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让学生在创新生活中成长
2023-02-26民生周刊罗燕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等到高等教育阶段再进行,要从基础教育开始,让学生在创新生活中成长,不断激发创造力。
在面粉里加入不同重量的水、酵母和糖,做出不同的馒头,这是北京中学的寒假作业。但作业不止于蒸馒头,还有记录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结论、成果应用等。
开学之际,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收到了各个项目组图文并茂的成果展示。很多学生不仅厨艺精进了,还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上了一堂堂化学课、物理课、美术课……
“创新的种子,就蕴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夏青峰一直坚信这一点。在他看来,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等到高等教育阶段再进行,要从基础教育开始,让学生在创新生活中成长,不断激发创造力。
人人都可以创造
一只燕子在北京中学校门口筑了巢,引来学生们驻足观看,学校便将摄像头对准了这个燕子窝,燕子一家的生活从此在校园走廊的大屏幕上直播。
燕子每天在巢里进进出出,引起了学生们无限兴趣。他们开始动起脑筋,有的学生研究起燕子出巢、归巢与日出、日落的关系,有的学生研究起燕巢的位置与结构,有的学生对两只燕子的习性进行对比,还有的学生不满足于观察燕子,开始到小区、公园、河边观察喜鹊、啄木鸟等鸟类。
还有些学生创作热情被点燃,有的给燕子画了一幅又一幅画,有的给燕子和它的朋友们编出了很多故事,还有人将画和故事合到一起做成一个个绘本,如《小燕子路路》《鸟儿联欢会》《小燕子与小麻雀》《谁的窝最好》……
“这其实是一个生命创新课程,只是这个课程不是我们主动设计的,而是随机生成的。我们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并且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创作。”夏青峰说。
生活即教育。要想让学生成为创新人才,首先要让学生过上创新生活。在夏青峰看来,每个孩子天生有创造力,学校要做的不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而是保护、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夏青峰深以为然。
他认为,创新的种子就蕴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老师细心地去发现、认真地去组织,给孩子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让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像种子一样慢慢萌芽,慢慢生长起来。
“如果学校有条件,有经费,可以买器材,建实验室,但如果学校不具备这些条件,同样可以从日常生活开始,生活中到处都是创造性的东西。”夏青峰说。
北京中学是一所新学校,建校之初就在很多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们进行创造的空间。比如,学校有名女生认领了一块墙壁,下课了就去那里画画,用一年的课余时间画成一幅有故事的壁画。
学校没有大树,但学生们想做木屋、秋千,夏青峰就让他们出策划方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充分考虑承重力、经费、树木保护等问题,最后投票选定一个最佳方案开始实施。如今,秋千和木屋都成了校园一景,深受学生喜爱。
以出为进,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性的课程到底怎么开展?如何将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是一名特级教师,夏青峰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他发现,现在的学习主要是输入,就是将大量信息输入学生大脑中,但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进”其实是为了“出”。
“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把握好进与出的平衡。”夏青峰提出以“出”为“进”的学习方式,用思维外化的方式来促进思维的内化。
比如,北京中学要求老师每节课都给学生留一点自主整理的时间,让学生在学过这节课的知识点之后,将它们讲出来,可以回家讲给父母听,也可以在学校讲给同学听。
“如果一个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将学过的知识讲出来,并且教会别人,那就意味着他真的学会了。这就是在教中学。”夏青峰说。
他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学校从小学部到高中部都准备了很多橡皮泥之类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将各种各样的东西做出来。比如,学到中国地图的时候,学生们用橡皮泥捏出一个中国地图的模型,河流、山脉栩栩如生。学到生物课中的人体器官的时候,学生们用橡皮泥捏出心脏、肾脏等模型。
“这些东西做出来以后,就会形成画面感。知识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可见的、生动的。”夏青峰说。
他还提倡在创中学。“如果我们让孩子在学会大量知识后再创造,可能最后发现创造力已经磨灭了。所以一定要在创造中学习,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学校设计了很多学习项目,让学生以产品为导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性的学习,面对真实的情境,解决问题。
在课外与校外,学校组织安排了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强调让学生在活动策划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课题研究中学习,在科学实验中学习。另一方面,学校打破校园围墙的边界,建设蓝天下的课堂,开展“博物馆课程”“自然大课堂”“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世界大课堂”等活动。
夏青峰特别要求,每次在组织开展这些校内外实践活动时,学生要做记录,并且带着课题开展研究,回来后进行汇报。活动还要留出反思复盘时间,让学生交流感受,梳理提升。
学生们把废旧纸箱做成机器人造型,摆在教学楼里。图/罗燕
成为内心丰盈的人
如何让一个人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要让他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夏青峰说。
同时,要让学生热爱生活,一定要让他们与自然有充分的接触。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到森林里露营,到田野里劳作。在学校里,也留出了地方让学生种植、养狗、养猫、养小鸡和小兔子。
疫情停课期间,这些小动物都让学生们领养回家了,待到春暖花开,校园里的动物乐园又会热闹起来。
“等天气暖和一些,我们又会开始让孩子们跟踪生命。这些动物和植物会让孩子们内心更温润,更加热爱生命,从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夏青峰说。
在他看来,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对美好的向往,是最强大和持久的力量。北京中学积极践行三句话:“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世界因我更美好。”就是在学生们的“心之力”上下功夫,让他们的格局变大,在内心中始终涌动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产生强烈的、持久的创新愿望。
夏青峰希望,学生们在小学到高中12年的时光里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然后不断地去追求它,自己乐在其中,同时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