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3-02-24龙俊宇

山西农经 2023年22期
关键词:攻坚战略农村

□龙俊宇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2023 年1 月2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底线任务,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同时,部署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而实现“两新”,即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

在此背景下,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

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

1.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前提

2020 年11 月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帽,标志着党和国家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3]。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脱贫地区实现振兴的保障,是脱贫人员走向富裕的重要前提。其核心内容是持续保障“两不愁、三保障”[4]。“两不愁、三保障”是指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5]。各级政府应在有效衔接过渡时期,将此要求和指标作为工作重心,做到脱贫不脱政,持续保障脱贫人口的基本需求。

由于脱贫地区刚刚从贫困中走出,其内生创造力不足,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往往会因为劳动力不足、人员结构不科学、乡村治理能力不足、疾病等原因再次返贫。因此,建立完善的动态防返贫监测机制,动态监测所有脱贫村的人均年收入、家庭情况等信息,设置返贫收入预警线,将遇到突发事故、重大疾病等情况的家庭纳为监测对象,实施一对一帮扶,是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抓手。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旨在降低脱贫地区返贫的可能性,解决脱贫人群的基本生存问题,夯实走向富裕的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前提。

1.2 乡村振兴是保障

脱贫地区的生态、产业、人员、制度等基础条件提升之后,如何使该地区走向富裕是另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12 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三农”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其现实需求是达到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的跃迁,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核心是激发农村地区的内在活力,利用广泛且深厚的农村基础改善民生,释放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这点上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在为脱贫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保驾护航,关系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助力缩小城乡差距。

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的振兴,分别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囊括了脱贫地区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环节,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这个层面看,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另一种形式,可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杜绝脱贫地区返贫。

1.3 有效衔接是桥梁

在过渡期,一线的实践工作从原来精准性工作转变为全方位、多领域的统筹性工作,工作重心、方式方法出现了层次递进,基于此,提出有效衔接的概念。衔接的本意是联结,是将两个具有一定共性的不同事物联结到一起,存在过渡的含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并非完全相对独立,前者是在2015 年提出,后者是在2018 年提出,均是国家发展战略,存在必然的联系。

第一个联系是两者的目的一致性,其均注重“三农”问题,强调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目的是解决农村地区落后的实际问题[6]。

第二个联系是主体的一致性,其都是以农民为主体,以激发、激活农民创造力为目的,发挥其主体作用。虽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着如此的一致性,但两者之间仍存在诸多不同。脱贫攻坚属于点对点的精准性战略,具有短期性的特征。乡村振兴是为了实现全方面的发展,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因此,鉴于两个战略的重要性、复杂性、系统性,为了不脱离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把握循序渐进的总体原则,有效衔接成为从脱贫攻坚战略过渡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桥梁。

由此可见,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一定的协同耦合性,有效衔接顺利开展可保障过渡期顺利完成,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使之反哺脱贫成果,成为脱贫地区走向富裕的强大机制保障。

2 S 村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S 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日益高涨。该村平均海拔800 m,户籍人口900 人,主要以羌、藏、汉等民族同胞为主,辖5 个村小组,村民委员会配有5 名常职村干部。研判该村地区、资源、业态等基本情况后发现,农村旅游和高山特色农产品是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建成民宿两家,猕猴桃种植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困难。

2.1 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S 村属于半高山村落,依路建村,辖区内大部分土地割裂度较大,平整连片的土地较少,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以每户个体种植为主,很难吸引企业承包,导致产品质量、数量无法得到保障,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足。除此之外,资源要素的紧缺,例如人才匮乏、技术有限、资金紧缺等,导致村民只能发展要求简单、类型单一的产业,限制了村落的业态发展。

2.2 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内在动力。当前,S 村常住居民主要是老人、留守儿童和大龄妇女,仅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种养殖、服务类工作,导致农村缺乏可用的人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阻。

同时,人才的紧缺也是遏制发展的痛点。虽然村民委员会有5 名常职村干部,但是其中最高学历为高中,50 岁以上2 人,90 后仅1 人。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教育结构都存在较大问题,导致村民委员会的治理管理水平有限,无法研判整村旅游发展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方式、优质产品开发、旅游示范户打造等问题。

2.3 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够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可保障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同心共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

S 村的基层党组织存在年龄结构、教育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导致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效率性,未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作用。同时,在鼓励、培养、吸收优秀分子入党方面有待加强,后备力量不够充分。除此之外,在标准化、规范化、亲民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不足,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还有明显差距,未能有效形成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运行机制。

3 “12335”项目工作法的实践探索

厘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生逻辑之后,结合S 村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要求,从五个方面提出“12335”项目工作法。

3.1 坚持“一个引领”

项目工作法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引领,并贯穿项目工作法始终。规范组织建设内容,对接各级优秀党组织,学习建设经验,提升组织力和凝聚力。持续加强学习教育,以组会、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夯实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综合实力,以点带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建一支“能打胜仗”的基层党组织,为工作法实践提供保障。

3.2 突出“两个优势”

乡村振兴产业业态的培育需要结合村落的资源要素进行综合研判,针对S 村提出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重点突出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是突出区位优势。S 村距市区15 km,市区建有西南地区较大的主题游乐园,常年客流量居高,“半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可以为S 村的农旅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客流。第二个优势是资源优势。S 村平均海拔800 m,森林覆盖率达到70%,气候适宜,适合发展农旅康养产业。S 村的业态发展要着重培育契合以上两个优势的产业,即农村旅游业。

3.3 推动“三个整合”

对该村产业发展进行研判定位后,针对发展要素的困难点进行整合。

一是对资源进行整合。青壮年外出务工和部分村民在县、市购买房屋,致使村内的闲置民房和宅基地较多,村委会可以通过整体流转的方式,将部分住房承包给第三方进行装修改建,建成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一方面,可以节约房屋改建成本,容易寻找第三方合作;另一方面,原汁原味的农村住房更符合农旅的本质,更容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是对资金进行整合。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各级政府都提供了利好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上社会各方面的定点帮扶,专项资金的供给不再是问题,主要问题是对于资金的申报、统筹管理和科学使用。

三是对人才进行整合。积极鼓励本村人才返乡带头致富,为人才提供相应的就业、创业环境和利好政策,充实本村的人力资源。同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吸引力,吸引有想法、有资本的人才投资建设。

3.4 实施“三个建设”

项目工作法的核心思想是完成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和监测机制三个方面的建设,前两个建设是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夯实基础,包括道路改扩建、自来水使用、环境卫生、民俗村规、精神文明建设等,旨在将乡村变成有吸引力、活力、魅力的美丽村落,成为消费者和投资商的青睐对象。建设监测机制是坚守防返贫的最低要求,通过动态的防返贫监测机制和点对点帮扶举措,对可能出现返贫的农户进行监测,守住红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5 做实“五个步骤”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积极对接高校和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研判村情,自上而下地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工作,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困难点,细化建设举措,逐一解决问题。充分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掌握最新政策动态,了解本地发展规划,实时进行本村的规划动态调整。

二是做好策划包装工作。贯彻“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的发展思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要素,集中力量打造包装一批特色民宿旅游项目,突出产业的特色亮点,使其具有市场竞争力。

三是扩大合作投资。利用样本项目的名片效应,广泛宣传,积极动员,鼓励在外农民工、在外成功人士和周边城市居民参与到项目建设,实现融资的多元化,丰富资金结构。

四是细化管理服务。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成立专门的运营公司、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县域民宿协会,聘请专业人才担任管理者,对项目实施专业化服务和管理,细化项目目标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细化群众“三金”收益细则,即出租有租金、就业有薪金、村集体有股金,切实提高群众收入,让群众感受到项目实施建设带来的切实红利。

五是加强营销宣传。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课程、技能培训班、夜校等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放农民思想,使他们能够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和宣传渠道。同时,积极与企业对接,利用其优质的市场资源,共建村级自媒体平台,通过抖音、直播等方式,培育具有特色的主播,对项目进行宣传推广,促进客流量提高和投资资金转化。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离不开脱贫攻坚,抛开脱贫谈振兴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此在过渡期做好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所有村落一线工作的重心。“12335”项目依据本村实践工作中困难点而制订,针对本村的薄弱环节,全方面规划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落地,具有一定的工作指导性。同时,该项目工作法已经在S 村实践,通过与职业院校党建结对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共建、旅游类技能培训、技术服务支持、电商平台搭建等合作开展,该村的人才储备、产业结构、乡风文明都有明显优化,证明了该项目工作法具有可行性。

猜你喜欢

攻坚战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战略
战略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