贷之子钱,以劳易食也。”友人的诚恳相劝让曾熙走上了以书法养家的道路。
曾熙在晚清碑学思潮的影响之下,书法得《夏承碑》及《张黑女碑》精髓,篆、隶、分、真、行各体皆精,晚期作品更是方圆兼备,寓刚于柔,用笔藏转,婉畅多姿,被尊为“农髯体”。曾熙即是以“书法家”的身份登上海上艺坛,时与李瑞清合称“南曾北李”。
民国拓曾熙书《丁君诵德碑》 私人藏
1916年1月23日,《国民日报》刊登《曾子缉书例》,详细介绍了曾熙各类书法、绘画作品的润例,包括册子、卷子、榜书、楹联、堂幅、屏风、琴条、名刺等。书例中显示,曾熙当时也偶尔作画,题材包括山水、花卉、佛像等。同年6月,《申报》《民国日报》刊登《海上又来一书家》,介绍曾熙于世人:“衡阳曾季子先生名熙,湘学士所称子辑先生是也,自号农髯,昔年官京师,与清道人(按:指李瑞清)同学书,书名满都下。……先生书与清道人同颉颃,清道人夙自负,于时贤书无所可否,独好先生书,以为有晋人风,其书名贵可想。”几日后,《申报》又刊登《湘名士留沪鬻书》,再次将曾熙告之世人,称其“工书法,高品节”,并称“得其书者,莫不珍同拱璧”。
曾熙在上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熏染,并日渐巩固在海上艺坛“名书法家”的地位。
其一,他于1916年加入在华经商的犹太人哈同夫妇创立的广仓学会,该会宗旨为“崇奉仓学,研究文字,保有国粹”,规则为“文苑骚坛,不谈他事,讨论文字,鉴别古物”。学会下设艺术学会和古物陈列会。自1916年11月11日始,广仓学会主要以古物研究会或古物陈列大会的形式召集,每年召开两到三次,学会汇聚上海诸多有名的收藏家,他们携带自己的收藏精品,或青铜、或书画、或碑帖、或篆刻,陈列于爱俪园中,观摩赏鉴。
其二,曾熙留沪鬻书期间,与李瑞清、谭延闿、谭泽闿、陈师曾、吴昌硕、胡小石等一众书画名家过从甚密,交往频繁,他们常常雅集谈书论画、赏鉴古玩珍藏、互观写字作画,书画艺术充盈着他的日常生活,无形之中进一步提升了他的艺术修为,并为六十岁后专注于绘画奠定了学养基础。
其三,他常以自书作品参加书画助赈活动。如1918年4月25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征集了康南海(康有为)、吴昌硕、何诗孙、李梅庵(李瑞清)、曾农髯、王一亭等一众名家的作品,陈列于爱俪园,以书法助赈。《时报》《时事新报》称在列的近三十位名家为“当代名人书画大家”。1921年夏,湖南灾荒,曾熙又与湘中名流何诗孙、谭延闿等发起以书画润笔助赈。直至1925年6月,上海美专学生开书画展览会,救济五卅罢工工人,他亦捐助书画作品若干。1925年8月举办的湘灾书画助赈展览会中,他甚至捐出作品几十件。
其四,震亚图书局出版了曾熙多部书法作品,亦扩大其书法之影响。如1918年11月出版的临《夏承》《华山》两碑作品,被《时报》《时事新报》刊文称为“美术界之佳作”,曾熙其人则被誉为“当世之生中郞(即东汉书法家蔡邕)”。至1920年,曾熙已与吴昌硕、蒲华、高邕、王震、俞语霜、李瑞清、谭德钟合称“海上八怪”,并列名第四。直至1921年底,曾熙61岁寿辰之时,海上名流各自以诗文书画为寿,随后《申报》刊出《书家寿辰之盛况》,可见,他当时仍以“书家”身份立足海上。
曾熙篆书横幅 私人藏
曾熙论画行书轴 湖南博物院藏
其后,曾熙作画日渐频繁,绘画频率渐超书法,求画者日益增多。他喜作水墨山水、墨松、黑梅、枯木奇石等题材绘画。曾熙绘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赵孟 、石涛等文人画一脉。1918年4月10日,他与友人往神州国光社观古字画,自书《自神州社归记》曰:吴兴(即赵孟 )工细山水易得,昨从神州国光社见其以枯檐之笔,作枯树石山,韵味之萧淡逸远,为之流连不能释手。自此,他深受赵氏“须知书画本来同”的影响。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自序》有云:“二十岁归国,居上海,受业衡阳曾夫子农髯、临川李夫子梅庵,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两师作书之余,间喜作画。梅师酷好八大山人,喜为花竹松石,以篆法为佛像。髯师则好石涛,为山水松石,每以画法通之书法,诏门弟子。”
1923年春,《时报》刊登《曾农髯先生鬻画直例》,称:“老髯年来颇苦作书,尝写奇石、古木、名花、异草,与生平经涉山川之险,目中所见世间之怪物,不过取草篆行狎之书势,洒荡其天机耳,悦生娱志,不贵人知,然见者攫取赍金叩门”,道出其鬻画的来缘;又称“吾师万物,是吾法也”“以书论画,髯之所画”,提出了“书画同源”的主张,亦道出了他从“书法家”向“书画家”转型的合理性。这是他首次单独向世人昭告其卖画润例。
实际上,早在1922年4月举办的中日联合美术展览会中,曾熙即有绘画作品参展,并位列“现代名画家”之一。此外,前文所提各大展览会,他均悉数参与。1925年参加“现代名画家展览会”,《申报》刊文指出,“曾氏不独书法之足传矣”,充分肯定了他的绘画艺术成就。他后与吴昌硕、黄宾虹、李瑞清合称“海上四妖”。1925年,《申报》刊出他的肖像,标题为“现代书画界之泰斗— 衡阳曾农髯先生”。
书画为曾熙带来盛名,也让他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早期践行者之一。1925年夏,曾熙担任上海城东女学图画专修科导师,并以书画作品参加“教授书画展览会”,为学校筹集开办经费。1926年春,他受聘为上海女子美专新校董,并向学校捐助书画。此外,张大千、张善孖、谢彬、康和声、萧迁、姜丹书、马宗霍、胡小石等皆出其门下,其弟子门人发起的“曾李同门会”更是开海上乃至全国书画同门会之先河。
曾熙梅石图 纸本设色 私人藏
曾熙山水图 纸本水墨 湖南博物院藏
曾熙山水图 纸本设色 湖南博物院藏
曾熙山水图 纸本设色 私人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