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泵站渗透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2023-02-25王超
王 超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合肥 230088)
1 概述
国民经济的迅速崛起推动了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泵站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泵站工程的地基防渗是一项重要内容,泵站因地基防渗问题而发生破坏时有发生,尤其是地基下面有透水砂基的泵站,因处理不当导致的渗透破坏更是屡见不鲜[1-2]:曾台孜泵站底板直接坐落在细砂层地基上且砂层与淮河主河槽相通,自建成以来多次发生渗透破坏[3];新河口泵站地基为典型的双层地基,表层粘性土覆盖层的透水性远小于下卧砂层,每年汛期前池底板都会发生管涌冒砂[4];养贤排涝站站基底部砂层上的覆盖层较薄,在承压水作用下被顶穿,导致前池发生渗透破坏[5]。可见地基防渗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泵站的工程质量和寿命,影响着泵站效益的发挥。本文对某泵站渗透破坏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2 工程概况及存在问题
某泵站位于安徽省裕溪河流域,其主要任务为抽排圩区洪水,同时具有自排功能,设计抽排流量为14.2 m3/s,自排流量为13.9 m3/s。工程总体布置为:泵站轴线与堤防垂直,自圩内至外河依次布置排涝引水渠、拦污检修闸、前池、泵房、压力水箱、控制段及穿堤箱涵等。泵站平面及纵剖面示意见图1。
图1 泵站平面及纵剖面示意
拦污检修闸为排涝引水、拦污、泵站检修的控制建筑物,位于泵站前池进口端,共3孔,单孔净宽为3.0 m。进水闸底坎高程为4.0 m,检修平台高程为8.8 m,进水闸检修闸门正常情况下吊在最高排涝水位(7.5 m)以上,水泵机组检修期,闸门静水条件下关闭,排干前池,检修水泵。排涝开机前,平水启门。门体挡水高度考虑0.5 m超高,高度为3.0 m。设计检修水位为前池无水,圩内水位为设计排涝水位为6.5 m。前池共分为3段,第1段为水平段,底板顶高程为4.0 m,第2段为倾斜段,底板顶高程由4.0 m过渡到2.66 m;第3段也为水平段,顶板高程为2.66 m。
2017年汛后检修时,在上游水位超过设计检修水位且前池排空时,发现前池4.0 m高程水平段与渐变段分缝处有多处冒水翻砂现象(见图2)。由于发现处理及时,渗透破坏没有进一步加剧,闸门、翼墙等也未发生倾斜或断裂险情。
图2 泵站前池渗透破坏示意
3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报告,泵站基础基本坐落于③层砂壤土中;下卧层砂壤土、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层砂壤土。③层砂壤土层厚度大,承载能力较高,是理想的地基持力层。但该层为中等透水地层,易发生渗透破坏。工程区典型地质剖面示意见图3,闸址处建基面以下地层地质参数见表1。
图3 泵站地质纵剖面示意
表1 闸址处建基面以下地层分布及主要参数
4 渗透破坏原因分析
4.1 原因分析
经现场检查,初步分析渗透破坏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 工程运行过程中,运行管理单位为抬高进水渠灌溉水位,擅自将拦污检修闸闸门加高约0.8 m,改变工程检修运用条件,导致进水闸上游水位超过设计检修水位1.3 m,上下游水位差超过设计要求;② 原设计在前池两段水平段处均设置了反滤排水设施,现场实际检查发现,渗漏处反滤排水孔已经淤塞封堵;③ 前池4.0 m高程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的分缝处未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止水橡皮,闸基土体细颗粒在该分缝处被带出,形成渗漏通道。
4.2 计算复核
为进一步查明前池发生渗透破坏的原因,对闸门加高前后地基渗透稳定进行计算分析。
根据二维稳定渗流场有限单元法基本理论[6-7],建立渗流计算有限元模型,计算工况见表2;渗流计算结果见图4~图6,结果统计见表3。
表3 加固前后出逸渗透坡降、渗流量计算结果
图6 工况3进水闸及前池地基渗流位势等值线示意(单位:m)
表2 地基渗透稳定计算工况 m
图4 工况1进水闸及前池地基渗流位势等值线示意(单位:m)
图5 工况2进水闸及前池地基渗流位势等值线示意(单位:m)
由图4~图6及表3可知,原设计检修工况下,逸出点水头等值线变化较慢,渗透坡降较小,未超过原土层的允许渗透坡降;实际检修水位+排水孔正常工况下,逸出点水头等直线变化加快,单宽渗流量有所增加,2处出逸点渗透坡降均有所增加,但尚未超过设有反滤层后的土层允许坡降[8];在实际检修水位+排水孔堵塞工况下,可以看出逸出点水头等值线变化进一步加快,渗流量因排水孔堵塞而减小,2处出逸点处的渗透坡降均已超过设有反滤层后的允许渗透坡降。
渗透破坏发生在前池4.0 m高程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的分缝处,此处未设置反滤排水体,也未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橡胶止水带,该处发生渗透破坏与渗流计算结果相吻合。
5 处理方案及效果分析
5.1 处理方案
根据渗透破坏产生的原因,首先应拆除拦污检修闸闸门上擅自加高的挡水钢板,恢复闸门原设计结构,泵站检修水位维持原设计水位。按照“上堵下疏”的基本原则[9]对进水闸及前池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的主要内容有:渗漏点封堵、上下游段压密注浆、上游侧高压摆喷防渗墙以及上下游铺盖和护坦拆除重建、排水孔清淤。
渗漏点封堵:闸前入渗点处土体挖除再回填粘土,回填深度不小于1 m;闸后出逸点挖除再回填砂砾反滤料,具体范围及深度视现场情况确定。
压密注浆:对闸前铺盖及闸底板下的渗漏通道进行压密注浆处理,主要在渗漏通道位置分别集中注浆,注浆量以填实渗漏通道为标准。压密注浆采用纯压式全孔1次灌注,各排按钻孔顺序分序进行压注。压密注浆前应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压力等参数,注浆时避免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
高压摆喷防渗墙:防渗墙轴线垂直于水流方向沿护坦前沿布置,墙体顶部与护坦紧密结合,底部深入相对不透水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不小于2.0 m。为防止侧向绕渗,墙体向两岸各延伸不小于5.0 m。根据类似工程经验,拟定高压摆喷防渗墙采用三管法分两序施工,高压喷射灌浆正式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层进行高压喷射灌浆现场试验。试验宜采用单孔和不同孔距的群孔进行,以确定高压喷射灌浆的方法及其适用性,确定喷射范围、施工参数、浆液性能要求、孔距、墙体防渗性能等[10]。
5.2 处理效果分析
为分析处理方案的加固效果,对加固后的地基渗透稳定进行有限元计算。本处理方案垂直防渗采用高压摆喷防渗墙,根据文献[11-12]试验结果,在相近的浆液配比、压力参数等条件下,墙体渗透系数基本为(1.0~6.0)×10-9m/s,结合本地区类似工程经验[13],本次计算高压摆喷防渗墙渗透系数取2.0×10-9m/s,其余土层渗透系数见表1,渗流计算结果见图7,计算结果统计见表3。
图7 工况4进水闸及前池地基渗流位势等值线示意(单位:m)
根据图7及表3可知:高压摆喷防渗墙基本能够阻断圩内引水渠与前池的水力联系,能够有效延长渗透路径,使得前池逸出点的渗透坡降大幅度降低,有效控制闸基渗流。
该泵站防渗加固处理后,经过多年运行考验,状态良好,防渗处理达到了预期效果。
6 结语
由于该泵站渗透破坏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未再出现过类似险情。通过分析此泵站产生渗透破坏的原因及处理效果可知:① 泵站尤其是存在渗流安全隐患的泵站,在实际运行中,运行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运行管理,不能随意改变设计水位运用条件,以保证泵站的安全运行;② 泵站施工时应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止水及反滤措施;在出现缺项、漏项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③ 泵站日常运行维护应重视对前池排水孔的清淤,防止排水孔堵塞导致渗水无法排出,引起渗透破坏;④ 高压摆喷防渗墙在透水砂基泵站防渗处理中效果显著,作为站基渗流控制措施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