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2023-02-25徐琪鸣
徐琪鸣
(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215600,江苏张家港)
机械专业学科是人类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学科,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机械水平的提升,而当前我国对高素质的机械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因此中职学校在培养机械专业人才时,应该融入工匠精神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并且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价值,为我国迈进世界工业强国而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要求
1.1 内涵
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可以运用技巧完成相应的工艺作品。历史上国内外曾涌现出众多能工巧匠,他们精湛的工艺技术和工匠精神被时代所传颂[1]。工匠精神通常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执着专注,工匠必须坚守自己的理想,并做到锲而不舍和专心致志,通过平凡的工作锻炼自身,以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是精益求精,做事追求完美,具有坚持做事做到最好的思想特质;最后是创新进取,通过不断地创新、不懈地追求,以及坚持蓬勃向上的心态,来实现工艺作品制作的完善。
1.2 要求
工匠精神要求对产品制作做到精益求精,对相关事务与行为细节,要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追求极致与完美。同时还应持严肃谨慎的态度,确保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正确性和产品的优质,生产过程中强调规范化和标准化,严禁投机取巧行为。此外,工匠精神要求在专业领域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更强。工匠精神还要求爱岗敬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身最大的价值,力求达到优质的行业水准。
2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2],而工匠精神培育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我国因此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成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而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脚踏实地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在后续工作中能够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细节,这为我国创建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中职学校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基层员工,学生只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就可以有效满足企业需求[3]。为此,很多中职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通常会将企业的生产线搬到学校,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企业生产岗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不断升级,中职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层次和内涵,而工匠精神培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层次和内涵。
2.3 有助于学生立足社会
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锻炼,才能有效提高自身水平,而其学习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工匠精神培育使学生能够吃苦和敢于担当,因此在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素养时,通过工匠精神培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就业和其个人职业能力的发展。
2.4 有助于体现机械专业特色
大部分机械专业毕业生会从事制造业,是未来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力量[4]。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从最为基础的金属制造工艺到基础课程的图样、尺寸加工等的一步步教学,最终能够使学生掌握精湛的技艺,为后续步入企业制造出更加优秀的产品而奠定基础。
3 当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纵观国内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大部分学校依旧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方式,通过课堂讲解,将机械知识传递给学生,只让学生简单地掌握这些知识,以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但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5]。
3.2 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国内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理论教学体系比较完整,但是实践教学严重不足,这是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单纯的理论知识更加重要。在这种片面认知下,中职学校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工作停滞不前,部分中职学校甚至连基本的训练都没有[6]。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同期机械专业毕业生,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其实践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差异也很大。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步入社会后无法满足岗位工作要求,更不懂得工匠精神的含义,中职学校这种状况对教育教学十分不利。
3.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传统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部分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之自身学历较低,与理论课教师相比相差很大,导致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逐步趋向理论化。学校的实践教学往往只采取简单的指导方式,而没有向学生传递足够的工匠精神理念,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效果不好,大多数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受到影响。
3.4 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机械专业课程实践需要充足的设备和一定的场地,但部分中职学校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受资金限制,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很难达到标准要求[7]。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同时也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但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最终只得放弃。
4 基于工匠精神的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的改进策略
4.1 培养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除从专业课程领域着手外,还应该从其他领域引导学生。学生只有通过对社会新闻事件的了解和正确认知,才能将事件分析结论有效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促成达到内外兼修。对学生进行立志培育时,机械专业教师也可以从互联网中寻找有关工匠精神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并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和内涵,以激起思想上的共鸣,这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等有着非常好的提升作用。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还需要分析学生诉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方案,以弥补学生存在的短板[8]。不同的学生差异明显,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下,学生在机械专业学习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感知工匠精神的魅力,从而实现在学习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及夯实机械专业知识基础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时,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人生和职业规划。学生能够有效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脚踏实地探索和丰富专业知识,这对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及促进其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4.2 加强创新机械专业工匠精神教育
加强创新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加大对中职学校师资团队的建设力度。为了更好地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学校应充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和流动,积极招收更多优秀青年教师,保证教师年龄结构的合理性,保证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双师教学能力,这对保障机械专业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对原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传统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而教师通过改革创新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等手段,更好地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这对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机械专业综合学习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9]。再次是完善机械专业课程建设时,应该通过优化课程等方式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借助课程实践教学及理论指导等多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专业特征和职业目标,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意识,有着良好作用。最后是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学校必须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这对后续推动学生主动认知工匠精神、接受工匠精神教育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着良好的效果。
4.3 积极应用特色教学模式
机械专业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还应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中职学校还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所需,考虑到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机械专业教学进行改革,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为确保教学改革实际效果,机械专业教师应充分掌握机械行业现阶段的用人形式,充分了解各企业岗位用人需求,以及考虑到机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0]。而只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才能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并明确今后教学工作方向,以此促使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这对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水平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始终把实践能力作为最重要的培养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创造更有特色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勤奋,最终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更具创新性和科学性,机械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这对于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确保学生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具有决定作用。
5 结语
社会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机械专业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为学生构建沉浸式的工匠精神学习场域,并以此熏陶学生,使其树立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意识,这对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