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23-02-24游凤霞王昌军

山西农经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三亚市农民农业

□张 瑾,游凤霞,王昌军

(三亚学院图书馆,海南 三亚 572022)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需要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1]。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要求,以科技信息手段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新技术在农业农村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2]。

1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现状

1.1 农村信息服务定义

信息服务是以信息用户为对象,信息内容为核心,服务人员为纽带,以有偿或者无偿的服务方式,利用信息载体,通过传播渠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活动。农村信息服务是由各级政府、事业单位、涉农企业、农村合作机构等服务主体利用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生活、农民个人发展的需求者提供知识服务、技术服务和参考咨询等,指导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3]。

1.2 农村信息服务内容

信息服务内容是农村信息服务的核心,是服务主体信息服务属性和功能的实现,信息主管部门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服务项目,提供信息支持以解决农民实际问题[4]。

农村信息服务内容主要有农村基础信息、农业生产信息、农村生活信息和农民发展信息四个方面。农村基础信息指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业新闻、农业资源信息;农业生产信息包括农用物资信息、农村投资融资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村科技信息、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农产品加工储运信息;农村生活信息包括农村生活消费、交通、医疗卫生、体育文化、休闲娱乐、子女教育、基本的社会保障等信息;农民发展信息包括农村教育培训、发家致富经验、乡村旅游发展、就业信息等内容[5]。

1.3 农村信息服务主要模式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是服务主体(政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人)利用信息技术、人才和资金,投资开发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库,通过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服务技术和传播渠道,以帮助客体(普通农户、种植大户、饲养户、农村经纪人等)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增值[6]。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根据各地区发展程度的不同呈现出多元化、地域性的特点。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村人口较少,信息化水平高,依托互联网建立一系列服务平台和服务系统,例如典型的“上海模式”,政府相关部门主持建设“五网一线”信息服务平台,并建设多种农村信息服务网站,农业网、农科热线、农村远程教育网、科教兴国网、猪肉安全生产控制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管理系统、精准农业系统、农产品认证系统、农产品现代物流平台等,为农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给农民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浙江模式”依托强大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科技信息共享机制,开发有效信息技术平台,整合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同时加快与高校科研合作,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北京模式”大力发展运用远程教育模式,通过网络技术和卫星服务功能给郊区的菜农及涉农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农村生产责任大,基于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自身的特色。例如“安徽模式”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如信息下乡、信息服务站、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等加快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河南模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采用“特色网站+合作组织+农户”“电脑网络+电话语音+电视媒体+信息服务大厅”、信息服务超市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

西部地区以山区为主,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但很多省份也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出特色的地方服务模式,例如“宁夏模式”采用平台上移,服务下延,集中管理,加强资源整合的信息服务模式;“四川模式”的核心就是“三网服务”,通过服务网、基础网、信息网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7]。

2 三亚市农村信息服务现状

目前,三亚市辖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海棠区和育才生态区,共有92 个行政村,截至2020 年12 月,三亚市乡村从业人员有163 260 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有120 109 人,占比73.57%,农业生产主要是瓜果蔬菜,其次是水稻、玉米等作物。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三亚市不断探索新型农业管理、农村旅游经济发展道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共建有国家级海洋牧场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八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七个,省级农业、渔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五家,休闲农业旅游加快发展,玫瑰谷、亲子游等两条旅游路线获评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依托适宜的气候风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已建成30 多个休闲农业园区,形成集田园景观、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农家餐饮等多类型的休闲农业景点[8]。

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呈现多样化、深入化、实用性的特点。近年来,三亚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政府管理部门人员信息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从农村信息服务源头上提升其对信息重要性的认知;三亚市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基础建设,重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19 年开始,市政府和腾讯携手共建智慧乡村——“为村”平台,目前三亚市扎南村、水蛟村、罗蓬村、红塘村、过岭村、抱前村等村落近850 人加入该平台,通过资源对接,整合社会资源助力乡村发展,打通村民参与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村科普知识培训,针对三亚特色产业发展,三亚市科协举办了“百香果技术交流推广现场会”“猫山王榴莲种植推广会”“莲雾栽培技术培训班”等知识培训,组织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到社区开展虾养殖技术、槟榔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提升农民知识技能;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强化业务指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9]。

2.1 信息服务有效供给相对不足

政府对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的公共性、福利性等特征,使政府重视对农村信息服务资源配置中技术、设备和设施的投入,但在信息、人才和制度建设上明显滞后,在服务过程和服务内容上缺乏管理体系,各部门在农村信息服务中各司其职,分散供给,缺乏统筹管理,重复投入和投入缺失并存。政府在信息服务中发挥主要作用,会牵头组织多项培训,传授生产技术和生产经营,虽然培训的内容比较契合农民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专业性的特征,但缺乏服务的普及性和连续性;信息机构在信息服务中,提供的是全面、单向的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才能利用,很难满足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的农户需求;农村服务站是最基层的信息服务渠道,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应该最贴近农民的实际需要,但受制于工作人员个人的发展和信息素养水平的不足,服务站未能完全发挥应有的功能。

2.2 整体信息服务针对性不足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对信息的需求意识和运用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别,大多数农民主动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分辨信息能力差,运用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政府在信息服务顶层设计中,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服务模式,致使农民对信息需求满意度偏低。三亚市的农户基本形成了蔬菜、瓜果等特色产业,种植大户和涉农企业作为农业规模经营的典型,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信息资源与农户收入有着强烈的关联,因此对农村信息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对于远离市区的农户,农村产业经营相对分散,较小的生产经营规模和较低的收入限制了信息的设备投入和需求,对信息的需求较低,政府主导的信息服务模式对其产生的作用很小;在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中,从事该类型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但信息需求内容更偏向于旅游产业方面。乡村振兴中从事不同产业的农民对信息需要是不同的,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户信息素养能力及信息服务需求,提供分层的服务理念,细化用户需求,进而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10]。

2.3 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资源是服务的保障,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开展。通过对三亚市农村信息服务相关服务网站和各种服务平台的调研发现,平台发布的信息资源较多,更新较快,但资源比较分散,农村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农业信息资源主要涉及农业法律法规、区域农业专家及人才、农业技术、农业产业、涉农企业、农用生产资料等方面,应该改变原来的分散发布模式,整合信息资源内容,建立数据库,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3 三亚市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探索

3.1 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农村信息服务具有很大的公益性,财政支持是公共服务持续运行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大部分由政府直接投入,政府在信息服务主体中发挥着组织、主导和推动的作用。不仅向农户提供权威信息,更要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到信息服务体系中。

政府负责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委托社会组织运营和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和组织方面的优势、企业在科技和市场方面的优势、高校在科研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强基层服务站的管理,关注农户信息需求,加强与企业和上级部门沟通联系,集中各服务主体优势,协同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准信息服务。

3.2 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务工经历等影响着信息的需求,例如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员更加关心农民工政策、待遇和招工信息;从事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高学历农民,信息素养水平高,对信息的需求往往偏向于新技术的应用、种植方法的创新等。信息服务对象的群体不同、经营产业不同,对信息会有不同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农村信息服务主体需要整合信息资源,汇聚信息服务网站、农产品市场行情、特色产业、专家库、农业研究文献库等各类关于“三农”的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关联规则,方便用户搜索相关信息,同时基于农户采集信息,构建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有效提高农户搜集信息的效率,从而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务。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民信息素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现阶段农村的教育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从事农村劳动的大多数是中老年群体,其文化知识普遍较低,而年轻一代很多通过考学、外出务工等流向城市,农村信息网络人才比较缺乏,农民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对信息技术接受能力有限,缺乏信息需求意识,对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容易对新技术产生抵触情绪。

增强农民信息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基础建设,让信息化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作业中,让农民体验到信息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应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教育职能,并结合地方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本地大学生回乡,投身于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机制,为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4 结束语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是一种综合的服务系统,信息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综合考虑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客体和技术手段等要素。基于三亚市乡村从业者对特色种植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信息需求,利用先进信息技术,采用多元的信息服务模式,协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同时政府要联合高校图书馆、三亚市图书馆、科研机构等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给农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通过引进信息服务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猜你喜欢

三亚市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樱桃萝卜在三亚市试种试验
三亚市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其优化
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在三亚市的应用
欢乐的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