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解读

2023-02-24朱莉莉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行政许可经营性行政部门

朱莉莉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北京 100029)

1.《规定》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从业人员104.2万人,当年全行业为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为526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支持。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总体平稳有序,绝大多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能够诚信服务、规范经营,为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企业用工、优化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随着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动形式日益多样,非法职介、虚假招聘、泄露个人信息、违规收费等损害劳动者权益问题时有发生,亟须通过立法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活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深入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全国人社系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基础上,于2022年9月形成《规定》草案,并在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2023年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规定》,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2.《规定》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答:《规定》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的规章。《规定》的公布实施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的重要举措,对推进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劳动者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优化人力资源流动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3.《规定》制定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保障权益。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根本要求贯穿规章全篇,进一步压实服务机构主体责任,确保服务机构权责一致,对招聘信息的发布和审查、个人信息的处理和保护、健全服务制度和明示服务信息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全面强化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二是坚持放管结合。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兼顾效率与安全,统筹宽进和严管,对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和备案的条件、程序等进行统一和完善,进一步简化材料、优化流程,着力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化水平,优化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营商环境。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以提升管理效能和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划定开展服务活动的“红线”,明确服务活动禁止行为,围绕人力资源服务主要业态,针对服务收费、公平竞争等市场行为,统一服务原则、服务事项、服务标准,并确定了相关法律责任。

四是坚持规范发展。注重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相结合,将近年来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地方较为成熟的政策制度,以部门规章形式予以固化,构建较为完备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4.《规定》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人力资源服务活动包括职业中介、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就业和创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活动。对涉及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等主体及其相关活动,作必要规范。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劳务派遣、对外劳务合作或者其他服务活动的,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5. 《规定》对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行政许可和备案有哪些新的规定?

答:《规定》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行政许可和开展其他经营性业务的行政备案进行细化规定,进一步宽准入、减材料、优服务、提效能,切实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准入条件及所需材料方面,放宽了对专职工作人员的有关要求;将所需专职工作人员数量明确为3名以上;行政审批部门可以通过政务信息共享获取的有关材料,不得要求市场主体提交。

二是在准入程序方面,明确可由市场主体自愿选择按照一般程序或者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许可;以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的,应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许可决定。

三是在行政备案事项及办理程序方面,明确备案事项包括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地、服务范围等内容,要求行政部门出具备案凭证,并规定了应载明的具体内容。

四是在设立分支机构及变更方面,规定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在向住所地行政部门提交的书面报告中载明机构名称等内容;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书面报告后所出具的收据中,载明服务机构名称等内容;明确了跨管理辖区变更住所有关要求。

五是在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管理方面,明确许可证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有效,许可证纸质和电子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哪些机构需要申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答: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应当在市场主体登记办理完毕后,依法向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还应当依法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此处所称职业中介活动是指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中介服务,包括为用人单位推荐劳动者、为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组织开展招聘会、开展网络招聘服务、开展高级人才寻访(猎头)服务等经营性活动。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的设立和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等法规执行。

7.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职业中介活动需要哪些条件?

答:申请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明确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2)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一定数额的开办资金;

(3)有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其中,对于专职工作人员数量的要求由之前的5名以上更新为3名以上,放宽了对专职工作人员数量的要求。

8.如何申请从事职业中介活动?

答:申请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可以自愿选择按照一般程序或者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行政许可。

按照一般程序申请的,应当向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申请书;

(2)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3)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

(4)专职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表;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其中,申请材料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可以获得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政务信息共享获取。提交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按照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的,只须提交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申请书和承诺书。申请人有较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者存在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在信用修复前不适用告知承诺制。

9.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的,如何进行备案?

答: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就业和创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的,应当自开展业务之日起15日内向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备案事项包括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地、服务范围等。

备案事项齐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备案,并出具备案凭证,载明备案事项、备案机关以及日期等;备案事项不齐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事项。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派遣、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执行国家有关劳务派遣、对外劳务合作的规定。

10.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如何进行变更或终止经营活动?

答: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市场主体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换发或者收回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备案凭证。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跨管辖区域变更住所的,应当书面报告迁入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迁出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移交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行政许可、办理备案的原始材料。

11.《规定》如何对招聘服务管理进行规范?

答:一是对招聘信息进行规范。《规定》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的,发布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

同时,《规定》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其发布的求职招聘信息,应当标注有效期限或者及时更新。

二是要求服务机构建立招聘信息管理制度。《规定》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的,应当建立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将相关审查材料存档备核。审查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用人单位招聘简章;

(2)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

(3)经办人员的身份证件、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

经办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委托关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依法通过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等途径确认。

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外国人的,应当符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同时,《规定》明确了投诉举报及处置方式,规定服务机构发现涉嫌虚假招聘等违法活动或收到投诉举报的,应当及时核实、暂停或终止服务。

1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哪些服务禁止行为?

答:《规定》明确了服务禁止行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1)伪造、涂改、转让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2)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3)介绍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

(4)为无合法身份证件的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5)介绍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

(6)介绍用人单位、劳动者从事违法活动;

(7)以欺诈、暴力、胁迫等方式开展相关服务活动;

(8)以开展相关服务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

(9)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保险待遇;

(10)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13.《规定》如何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答:一是明确处理个人信息方式和原则。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劳动者本人基本信息以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历等情况。

二是明确个人信息保护方式。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等机制,不得泄露、篡改、损毁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的个人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盗取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应当对个人信息保护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查,记录自查情况,及时消除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三是明确投诉处理机制。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公布举报投诉方式,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举报投诉。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现用人单位、与其合作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存在虚假招聘等违法活动的,应当保存有关记录,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有关服务,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及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14.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何建立服务台账?

答:《规定》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服务台账,如实记录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等信息。服务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上。

以网络招聘服务平台方式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记录、保存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服务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招聘信息、服务信息应当自服务完成之日起保存3年以上。

15.《规定》如何对服务收费和公平竞争进行规范?

答:(1)对于服务收费的规范,《规定》提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向个人收取明示服务项目以外的服务费用,不得以各种名目诱导、强迫个人参与贷款、入股、集资等活动。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向个人收取押金,或者以担保等名义变相收取押金。

(2)对于公平竞争的规范,《规定》提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公平竞争,不得扰乱人力资源市场价格秩序,不得采取垄断、不正当竞争等手段开展服务活动。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人力资源服务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

16.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时有哪些服务禁止行为?

答: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开发、配置等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不得有下列行为:

(1)以欺诈、胁迫、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等方式,改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帮助用人单位规避用工主体责任;

(2)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名义,实际上按劳务派遣,将劳动者派往其他单位工作;

(3)与用人单位串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7.《规定》还对哪些人力资源服务业务进行规范?

答:第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委托或者自行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参训人员身心健康或者诱骗财物。

第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应当制定组织实施办法、应急预案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核实参加招聘会的招聘单位及其招聘简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提前将招聘会信息向社会公布,并对招聘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

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应当符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举办网络招聘会,除遵守上述规定外,还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采取技术措施或者其他必要措施,确保网络招聘系统和用户信息安全。

18. 《规定》对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日常检查、信用管理、社会监督等管理手段,首次对确定管辖权、撤销注销许可、加强部门协同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构建了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有机结合、部门联动与各方协同凝聚合力的综合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监督检查方式。规定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被检查单位具有配合监督检查相关义务;要求行政部门应及时公布监督检查情况,明确公示的方式及途径;对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取得许可的,应加强对告知承诺事项真实性的监督检查。

二是确定管辖权划分。明确监督检查“谁许可、谁监管,谁备案、谁监管”原则;规定区域外管辖权、多部门具有管辖权及管辖权争议情形处置;确定直接管辖和指定管辖的有关情形。

三是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明确要求建立监管风险分析研判、市场主体警示退出等新型监管机制;要求强化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加大案件联合处置力度。

四是明确撤销注销许可情形及程序。明确了行政部门依法撤销、注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的具体情形及程序,为基层加强监督执法、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

五是规定了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明确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19.出现哪些情形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依法撤销行政许可?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依法撤销行政许可:

(1)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5)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20.出现哪些情形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1)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法终止经营的;

(2)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被依法吊销或者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的;

(3)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猜你喜欢

行政许可经营性行政部门
聚焦行政许可全过程 提升危化品本质安全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浅谈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成效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实现研究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
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