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2023-02-26沈秋叶郭林林
沈秋叶,郭林林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病人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及气道高反应为主要特征,由于该病治疗周期长、病人迁延难愈,给病人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难以彻底治愈,通过长期规范化管理干预能有效避免病人哮喘反复急性发作,可减轻疾病对病人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2-3]。自我管理是指病人采取积极的行为维持自身健康,监控管理自我疾病症状的能力[4]。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让病人更好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疾病管理能力[5]。哮喘病人病情稳定后主要行居家康复,而哮喘病人居家期间往往由于缺乏专业护理指导,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较低,不利于病人远期康复[6]。过渡期护理模式是指由医护人员协助慢性病病人从急性期过渡至平稳期,并在此期间为病人提供护理指导,从而提高病人疾病管理能力[7]。既往临床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主要是对急性发作期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指导,而对病人过渡期缺乏专业指导,导致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较低。因此,本研究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哮喘病人实施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旨在提高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改善病人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支气管哮喘病人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8]中哮喘的诊断标准;②处于病情缓解期;③无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或意识障碍;④对本研究内容知情,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②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③临床资料不全,出院后不配合随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0588。
表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行常规护理指导。①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定期为病人举办哮喘病人茶话会,通过茶话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遵医行为。②强化病人哮喘专科知识:通过媒体宣教、门诊教育及网络宣教等多种途径向病人讲解哮喘发病机制、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哮喘急性发作时处理措施、疾病自我监测及处理方法等。③为哮喘病人建立专科病历:责任护士为病人建立长期档案,与病人共同制订疾病控制目标及管理计划。④哮喘监测及评估:责任护士根据病人哮喘症状控制情况为病人调节治疗方案,并不断评估及监测,直至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①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哮喘病人过渡期护理的文献,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9]、《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0]中的内容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标准,由专家会议讨论决定哮喘过渡期护理的初步方案并进行预试验,修改完善后形成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哮喘病人过渡期护理方案,详见表2。②确定干预频率为电话随访每周1次,家庭随访每月1次,干预时间为6个月。③由呼吸科医生及专科护士负责开展干预,根据病人需求制作“哮喘病人自我管理记录本”,教会病人使用方法,让病人学会用记录本记录自己的日常管理行为,在家庭访视过程中护理人员查看记录内容,评估病人依从性,对病人提出针对性指导建议。
表2 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哮喘病人过渡期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①自我管理能力:采用韦春[11]编制的成人哮喘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避免诱发因素、病情监测、发作症状识别与处理、用药情况、复诊情况5个维度,共34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0~4分,总分0~136分,评分越高说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越理想,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2,信度系数为0.816,说明信效度理想。②呼吸功能:采用北京豪斯胜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肺功能仪测定两组病人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6 min步行距离(6MWD)即病人6 min内直线步行的距离,采用软皮尺测定。③生活质量:采用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AQLQ)[12]进行评价,AQLQ包括症状影响(12个条目)、活动受限(11个条目)、情感功能(5个条目)、环境刺激(4个条目)4个维度,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7分,总分32~224分,分值越高说明病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5~0.852,信度系数为0.822~0.877,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4 评价方法 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当天及随访结束当天以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电子邮件向病人发放成人哮喘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AQLQ量表,在邮件中标注量表填写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要求病人自邮件发出3 d内填写完毕并返回。本次成人哮喘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AQLQ量表共发出104份,有效回收10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呼吸功能主要在病人门诊随访时由主治医生对其进行评价。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表5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2 结果
3 讨论
3.1 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提高哮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指出,提高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将有助于病人更好地进行自我照护,从而确保病人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健康[13]。对哮喘病人而言,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可促进病人疾病症状改善,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廉志闯等[14]研究结果显示,对哮喘病人开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训后,病人的再住院率显著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研究对哮喘病人开展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该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哮喘病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这是因为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哮喘病人进行了充分的评估与指导,并结合了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护理需求,与病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制定了个体化干预方案,并在病人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确保病人从住院至出院均获得专业化护理指导,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技能,并帮助病人建立了疾病管理信心,主动参与疾病管理,进而提高了病人自我管理能力[15]。
3.2 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改善哮喘病人呼吸功能 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受性下降是哮喘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16]。呼吸困难会导致哮喘病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进一步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在哮喘的治疗中,积极改善病人呼吸功能对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7]。研究发现,对哮喘病人开展整体护理以及延伸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18]。张春芬等[19]为哮喘病人实施延伸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本研究对哮喘病人实施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干预后观察组病人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6MWD明显远于对照组(P<0.001),说明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哮喘病人的呼吸功能。这是因为在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下,哮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得到提高。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会按时、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及干预,使病人始终牢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用药方法等[20]。在家庭访视过程中,干预人员带领病人进行呼吸训练,强调健康饮食、运动、用药等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能够坚持进行康复锻炼,保持健康行为[21]。同时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下,病人使用“哮喘病人自我管理记录本”将每天的用药、呼吸训练、疾病症状等详细记录下来,医护人员通过查看记录就能够了解病人的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保证了干预内容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促进了病人疾病症状的改善,因此能有效改善病人呼吸功能[22]。
3.3 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提升哮喘病人生活质量 最大限度提升哮喘病人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最终目的。本研究对哮喘病人实施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P<0.001),说明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提升哮喘病人生活质量。分析可能由于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将护理服务从院内延伸至院外,确保病人出院后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护理指导,并有助于病人更好地认识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躯体症状及不适心理,因此能促进哮喘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3]。
4 小结
综上所述,以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呼吸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所有样本均来自本院呼吸内科,缺乏大样本随机取样,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此外,受人力及时间限制,本研究随访时间仅为6个月,无法证实干预的长远效果,在日后研究中需扩大取样范围、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