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人工肝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晚期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2023-02-25吕云云
吕云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为多因素造成的肝功能受损,肝脏合成、排泄、生物转换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发生以凝血障碍、肝性脑病、黄疸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症。据调查,肝衰竭病死率高达73.5%[1]。目前,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多以人工肝治疗为主,主要是通过代替肝脏部分功能,进而为肝功能恢复提供基础[2]。人工肝治疗有多种治疗模式,以血浆置换(PE)、分子吸附再循环(MAR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最为常见,上述三种治疗模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PE、MARS、DPMAS 治疗的临床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的90 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PE 组、MARS 组和DPMAS 组,每组30例。其中PE 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1~54 岁,平均年龄(42.51±5.63)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62±0.27)年。MARS 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31~55 岁,平均年龄(42.18±5.37)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67±0.25)年。DPMAS 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2~54 岁,平均年龄(42.39±5.47)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54±0.23)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 年版)》[3]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者;②采取人工肝治疗者;③年龄>18 岁;④首次发病者。
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精神病史者;②患有肾、心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③伴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双重感染等。
1.3 方法
1.3.1 设备与材料
①设备:选择血液透析器210(生产企业:百特医疗用品公司);血液透析机(生产企业:德国费森尤斯公司,规格:4008S)。②材料:MARSFlux 主透析器与diaFlux 副透析器、IE250 阴离子树脂吸附器、AE250 活性炭吸附器、BS330 胆红素吸附柱与HA330-Ⅱ灌流器(生产企业: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血浆分离器(生产企业:旭化成可乐丽医疗株式会社)。
1.3.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肝治疗。①PE 组患者采用 PE 治疗。开始前,应建立循环通路,使用体外肝素化方式抗凝,给予患者2 000 mL/次血浆,速度:100~120 mL/min,分浆率:28%~30%,共治疗39 次,平均1.30 次/例。②MARS 组患者采用MARS 治疗。实施股静脉插管,结束后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生产企业: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国药准字H20181135,规格:0.3 mL∶3 075AXaIU)进行抗凝处理。利用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设置血浆置换量:1 500~2 500 mL/次,血流速度:120~150 mL/min,流量:100~120 mL/min,治疗8 h/次,共39 次,平均1.30 次/例。③DPMAS 组采用DPMAS 治疗。建立体外循环通路,疏通进行抗凝治疗,血浆灌流量6 000 mL/次,时间3 h/次,灌注速度:100~120 mL/min,共治疗39 次,平均1.30 次/例。三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三组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水、肝肾综合征等得到较好控制,血清总胆红素降低≥40%;无效:治疗后,临床或生化指标未达到上述情况,或病情加重,发生并发症,甚至死亡[4]。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三组ALT、AST、PTA 指标。待患者空腹抽取10 mL静脉血,选择AU27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变化情况,同时使用ACL7000 型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③比较三组血细胞与电解质指标。以CoulterJT-IR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并检测两组血钾、血钠、pH 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
MARS 组有效率显著高于PE 组和DPMA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 组、DPMAS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 [n(%)]
2.2 三组ALT、AST、PTA 指标比较
治疗前,三组ALT、AST、PTA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ARS 组和DPMAS 组ALT、AST指标均高于PE 组,PTA 指标低于P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S 组和DPMAS 组ALT、AST、PTA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组ALT、AST、PTA 指标比较 ()
表2 3 组ALT、AST、PTA 指标比较 ()
注:t1、P1 表示PE 组与MARS 组比较;t2、P2 表示PE 组与DPMAS 组比较;t2、P3 表示MARS 组与DPMAS 组比较。
2.3 三组血细胞与电解质指标比较
治疗前,三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钾、血钠、pH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ARS 组、DPMAS 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低于PE 组,白细胞计数高于P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钾、血钠、pH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细胞与电解质指标比较 ()
表3 三组血细胞与电解质指标比较 ()
续表3 三组血细胞与电解质指标比较 ()
续表3 三组血细胞与电解质指标比较 ()
注:与PE 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3 讨论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该病为多因素造成的肝功能受损。肝炎病毒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而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常伴有肝外器官损伤[5]。目前,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多以肝移植治疗为主,但因肝源短缺、费用高昂等,多数患者无法接受肝移植技术治疗,常在等待肝源期间死亡,进而丧失肝移植机会[6]。
随着人工肝技术逐渐发展,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主要是通过替代部分肝功能,以此促使肝脏负担减轻,为改善患者肝功能奠定良好基础,为部分患者康复带来希望[7]。人工肝伴多种模式,不同治疗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8]。本研究比较PE、MARS、DPMAS 三种不同治疗模式疗效,结果得出,MARS 组治疗有效率高于PE、DPMA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使用MARS 治疗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在于,MARS 可模拟肝细胞解毒过程,一旦血流经过MARS 膜时,在MARS 膜作用下,中、小分子有毒物质能够侵入膜外侧白蛋白中,与毒素结合后,通过MARS 可逐渐打开相应结合点,并在MARS 膜一侧吸附,以此结合膜外侧高浓度白蛋白,进而迅速清除机体中多种代谢物质[9-10]。ALT 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特别是以肝细胞为最,整个肝脏中其含量约为血液中含量的100 倍,若组织发生病变,该酶活力增加,促使其大量释放到血中;AST 主要位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与肾脏等组织中,在正常血清中AST 含量较低,若破坏相应细胞,胞浆中AST 可逐渐释放至血中,其血清浓度可显著上升[11-13];PTA 是反映肝脏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与肝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MARS 组ALT、AST 改善情况优于PE 组、DPMAS 组,但其PTA 改善情况不如P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PE、MARS 治疗均可稳定患者血流状态,改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与肝功能,但PE 不仅能够清除毒素,也可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14-15]。在血液细胞中,血小板为最小细胞,能够保证毛细血管完整性;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特殊蛋白质;白细胞是机体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细胞,在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17]。血钾、血钠均为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上述指标在细胞内与细胞外浓度具有一定差异[18-20]。本研究显示,治疗后,MARS 组、DPMAS 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低于PE 组,白细胞计数高于P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钾、血钠、pH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E、MARS、DPMAS 三种治疗方式均可刺激白细胞上升,降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
综上所述,PE、MARS、DPMAS 三种治疗方式具有不同优缺点,临床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PE 是肝衰竭患者很好的选择,若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或下降不明显,应选择白蛋白溶液,若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明显,应以血浆代用品,再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PE;而针对肝性脑病患者,不建议实施PE。MARS 适用于肝衰竭及合并肝性脑病、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患者,针对凝血酶原活动度较低患者的患者,可与含有血浆的人工肝治疗模式如PE、血浆透析滤过组合使用。DPMAS 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衰竭、肝衰竭前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特别适合伴有肝性脑病者、伴黄疸的脓毒症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