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的交通强国思想及其当下启示

2023-02-24李卿慧张思琪

关键词:孙中山强国交通

李卿慧, 张思琪

(1.长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64;2.长安大学 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西安 71006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步入追求民主、进步的时代潮流。孙中山先生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勋,为中华民族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他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的完整统一,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3。一直以来,人们多关注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的身份,对其在国家建设方面的思想,尤其是交通强国思想、铁路建设构思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大港口、发展中外水运交通、建设全国铁路系统”的规划是建设全国交通网,通过发展交通振兴国家,具有远见卓识。《实业计划》及其交通强国思想对当今我国的交通强国建设、交通强国促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强国促民生改善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6月,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且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交通建设取得多项世界第一,逐步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4

一、孙中山交通强国思想的历史背景

(一)晚清政府统治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懈探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晚清政府割让领土、开放口岸,逐渐失去主权完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精神的中国人民从未停止与外国侵略势力及晚清腐朽王朝斗争,一部分思想进步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不仅有革命道路的探索,也有政治制度的学习和力图借鉴,还有发展经济、科技、兴办实业,以及建设为之服务的现代交通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二)孙中山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孙中山成长于晚清时期,幼年生活贫苦,在国家不断积贫积弱的时局下,目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双重压迫对劳苦大众带来的生之磨难,1879年孙中山初次前往檀香山。首次乘坐西方现代化轮船,深感“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3]。长期的国外生活经历和接受系统的近代西方教育使孙中山对西方的现代化有一定认识,对当时中国的贫弱、落后和愚昧深感痛惜,民族危亡之感和救国救民之心使他迫切希望探索中国步入现代化的道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使孙中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信中华民族一旦革新,必然有着光明的未来,也必将使整个人类得以共享美丽的和更为光明的前景[4]213。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向西方学习救国救民真理的重任就落在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派肩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中国传播革命思想,点燃革命火种,领导辛亥革命取得胜利。

孙中山在领导救国救民的革命活动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建设中国的问题,持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于1917—1919年著述《建国方略》,包括《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大部分。《实业计划》中十大建设规划内有三个部分是关于全国交通的规划,集中体现孙中山建设全国交通、发展实业、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宏大设想,也是其“建设为革命之唯一目的”“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5],发展国家经济、关切劳苦大众的民生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孙中山交通强国思想的内涵

(一)孙中山交通强国思想研究与形成

孙中山交通强国思想的早期认识主要来自对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的考察和总结,这使他对铁路的建设、管理、运营等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为日后铁路建设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美国铁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迅速崛起,给了孙中山极大影响,学习和借鉴美国是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6]。林家有把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根据跨越时间(1894—1919)分为提出、发展和形成三个时期[7]。冯君指出,孙中山对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构想充分反映其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务实、开放的发展观[8]。朱从兵认为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是其民生思想的关键内容,也是了解他民生思想的钥匙[9]。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孙中山在不同时期为国家铁路建设所做的努力,以及提出的政策和主张。“孙中山关于铁路建设的思想,同早期中国人有关的铁路发展思想相比,不仅更完整,而且对铁路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开放等方面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10]当时的报纸《申报》《时报》等对铁路兴办及相关状况作了及时的报道和评论,尤其是《申报》,很长一段时间里跟踪报道国内外铁路建设事业的动态,还设有专题辩论。报纸的舆论动员,使人们对国家铁路建设事业起步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创设了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奠定了社会思想基础[11]。国外对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的研究较少,少量记载源于当时媒体对孙中山演讲的报道,以及来自孙中山的自传性文字[12]。

孙中山交通强国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世纪后半期,中国人意识到开发治理边疆、促进边疆发展和民族融合,是缓解危机、巩固国家统一的长远之计和根本途径,也认识到铁路对于戍边御敌的重要性。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建设铁路以发展国家经济的建议,这意味着其铁路强国思想的萌芽。甲午战争后的中国面临着进一步被掠夺和瓜分的局面,深感民族危亡的孙中山总结西方国家崛起的经验,提出“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13]。此时的孙中山已把铁路建设提升到国家命脉的高度,纵观国内经济建设局势和国际发展态势,先后提出“三大铁路干线”和“六大铁路系统”两套铁路建设方案。1899年孙中山又提出全国铁路的设计方案,其中北部8条线、中部9条线、南部11条线[14]。1912年孙中山任全国铁路督办,提出振兴实业、铁路国有等主张,其铁路建设思想渐趋形成。辛亥革命胜利以后,孙中山认为“列强致富之源,在于实业”,而“中国为大陆国必先务陆运,即铁道之发达,然后经济、政治、教育、军事等乃有可言”[15]。孙中山于1917—1919年著述的《建国方略》,是发展实业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实业计划》阐述了交通规划的宏伟构想和铁路建设思想。这表明孙中山交通强国思想所包含的统筹全局思想、铁路先行思想、引进外资和铁路国有思想已形成。

(二)《实业计划》中发展实业和交通的统筹全局思想

1912年4月,孙中山实地考察上海、武汉、福州、广州以及华北各地,就“社会革命”“振兴实业”“铁路国有”等问题发表演讲,同年9月被任命为全国铁路督办。1912年10月,在上海成立中华铁路总公司,同时设立铁路督办办事处,提出10年内在中国修筑20万里(英里)铁路的构想。基于国内现状和对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社会考察,孙中山力图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期望发展实业,通过“工业革命”,使中国实现复兴,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实业计划》阐述建设中国的构想,擘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再次提出修建铁路的规划,提出要修建约10万英里的铁路,连接中国沿海、内地、边疆;修建100万英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与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建设世界水平的大海港[4]166。

孙中山发展中国实业的途径、原则和计划,集中反映了他统筹全局的思想。《实业计划》中提出十大建设计划,包括:交通之开发,商港之开发,建设全国铁路系统和新式街市,水利之发展,设立制铁、制钢、造士敏土三大工厂,矿业、农业、林业发展,向东北、西北边疆移民等共十大建设计划。相应地实现这些计划的途径包括:个人企业投资,不适宜个人企业投资的由国家经营,选择合适途径吸引外资。以上三种途径均受国家法律保护[4]217。孙中山关于国家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和思想,是他以工业化为途径,迅速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强国思想。

(三)建设规划中的铁路先行思想

《实业计划》的内容是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构想可谓规模宏大,设计详细,论证充分,强调“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富强之道,莫如扩张实行交通政策”,并在上海宣布“现拟专办铁路事业,欲以十年期其大成”。孙中山指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发展现代化经济的时代,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非常重要,现代化的实业生产必须依靠铁路运输,铁路建设是发展国家经济的前提,表明建设和发展交通事业尤其是铁路建设先行的思想。十大建设规划具体呈现建立不同交通类型、联通不同地域的交通网络构想。

十大建设计划中前四项计划都是关于交通建设。第一计划是建设北方大港,主张北方大港建设在当时的直隶湾、秦皇岛与葫芦岛之间,大沽口与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与滦河两口之间,此处水深且冬季不结冰,可谓不冻港。同时,建设西北铁路系统,与大港连成一片;疏浚运河,把中国北部中部连接畅通。第二计划是建设东方大港,主张把东方大港建立在上海港之外的杭州湾,而以上海港作为东方大港的辅助港口,同时提出整治扬子江的泥沙问题,改良北运河、淮河、江南水路系统、鄱阳水路系统、汉水、洞庭湖系统和扬子江上游等现存水路及运河,并建设码头、水利设施等配套工程。第三计划是改良广州为世界港,同时改良广州水利系统,并修筑从广州出发至重庆、成都、大理、思茅、钦州等七条铁路线,建立西南铁路系统,以及在沿海建设商埠及渔业港。第四计划是铁路建设,提出总的铁路系统,并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和高原铁路系统,加上第三计划中的西南铁路系统,可使全国各地四通八达,形成整体交通网。为配合铁路建设,还主张兴办大型机车、客车、货车制造厂。关于国家建设和发展蓝图的构思,反映孙中山对中国发展的卓越思想和强烈期盼,是其为实现“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为国为民远大抱负的宏大规划。

(四)维护主权前提下的引进外资和铁路国有思想

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这一时期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快速发展,这些国家在交通设施上有巨大投入。孙中山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西方教育,后来留学日本、游历欧美,目睹中国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充分认识到建立共和国后要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现代化国家,交通运输是基本设施和先决条件。

孙中山从当时的国情出发,指出资金、技术和人才是制约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因素。任全国铁路督办后,孙中山提出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向国外借款修铁路的建议,同时强调向国外借款的条件和原则,即“不失主权、不用抵押、利息甚轻”。为了避免在借款过程中丧失国家主权,提出成立铁路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向外国资本家借款,不由政府出面借款,以期中国政府不受外国政府要挟。在坚持中国主权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利用外资的三种办法:第一,借款修路,如京汉、京奉、沪宁等路线的修建,由铁路公司与外国人订立借款合同;第二,招股修路,按照华洋合办公司办理,其主权仍属中国;第三,批准给国内或国外的个人或企业承办,凡有资本者,皆准包修一路,四十年后收归国有。

孙中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也是一位拥有宏大历史视野、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拥有坚定爱国精神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始终以强国济民为使命。孙中山发展国家实业和铁路强国的思想无论是对中国早期的交通建设,还是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化交通建设、交通强国建设都具有深远意义。

三、孙中山交通强国思想的当今启示

(一) 天下为公和以人民为中心是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

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孙中山深厚的为民情怀、“天下为公”的崇高境界是一脉相承的,二者都把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思想的来源正是传统文化中儒家“济天下”“民惟邦本”的天下大同和民本思想,天下为公思想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致力于“替人民谋幸福”[1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政治革命已初步成功,接着应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实现国家富强,使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实现“人民的天下”,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价值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初心上升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融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体现发展为人民的价值取向、发展依靠人民的推进思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目的,这与天下为公思想共同呈现“一切为了人民”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天下为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顺应世界潮流是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遵循

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顺应世界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斗争理念和方略,坚决反对分裂割据,不惧外来威胁,坚定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权完整。对中国革命成功后的未来,孙中山充满信心,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怀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强烈的自信心、自豪感,使他深信中华民族一旦崛起,定会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一直遵循顺应民心、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此后在不同场合对其进行重要论述,2017年在瑞士日内瓦演讲中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概括为构建“五位一体”的世界,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最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认识和思想精髓。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建设公平互信、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的合作框架,以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意在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共同繁荣。这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的坚定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世界发展潮流所向,是创造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未来的时代抉择。

(三)建设交通强国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支撑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指出,发展交通是振兴国家经济的前提,“富强之道,莫如扩张实行交通政策”,孙中山的远见卓识与党中央作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跨越时空的共识。孙中山认为铁路交通可以使国内各省各族人民的交际更加密切,使中国工业现代化发展迅速、经济繁荣,“促进商业之繁盛,增加国富”,交通发展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国防力量也必然会强大起来,中国将“列于世界大国之林”,铁路将成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总要求,对交通发展的再定位,进一步明确“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体现交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价值取向。建设交通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交通发展成果将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不同行业协同发展、不同地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17]。十多年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有力促进了国内国际循环畅通,中国高铁、中国桥、中国快递等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人民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便利,交通强国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支撑,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条件[18]。

四、 结语

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振兴国家经济、改善民生的全国交通规划,通过修建铁路发展国家经济、改善民生是其交通强国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思想与通过农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实现国富民强,都是孙中山早期中国现代化思想的要义[19]。

当前,交通运输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以来,多次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逐级提升,迎来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高质量发展及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交通强国建设正在向着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目标努力,向着建设人民满意、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总目标前进。交通强国建设也必将成为亿万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坚强支撑。

猜你喜欢

孙中山强国交通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繁忙的交通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小小交通劝导员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