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64排螺旋CT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分析
2023-02-25王东侠姜树华王佳祥
王东侠 姜树华 王佳祥 崔 平
(1.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72;2.北京丰台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71)
肺结节是指肺内最大径不超过3 cm 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其中小结节是指直径小于1 cm 的肺结节[1]。肺结节在全世界各个地区均发病,且肺结节的发病率不断提升[2]。肺结节是非干酪性肉芽肿,其发生可对患者的全身器官功能产生严重影响[3]。肺结节的具体发病病因还不明确,有研究表明由多系统多器官受到感染引起,免疫因素及免疫功能紊乱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他病因包括真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4-5]。肺结节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规检查极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为此在临床上需合理选择诊断方法[6]。飞利浦64 排螺旋CT 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正确率都比较高,特别是CT 灌注成像的引入可有效评价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状态,还可二维和三维观察病灶,从而提高诊断效能[7-8]。本研究探讨与分析飞利浦64 排螺旋CT 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诊断效能,以促进CT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8 月—2022 年3 月在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大小肺结节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直径≤1 cm 的肺结节40 例(小结节组),直径1~3 cm 的肺结节46 例(大结节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注:1 mm Hg≈0.133 kPa。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30~85 岁;②结节直径≤3 cm;③患者进行CT 检查前未行任何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④患者依从性良好;⑤临床资料完整;⑥女性处于非妊娠期及哺乳期;⑦具有明确的病理结果。
排除标准:①合并高危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伴有肺不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④图像不清晰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飞利浦64 排螺旋CT 检查,CT 参数:视野320 mm×320 mm,电压120 kV,电流150 mA,螺间距1 mm,层间距7 mm,矩阵512×512,扫描时间1~3 s,准直0.625 mm×64。全部患者均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头先进,自患者肺底部开始向上扫描,直到肺部顶端,对结节性状与所在部位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于深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自动行肺窗和纵隔窗重建,重建技术包括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法、曲面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技术等。然后选取病灶最大径层面为扫描中心,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优维显300 mgI/mL),流率5 mL/s,剂量40 mL,电压120 kV,电流120~150 mA,采用连续动态容积扫描,前14 s 间隔1 s,后19 s 间隔2 s,采集时间为33 s。由两名高年资胸部影像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职称,工作年限≥8 年)进行独立观察和分析,当意见不一致时,共同探讨给出一致意见。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与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CT 特征,包括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血管聚集征、分叶征、毛刺征。② 选择所有患者的结节最大直径扫描层面,在飞利浦64 排螺旋CT 中专用软件选定肿瘤CT 值范围(-300~-850 Hu),记录扫描CT 值。③将数据输入飞利浦公司的CT 软件包的体部肿瘤灌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手动勾勒,结节感兴趣区(ROI),用软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记录灌注指数(PI)、支气管动脉灌注值(BP)、肺动脉灌注值(PP),灌注指数为肺动脉期的血容量在双期血容量中所占的比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值为病灶支气管动脉期的血容量,肺动脉灌注值为病灶肺动脉期血容量。④记录与观察两组患者的良恶性检出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1.0 软件,CT 灌注参数等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常规CT 特征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常规CT 特征比较
大结节组的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血管聚集征、分叶征、毛刺征等CT 特征占比分别为80.43%、86.96%、89.13%、84.78%、89.13%、80.43%,均显著高于小结节组的30.00%、35.00%、45.00%、52.50%、35.0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常规CT 特征比较 [n(%)]
2.2 两组CT 值比较
大结节组的CT 值均明显高于小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T 值比较 (,HU)
表3 两组CT 值比较 (,HU)
2.3 两组CT 灌注参数比较
大结节组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值、肺动脉灌注值均明显高于小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CT 灌注参数比较 ()
表4 两组CT 灌注参数比较 ()
2.4 两组结节恶性率比较
大结节组的恶性率为80.43%(37/46),其中,腺癌20例,鳞癌13 例,小细胞癌4 例;小结节组的恶性率为30.00%(12/40),其中,腺癌6 例,鳞癌4 例,小细胞癌2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结节恶性率比较 [n(%)]
3 讨论
肺结节是一种边界清楚或模糊的结节病变,在病理上可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厚、肺泡上皮细胞不均匀增生、终末支气管内部分充填等[9]。肺结节覆盖的病种繁多,包括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上有很多重叠性,为此加强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代研究表明,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加,肺结节的恶性特征越多,可逐渐发展为恶性肿瘤[10]。飞利浦64 排螺旋CT 通过机体相关组织与器官进行断层扫描,可检查内部组织密度及血流信号,从而判断机体的病变情况。并且飞利浦64 排螺旋CT 在对人体进行扫描后,通过吸收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最后排列成矩阵,可转变为图像,从而获得诊断结果[11]。CT 诊断肺结节效果比较好,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师根据影像判断内部病变情况[12]。本研究显示,大结节组的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血管聚集征、分叶征、毛刺征等CT 特征占比均显著高于小结节组(P<0.05),表明飞利浦64 排螺旋CT 在大小肺结节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当前有研究显示,对肺结节患者应该定期做CT 检查,判断结节直径的增长速度,然后间接明确其性质,即是恶性结节还是良性结节,从而促进改善患者的预后[13]。
飞利浦64 排螺旋CT 可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可多角度观察结节形态、结构密度以及比邻关系,能对肺结节进行定量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处理,可根据测量CT 值判定疾病状况[14]。本研究显示,大结节组的CT 值均明显高于小结节组(P<0.05)。从机制上分析,大结节的肺泡腔多存在肿瘤浸润时,可致单位像素内气体含量减少,从而增大CT 值[15]。CT 灌注成像可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动态扫描,以获取时间-密度曲线,然后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并得到各种灌注图像,可评价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状态。飞利浦64 排螺旋CT 灌注成像具有无创、空间分辨力高等优点,能反映病灶的代谢及病理生理学特征[16]。特别是当前其能够获得毛细血管水平量化的灌注参数,CT 图像分析简便,为评估病变灌注情况创造了可能[17]。本研究结果中大小结节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值、肺动脉灌注值、灌注指数及恶性率情况,表明飞利浦64 排螺旋CT 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诊断效能都比较好。从机制上分析,飞利浦64 排螺旋CT 可进行高分辨多平面薄层重建,快速完成大范围扫描,有利于发现不同大小的肺结节病灶。特别是如果肺结节出现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则有可能是恶性肿瘤[18]。飞利浦64 排螺旋CT 靶扫描在显示结节毛刺征、空泡征方面要优于其他CT 扫描。CT 灌注成像的扫描速度和时间分辨力都比较高,为临床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功能信息,从而在认识肺结节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9-20]。不过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诊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才有利于肺结节的正确诊断。
综上所述,飞利浦64 排螺旋CT 在不同大小肺结节的应用能通过影像学形态特征与灌注特征,反映结节的病理状况,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能够为不同大小的肺结节定性诊断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