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道路的选择

2023-02-25王凤青刘春梅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道路

王凤青,刘春梅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围绕走何种道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开启了艰辛探寻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一条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符合国情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站起来成为时代主题。当时许多仁人志士都在围绕这一主题寻找中国发展道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都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3]在此情形下,1919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探索使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道路。中共一大明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要“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4]中共二大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作为最低纲领,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4]作为最高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反帝和反军阀的斗争中。然而,面对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局面,国民党却向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屠刀,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5]从1927年8月到1929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和农村的大小起义有近百次。这一时期,由于受俄国“城市中心论”的影响,无论在城市发动的,还是在农村举行的,基本上以占领城市为目标。在大部分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基于从事农民运动的经验,从实际出发,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的井冈山进军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提出中国革命要走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道路才能有保证。在土地革命时期,面对王明带回来的不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共产国际指示,毛泽东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6]在1938年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认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7]自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到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成果——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立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中国革命继续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为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指出中国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要“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5]他认为实行这个纲领,可以把中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国家和社会状况,推进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当然,这个纲领“没有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5]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革命胜利之后,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8]这是中共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提出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设想。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但站起来之后的道路如何走,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大考验。一开始中国在“向苏联一边倒”的口号下,照抄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等体制模式,后来逐渐认识到苏联有它的弊病,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展。毛泽东提出:“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9]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和党的八大文献、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等著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发展重工业和发展轻工业的关系,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改革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等。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方针政策后来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关系到中华民族走什么发展道路的关键性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对这个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首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10];“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11]其次,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1]最后,发展速度不能太慢。“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10]

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成功,在经历了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曲折历程后,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指出,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10]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他再次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11]据此,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12]

在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等问题后,中国共产党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明确思路。第一,要立足国情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脱离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10];第四,坚持改革开放。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必须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此,邓小平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1],“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1],“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1]等振聋发聩的论断;第五,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表现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决定,形成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合、改革开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大大减少;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成就举世瞩目。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元,超过意大利。2005年达到18亿元,超过法国。2006年达到22万亿元,超过英国。2007年达到27万亿元,超过德国。2010年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此情形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认真探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十年栉风沐雨,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在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事实已经充分证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13]第一,从历史维度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积累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人民满意、行之有效的光明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14]第二,从现实维度看,“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15],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问题还需中国人自己解答,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大地,符合中国国情,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16]第三,从未来维度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17]要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键一步。

在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8]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惊涛中屹立,在骇浪中前行。面对未来民族复兴伟业的艰难险阻,只有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变色、不变质;“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必将以此为基,努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更深更远的目标迈进;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成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一流军队。

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进。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动协商民主纵深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有效落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保司法公正、社会公平,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和政府两翼并驱,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打造高层次开放经济。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社会保障,“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1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社会健康发展建立在自己的力量基点上。第五,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生态不脱节、不掉链,全方位、多层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坚持生态系统性,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健康绿色中国。必须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中国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在探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登高望远,做出战略性、正确性部署安排,脚踏实地,推进变革性实践,有效抵御风险挑战,取得标志性成果。小康梦如期实现,绝对贫困问题顺利解决,“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2],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飞升;“一国两制”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大国风范充分显现,有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2];一大批惠民政策落实实施,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军事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这是5000年来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刻,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接近伟大复兴的时刻,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值得载入史册的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的道路,“无论遇到什么风浪,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都要一以贯之,决不因各种杂音噪音而改弦更张。随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17]中国共产党将秉持“国之大者”的崇高信念,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自己,造福世界。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道路的探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条根本主线,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逻辑中。在探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道路的选择这一问题时,结论很明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越走越宽。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道路的探寻者、开创者与领航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持续探索和不懈奋斗。这条道路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坚定不移走下去。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道路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