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电子战装备及运用研究

2023-02-24凌海风柏林元贺伟雄

航空兵器 2023年6期
关键词:星链乌军电子战

凌海风, 李 瑞*, 柏林元, 贺伟雄

(1. 陆军工程大学 野战工程学院, 南京 210007; 2. 武警部队研究院, 北京 100012)

0 引 言

2008年8月, 俄格战争之初, 由于电子战作战力量使用不合理及与其他部队配合不当, 使得俄军遭受一定损失[1]。 同年10月, 俄军进行“新面貌”军事改革, 重点建设电子战力量, 试图以较小代价赢得现代战争[2]。 自此, 俄军逐步建立起旅、 营、 连三级电子战力量[3], 其情况介绍如表1所示。 大幅提升的电子战实力成为俄军“不对称战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美俄黑海电子战事件、 应对克里米亚危机和打击叙利亚境内极端势力中大放异彩[4]。 近年来, 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于自身战略图谋, 都有意无意宣传俄军电子战能力, 使得俄军电子战装备逐步顶上“超级武器”的光环[5]。

表1 俄军电子战力量介绍Table 1 Introduction to Russian EW force

2022年2月24日, 俄乌冲突爆发伊始, 俄陆军四大军区、 海军黑海舰队、 部分空天军力量及空降兵部队纷纷投入作战, 由此可知有多个电子战旅(或中心)及电子战营、 连参战。 随着冲突持续, 俄罗斯电子战装备往日光环下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1 参战的俄罗斯主要电子战力量及其装备

俄罗斯电子战主要用于电子干扰、 电子防护、 电子侦察和反侦察等[6]。 而实施电子战的力量主体则是俄陆军电子战旅、 营、 连。 下面按三个层级分别介绍其人员编制、 主要装备[7-8]及担负任务。

俄电子战旅一般编制1 500人, 下辖4个电子战营和1个电子战连, 主要装备有莫斯科-1(Moskva-1)综合指挥系统、 摩尔曼斯克-BN(Murmansk-BN)战略级短波通信干扰系统[9]、 里尔-3(Leer-3)移动通信干扰系统[10]、 克拉苏哈-S4(Krasukha-S4)及克拉苏哈-2O(Krasukha-2O, 其中O为俄文字母, 意为很好)综合电子干扰系统[11]、 拜利纳(Bylina)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12]、 等。 电子战旅主要遂行战略级电子战任务。

俄电子战营一般编制350人, 通常装备大功率短波干扰站3个、 中功率短波干扰站8个、 超短波干扰站12个、 对空超短波干扰站4个以及引信干扰站9个, 具体装备型号可根据集团军担负主要作战任务进行灵活编配, 电子战营主要遂行战役级电子战任务, 能够同时压制敌44条短波通信线路、 48条超短波通信线路以及16条空中通信线路, 还能干扰装有无线电引信的地雷、 炮弹、 航弹等弹药以保护已方人员。

俄电子战连一般编制100人, 主要装备有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Borisoglebsk-2)战术级电子战系统[13]、 R-330Zh居民(Zhitel)自动干扰系统[14]、 水银-BM(Rtut-BM)近炸引信干扰系统、 RP-377U小型便携式干扰发射机等。 电子战连主要遂行战术级电子战任务, 保障己方摩步旅或坦克旅实现战术目标。

俄罗斯电子战装备基本功能如表2所示。

表2 俄罗斯电子战装备基本功能Table 2 Basic functions of Russian EW equipment

2 俄罗斯电子战装备运用及效果分析

在“特别军事行动”第一阶段分割包围作战中, 俄军三路出击, 摩尔曼斯克-BN、 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 克拉苏哈-S4等电子战装备靠前配置, 压制、 干扰乌军无线电通信、 防空系统、 机载雷达、 移动基站等, 使得俄军在冲突初期锐不可当, 一举摧毁乌军大部分现代化装备、 战机、 军舰和雷达。 但在第一阶段行动后期, 由于战线过长, 加之后勤保障乏力, 使得电子战装备未能体系化运用, 俄军制电磁权部分丧失, 出现先进战机被便携式地空导弹击落、 高级指挥官被乌军无人机侦察发现并呼叫炮火击杀等不小损失, 第一阶段行动目标未能完成。 在“特别军事行动”第二阶段解放顿巴斯作战中, 俄军充分吸取教训, 电子战装备成体系运用乌东地区实施强电磁干扰, 使乌军指挥协同困难, 同时干扰阻塞北约卫星侦察、 无人机侦察, 从而破坏乌军精确打击能力。 此外, 通过干扰导航定位、 数据链路, 使乌军进口土耳其的多架BayraktarTB-2无人机失控坠毁或被击落, 有效保障俄军后方补给线安全。 最终, 俄军稳步推进战果, 顺利完成第二阶段行动目标。 截止2022年6月7日, 据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介绍, 俄军共摧毁190架飞机、 129架直升机、 1 139架无人机、 333套防空导弹系统、 3 443辆坦克和装甲车、 478套多管火箭炮系统、 1 807门野战火炮和迫击炮以及3 464辆军车[15], 其电子战装备可谓功不可没。

3 俄罗斯电子战装备问题分析

俄罗斯电子战装备的优点在前几次局部冲突中展露无遗, 在此不作赘述。 下面主要分析俄罗斯电子战装备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暴露出的问题。

3.1 强噪声电磁压制理念落后

强噪声电磁压制, 即用强度大于被干扰信号30 dB的噪声信号实施干扰以达到电磁压制效果[2], 包括摩尔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扰系统、 克拉苏哈-S4综合电子战系统在内的俄军主要电子战装备都是基于强噪声电磁压制理念设计生产的。 强噪声往往意味着大功率, 这直接导致俄军电子战装备成为庞然大物, 在“特别军事行动”第一阶段末俄军从基辅快速回撤时, 部分被遗弃的电子战装备恰好说明其过大过重, 不利于战场机动。 强噪声还意味着强电磁辐射, 这使得俄军电子战装备战场辐射信号明显, 易被敌侦察发现并遭反辐射武器打击, 导致其战场生存率下降。 此外, 俄军电子战部队作战模式也受强噪声电磁压制理念影响, 擅长对集群目标实施压制、 干扰。 冲突中乌军正是利用这一点, 反其道而行之, 化整为零, 采用分布式作战, 使俄军电子战装备有力难使。

3.2 精细化电磁频谱管理能力不足

电磁频谱是电磁空间内所有涉频行动依赖的战略资源, 是链接陆海空天网跨域协同作战的纽带, 是信息化战争之魂[16]。 电磁频谱管理在时间、 空间、 频率和能量四个维度对电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使部队既能高效实施电子战, 又不影响己方电磁资源使用。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曾是前苏联国家, 两国都兼用GPS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无线电通信波段也存在部分重叠, 客观上给俄军电磁频谱管理增加了难度。 此外, 俄罗斯为减轻国际舆论压力, 尽量避免干扰民用通信, 而乌军又利用民用通信传递军事信息。 虽然俄军有莫斯科-1和拜利纳综合指挥系统进行频谱管理, 但俄罗斯大部分电子战装备是基于强噪声理念设计的。 以上三种原因均使得俄军电磁频谱管理困难重重, 电子战装备的作战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3.3 电子战装备体系运用效果欠佳

占据俄罗斯电子装备战市场份额的厂商/公司主要有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旗下的“无线电电子技术”康采恩、 俄罗斯电子控股公司旗下的“星座”康采恩、 “金刚石-安泰”空天防御康采恩旗下的中央无线电科学技术研究所、 “防备系统”集团旗下的电子战科技中心, 此外, 还有一些私营企业如圣彼得堡特种技术中心、 EGO控股公司旗下的PROTEC公司等[17]。 这些厂商/公司各自为战, 存在重复研发、 资源浪费的问题以及产品数据兼容性带来的组网障碍问题。 2019年6月, 俄军使用由“无线电电子技术”康采恩研发的克拉苏哈、 由“星座”康采恩研发的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和由PROTEC公司研发的居民电子战系统组网形成一个半径30 km的“电磁金钟罩”, 并在演习中致使来袭的航弹、 无人机、 装有无线电引领的高爆炸弹及机载雷达作战效能无法发挥[11]。 然而, 在此次冲突中, 俄军的电子战装备协同组网却未能很好复现该次演习中的成效, 暴露了其电子战装备在实战中的组网和体系协同作战效果欠佳。

3.4 低轨道卫星通信干扰能力不强

2022年4月21日, 普京命令取消强攻亚速钢铁厂的计划, 改为重兵围困厂内乌军及乌方军事力量“亚速营”, 直到5月20日俄军才完全控制亚速钢铁厂, 不仅因为该厂抗打击能力强、 易守难攻, 还因为守军与基辅的指挥通信不曾中断。 据5月21日俄罗斯红星电视台报道称, 被俘的乌军国民卫队军官伊瓦先科和海军陆战队第36旅参谋长克尔缅科夫相继承认, 在据守亚速钢铁厂期间, 依靠美国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X)旗下“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终端, 与乌军后方总部始终有通信交互, 这也表明俄军电子战装备未能有效干扰“星链”卫星通信。 虽然克拉苏哈-S4、 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提拉达-2S等设计时具备干扰卫星链路的功能, 但显然难以高效应对“星链”低轨道卫星群与大量卫星互联网终端组成的通信链路网。 这种情况直到6月, 俄军投入新研发的披肩-k电子战系统才有所好转, 前期“星链”能够规避俄军电子干扰是因为其采用了“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改变其终端的频段参数, 而披肩-k正好能针对性压制其通信中继设备, 实施精准干扰。 但受限于俄罗斯国内工业产能, 披肩-k数量有限, 且作用距离20 km, 而“星链”终端数量巨大且分散配置。 整个乌东战场上“星链”通信依旧难以充分屏蔽。

3.5 国产化电子元器件供应链脆弱

苏联曾经建立起了从原材料、 设备、 设计、 制造等一整套完整而独立的电子工业体系, 但随着苏联解体, 这套体系支离破碎, 散乱分布在曾经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中, 再加上俄罗斯后来采取“休克疗法”使得经济遭受重创, 大量专家、 教授、 工程师失业外流, 俄罗斯电子工业一落千丈, 导致俄军用电子元器件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克里米亚危机后, 欧美加大对俄制裁, 俄罗斯只能从其他国家或二手市场补充部分所需的军用电子元器件, 使其包括电子战装备在内的一些俄军装备产能及部分性能受限。 俄乌冲突后, 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俄极限施压, 俄罗斯进口军用电子元器件来源大大减少, 使其电子战装备的战损率增加, 而可靠性和战场修复能力进一步降低。

4 启 示

针对未来可能面临的作战任务及其特点, 深入分析俄罗斯电子战装备及其运用的问题和教训, 对未来电子战装备发展建议如下:

一是强噪声干扰结合精确压制。 当前战略急需为拒止强敌介入, 加快建设大功率电子战装备必不可少, 以形成电磁频谱区域拒止能力, 但同时也要学习俄军的务实做法, 在强噪声干扰难以充分发挥效果时, 果断实施精准压制, 在时空域、 极化域、 能量域上对准干扰目标[18], 以较小功率达到电子战效果, 从而降低电磁暴露特征, 提高战场生存率。

二是精细电磁频谱管理。 要高效利用电磁频谱这一无形资源, 真正做到“干扰敌人”和“保障自己”一体融合[19], 占领电磁空间的制高点, 从而提高己方部队的作战效能。

三是加强体系建设运用。 要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电子战装备体系化、 型谱化发展, 设计具有探测、 识别、 导航、 干扰、 攻击等功能的综合电子战装备[4], 加强电子战装备体系化运用作战训练, 夯实成体系运用电子战装备的能力。

四是探索低轨道卫星群应对措施。 “星链”卫星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展现出的高速率互联网通信、 软件定义无线电等优良性能[20], 必然促使美西方国家在未来可能的地区冲突中广泛运用“星链”, 因此探索对低轨道卫星群“软杀伤”和“硬杀伤”措施刻不容缓。

五是促进电子元器件供应链自立自强发展。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部分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可能随时断供精密电子元器件[21], 正如当下俄罗斯面临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短缺问题, 因而只有国产化电子元器件做大、 做强、 做精, 才能在关键时刻无惧“卡脖子”风险, 提高武器装备可靠性, 确保受损装备有充足零部件可供修复。

5 结 束 语

俄罗斯电子战装备在近几次局部冲突中经受实战考验, 已成为俄军制胜无形空间的“电磁利剑”和掌握战场主动的重要“不对称”手段, 但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也暴露出其电子战理念不新、 电磁频谱管理不精、 零件自主供应不强等问题。 在学习借鉴俄罗斯电子战装备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要结合实际与军事斗争准备需求, 创造性地吸收其长处, 克服其短板, 加强电子战理念创新和电子战装备顶层设计, 努力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战装备体系, 并在实战化演训活动中不断锤炼与改进, 形成能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取得制电磁频谱权的作战能力。

猜你喜欢

星链乌军电子战
乌军反攻要从马里乌波尔开始?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美报告:乌军持续作战能力正在下降
“电子战大拿”歼-16D
小心那个星链
“星链”第22组卫星发射
“星链”第18 组卫星成功发射
“星链”计划
乌总统渲染“八万俄军压境”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