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问题及路径研究

2023-02-25李党正

现代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融合农业农村

李党正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150025,黑龙江哈尔滨)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发展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产业振兴不仅仅局限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生态产业、旅游产业等均包含在内,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产业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乡村产业不仅是为农村发展指明道路,更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更宏伟的目标,以乡村产业发展推进农村农业向高质量、高效、高水平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前进。

1 乡村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1]总书记的讲话提纲挈领、站位高远,为乡村产业振兴指明方向、找准方法,点明了具体举措。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世界局势动荡变化,全球疫情大流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中国仍然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事业,产业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产业振兴是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利用农村地区发展的资源优势,挖掘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市场资源整合,发挥政府、农民和企业协同作用,集中调整原有传统乡村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将农村产业资源和市场所需资源有效衔接,集聚多方优势条件,从而在农村形成固定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传统生态资源到如今的经济资源的转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步入共同富裕大道的过程[2]。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号角才刚刚吹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仍然需要人才、产业、技术等不同方面的支持,而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农村发展需要可持续、生态性的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增强农村发展经济活力,带动村民致富。

产业振兴是农村发展的必要路径,是进一步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巩固脱贫事业成果。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在脱贫攻坚战中,发展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取得重大成果,在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中,产业振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脱贫事业提供了产业支持,产业的持续性发力为贫困农村发展增添了活力,为取得脱贫事业完全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脱贫攻坚已如期完成,但农村助力脱贫产业并不能因此“退场”,而是要持续发展产业,延长产业链,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进发。继续发挥前期产业优势,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把产业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发力,不断优化产业运行,调整产业结构,日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动产业活力,创造农村农业发展双向互动模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展农村产业需要进行科学的产业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密切结合农村地区的资源环境现状,优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的乡村科学振兴道路[3]。加大贫困地区资金投入,合理发展乡村产业,地方政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升级和转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发展竞争力和产业优势。

2 乡村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特色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

农业产业发展效率相较于城市化进程而言一直处于低下的状态,虽然农业发展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但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农业生产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解决此类问题,而是要逐步满足人们对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品质的需求。农业产业发展单一化,传统经营等不再适应如今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不明晰,定位不准确,过度追求粗放型农业生产等问题接踵而来,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农村产业往往集中于传统农业、基础性农业、乡村旅游项目上,技术含量、机械化水平低下,项目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根本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当地资源开发远远不够。产业设置过程也存在短视现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多关注收益性高且见效快的项目和农业发展模式,但是从长远看此种产业基础不牢固,不能获得持久收益,短暂的收益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不能着重关注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发掘村落传统文化,打造历久弥新的产业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些农村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模仿、抄袭其他村落成功经验,不加变通地复制其成功模式,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些项目既缺乏自身特色,又难以体现乡村原有价值,根本无法产生持续性效益,更不会彰显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不利于提升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

2.2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积极举措促进三产融合,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但从一二产业融合来看,我国农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还较低,场地限制、资金限制、技术限制等都阻碍了农产品加工业在农村的发展进程,并且农产品加工缺乏创新性、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等问题在一二产业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从一三产业融合角度看,休闲旅游业日益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热门产业,具有特色和文化性的项目开发不够、特色美食和体验项目欠缺也逐渐制约着旅游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挖掘自身优势,结合传统农业的劳作和习俗,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其他主体融入性不强,难以形成集体规模。虽然农户可以通过自发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社、打造种植和采摘一体化的产业农业园,或者是主动建设采摘、销售、物流、售后等全流程运行的农业服务产业模式,但技术壁垒、资金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实际问题仍然存在[4]。智慧农业赋能不强,智能化水平不足,农业发展不能乘上二三产业发展的快车,其发展水平低于二三产业,大多数农产品附加价值低、知名度不高,并且农业产业发展的风险、成本高,因而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加大三产融合力度,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2.3 乡村产业发展氛围不足

一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与产业数量规模严重不匹配,农村水利设施、通村道路、网络设施等建设和发展无法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特别是如今网购行为已然成为人们获取产品的重要方式,但农村快递业发展滞缓,物流进不来,产品出不去,这些现实问题给农村产业发展带来障碍。目前,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都是自发形成的,还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数量上有了一定增加,但其生产经营模式还不够创新,技术性、科学性不足,还是以生产服务型居多,集销售、加工和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型较少[5]。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发展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应着重发力,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在人才供给、治理能力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释放积极信号。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讲座,提升农民群体乡村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网络化、信息化进程,借助外界环境优化,营造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制定有关政策文件吸引技术人才同样重要。农村人口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无论在文化层次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普遍较低,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人才机制提升农村发展的人才保障能力,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学习先进技术后返乡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构建积极的农业农村发展氛围,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助力产业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

3 乡村产业振兴的三个着力点

3.1 培育和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人们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乡村发展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经营项目,开始在文化、生态、特色产业上不断发力,从乡村自身独特优势条件和产业入手,培育新型乡村发展模式,拓展乡村特色产业领域,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现代化模式。利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凸显区域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迈上共同富裕的大道。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特色产业的巨大作用,带动产业融合多主体的生成和拓展,融合多种产业模式并创新性结合和延伸,提升产业效益,积极带动多方产业经营者增收,同时也带动多种新型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就业,发挥规模效应、聚集效应等一系列产业优势效应[6]。农产品丰富的村落可以利用其原材料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原材料价值,形成特色产业链,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如果有些乡村依山傍水,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依托国家政策对村落进行合理开发和改造,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当地政府和村组织要着力发现并主动发展乡村自身可持续发展产业,从自身独有优势和特点出发,大力支持和引导各乡村独立发展和多村落协同创业发展同行,立足自身原有优势资源,推介特色产品,打造各村品牌和“一村一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大资金投入,打造村级特色产业,利用网络营销推介乡村特色优势产品。进一步提升合作组织的发展水平,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多级一体化合作模式,发挥多级产业优势,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和提高品牌效益,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加积极主动加入合作组织,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进一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3.2 打造和转换产业融合新业态

新时期,利用科技创新引领农村产业快速发展,推进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最新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催生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动力、焕发新的活力,实现农业发展信息一体化、耕作科技化、经营网络化,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新高度。乡村产业发展面临许多短板和技术性问题,促进产业振兴一方面需要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整合产业资源、资金、优秀人才等关键要素,推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7]。农村农业发展不再局限于种植业、养殖业,而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打造农村农业品牌和特色,将可利用资源和技术发挥最大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叠加转换、创新融合。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涌现了很多新模式、新业态、新融合,可以相互借鉴吸收,结合村落资源优势,主动打造自身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如构建农业、休闲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充分挖掘乡村风光和田间耕作结合的潜力,在乡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体验项目,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又增强其体验感,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农业相结合的产业,深入发掘村落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村落的文化氛围,可以建立文化产业园,打造文创产品,进一步激发乡村产业活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的智慧农业模式,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对土壤、温度、湿度等农业生产的指标进行监测,通过预警装置,某项指标出现问题时作出及时反应,促进产业增收,也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利用智能化设备,提高农业产业智能化水平,提高产业运行效率和生产水平,利用二三产业优势和优质运行模式为农业赋能,将农业优势产业产品推广出去,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转发,同时农村产业发展还要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打造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平台,积极发挥各产业的优势,相互融合发挥最大价值。

3.3 塑造和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发力,紧抓绿色、质量和技术等关键核心要素,主动进行农业生产改革,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构建智慧农业生产体系、运营模式、销售体系,推进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助力多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提高农民获得感[8]。着力维护好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构建平等、平稳、平和的发展格局,坚决落实国家农业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做好农村产业发展扶持工作,做好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工作,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营造风清气正的优质环境,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农村发展。国家部委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强调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化解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均等问题。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只有抓住产业这个着力点才能逐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和内生动力。农村产业发展需要资金,这就需要完善的金融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涉及农业产业的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有力支持具有独特竞争力、经济效益良好的农村企业,同时加强与农民合作社的信用合作,提供更多保障措施,建立有针对性的金融托底制度,从而让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产业有底气、敢尝试,打造创新型产业。乡村振兴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产业振兴除了在农村现有产业上不断推进精细化、科技化,还要在产业管理、产业运营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融合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