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让文化遗产绽放富民光彩
2023-02-26湖南省永顺县委副书记县长向加茂
□ 湖南省永顺县委副书记、县长 向加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为我们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统筹补短板、锻长板、育新板,着力打造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三大高地”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认识产业发展形势,保持定力、开创新局
2022年,我们以“产业项目加速年”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层次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长,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县粮食面积、产量分别达60.1万亩、22.66万吨,生猪存出栏分别达19.8万头、26.84万头,新建高标准农田3.12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湖南省烟叶生产先进县”。
二是工业园区建设汇聚新动能。统筹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和“链长制”,新建标准化厂房20.4万平方米,引进慕薇集团等大型企业6 家,园区生产总值16.73亿元,增长5.8%;技工贸收入50.93亿元,增长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86亿元,增长16.27%。
三是全域旅游发展有了新进步。举办永顺县首届“双世”文化旅游节,芙蓉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高位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全年实现接待游客889.43万人次,旅游收入84.21亿元。
四是商贸物流建设迈出新步伐。联运汇物流园、新天地商业中心、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菜鸟产地仓等项目相继建成,新增外资、外贸企业各2家,进出口总额1515.6万元,电商交易额22.63亿元。
把握产业发展要求,善育先机、善闯新路
科学研判产业发展形势,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危中寻机、转危为机,从全面恢复的大势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中央政策的红利中抢抓机遇、精准发力,牢牢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一是把握扩大内需战略支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摆在今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位置,提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系列措施,将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我们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断增强消费带给产业的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把握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我们将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把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开展“实体经济突破年”活动,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点、链、圈”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把握绿色发展必由之路。我们将牢牢把握绿色发展这个必由之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水、风、光等生态资源,积极开发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不断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抓住重大产业,再创佳绩、再谱新篇
优化产业布局,赋能产业升级,构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生态旅游为支柱,新型工业为支撑,商贸物流为主导,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体系。
一是提炼特色、整合资源,以“山地精品”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耕地保护“田长制”,深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设施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南提质、北扩面”等行动,粮食面积和产量分别保持在60 万亩、22.6 万吨以上,生猪存出栏分别维持在20万头、28万头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73万亩以上,特色产业面积145万亩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
二是突出优势、补齐短板,以“拳头产品”推进全域旅游蓬勃发展,让文化遗产绽放强县富民光彩。以“神秘湘西·大美永顺”为核心,以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双世”为引擎,深挖土家文化、土司文化“双土文化”之魂,坚持文旅、农旅、康旅“三旅融合”发展,启动老司城景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湘西北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发不二门、猛洞河、塔卧等景区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突破1000万人次、100亿元。
三是固优育新、协调发展,以“一区两园”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壮大。以永顺经开区猛洞河工业园、芙蓉镇产业园“一区两园”为载体,抢抓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聚焦园区“建圈”,围绕产业“强链”,将数字经济、飞地经济等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武陵山区现代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区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凤滩抽水蓄能、高灵山抽水蓄能、大青山风电二期、三峡光伏综合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园区生产总值15亿元以上,技工贸收入60亿元以上。
四是优化布局、城乡一体,以“互联互通”推进商贸物流畅通高效。实施商贸物流“强基补链”、骨干企业倍增、“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外贸“破零倍增”、“数商兴农”等行动,加快推进石堤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现代商贸物流企业,力争市场主体总量增长6%以上,培育新增“四上”企业17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