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应用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23-02-25张秋云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肾病评估糖尿病

张秋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属于肾功能严重衰竭性疾病。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身体机能障碍,体力衰退,出现贫血等疾病伴随反应,加上长期血液透析治疗导致的不同程度不良反应,都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且长期治疗会导致患者考虑到经济压力而产生心理负担,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1]。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长,而患者对疾病能否治愈及有效控制存在一定的质疑,对透析充满恐惧,长期患病引发其负面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不良心态和负面情绪会引发睡眠障碍,导致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干预中,不仅要关注患者机体健康状态及病情,还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2]。患者心理情绪对其疾病控制依从性,康复效果以及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必不可少。本次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心理,将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0 月—2021 年9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45~67 岁,平均年龄(55.21±5.74)岁。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12 例;年龄43~69 岁,平均年龄(55.8±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WHO 制订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3];②符合欧洲肾脏病最佳实践(European Renal Best Practice,ERBP)临床指南中的血液透析指征[4];③患者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其他精神类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用药指导,每天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协助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调节血流量及透析速度,确保患者安全。指导患者规范饮食,多补充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指导患者多运动,提升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明确疾病控制情况。开展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出现盲目、不必要的担心,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就需要持续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路径化的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每天向患者讲解的疾病知识。通过每天提升患者认知,帮助患者逐渐了解疾病发生原因、控制措施、治疗过程及治疗成功的案例,治疗中可能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针对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患者,要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查漏补缺,最终实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全面了解。进行行为干预。充分了解患者家庭状况,指导患者改变自身不良生活方式。通过讲解糖尿病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导致肾病并发症的机理,指导患者规范饮食、适量运动,保持一定的放松训练,提升抗病能力。强化坚持用药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及工作时间,安排生活活动。在行为指导过程中,教会患者如何自测血糖,并告知每一种药物的应用方法,指导患者定期复诊。在生活中,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评价,指导其每天进行身体、口腔等清洁护理,确保每天为患者更换被褥,避免感染情况发生。指导患者充分参加各种活动,以减少白天睡眠时间,降低睡眠紊乱发生率。同时,每天温水泡脚,早上床做好准备,以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观察组同样实施常规护理,并开展患者心理护理。(1)护理评估。患者入院后,进行专业心理状态评估,了解患者因何种原因产生不良情绪,并以此为依据,制订相关护理措施。(2)不良情绪的针对性疏导。①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失望、悲观及愤怒情绪,这些与其自我认知及对诊疗操作不了解导致。护理人员可在赢得其信任后,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耐心解释,帮助患者重建治疗及生活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解释护理措施的目的及重要性,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猜疑。指导患者不断了解自身疾病及血液透析治疗知识,通过提升认知达到理想的配合效果。②糖尿病患者因长期治疗引发家庭负担而产生内疚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帮助患者明确持续治疗的重要性,并帮助患者接受患病及长期治疗的事实,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来减轻经济负担。③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因病情反复及血液透析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恐惧、焦虑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与其进行交流,告知患者病情反复与其不配合治疗、与个人体质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指导患者通过配合治疗稳定病情控制效果,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规范饮食、适量运动,以提升机体抵抗力,提升抗病能力。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休息及活动计划,指导患者通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正确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解释心理变化对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帮助患者明确患病的事实,接受疾病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善心理状态,重拾生活的信心,提升疾病控制效果。(3)心理支持干预。向患者讲解心理情绪低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收集患者健康资料,了解其生理及社会生活资料。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情况变化。帮助患者意识到个人心理状态对其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患者保持平等关系,告知患者会充分尊重其隐私,不会将患者倾诉的内容告知第三方。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及了解,鼓励引导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其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1.4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后,进行相关指标评估:①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工具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主要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情绪,评分范围0~100 分,若评分高于50 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且评分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抑郁情绪,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高于53 分表明有抑郁情绪,且评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5]。②评估患者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该量表评估的是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6]。评估纳入19 个自评条目及5 个他评条目。以0~3 级计分法评估,选取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及睡眠效率三个项目进行评估。③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以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总评分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④评估患者满意度,以《维多利亚住院患者满意学监测》量表评估,总评分100 分,其中评分在90~100分的为完全满意,评分在70~89 分的为基本满意,评分为70分以下的为不满意[8]。总满意率=(完全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中,两组在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 评分以及SDS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干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患者睡眠质量评估中,两组在干预前的PSQ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效率等方面的PSQI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干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两组在干预前的SF-36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F-36 评分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控制效果欠佳,导致其不断进展累及肾脏功能而引发的并发症[4]。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大,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临床治疗中,采取用药护理、安全监护、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护理干预,控制疾病进展的效果较好。研究发现[9],患者个人意识对疾病控制的影响也较大,且随着优质医疗意识不断提升,临床研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糖尿病肾病病程长,需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悲观、失望、焦虑、抑郁等情况较为普遍[10]。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疾病预后影响较大,本次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从研究结果看,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悲观、失望以及愤怒等情绪,大多因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疾病对工作及生活造成影响而产生。部分患者因长期治疗费用高,引发家庭负担而产生内疚心理,心理压力也进一步加重。很多患者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患病后难以接受生理及躯体上的不适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病情反复,患者对治疗方案产生怀疑,易出现不信任情绪。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因不良情绪及血液透析治疗不良反应而产生睡眠障碍问题,对其开展心理护理,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利于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改善了其睡眠状态[11]。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因肾功能受损,导致乏力、贫血、体质下降等情况发生,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加上血液透析治疗不良反应及来自家庭、工作、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导致生理、心理及躯体、社会交往等职能下降。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及自我情绪调节,其整体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12]。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充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态,通过积极的心理状态评估,开展各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操作,极大的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改善了其睡眠质量。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意识到心理护理的效果,对临床护理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综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开展专业的评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情绪引导,提升患者的自我认知,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存在一定的不足,将在今后进一步加大研究范围。

猜你喜欢

肾病评估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糖尿病知识问答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