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习文育人,各有所长

2023-02-24

求学·理科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师范类汉语言汉语

讲述人:苏一(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菀菀(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类别:中国语言文学类

适合人群:对语言学感兴趣,爱好阅读,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善于写作和表达;热爱文字和喜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想从事语言文字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同学

选科要求:2023年新高考,3+3模式中,不限选考科目,3+1+2模式中,首选科目要求多半是物理历史均可,小半为仅历史,绝大部分不再做再选科目要求; 2024年新高考,绝大部分不限选考科目,少数院校要求必选历史; 2023年老高考,文理兼招,以招文科生为主

:汉语“教”“学”的一体两面

苏一:说到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其实,汉语国际教育在2015年之前,是大名鼎鼎的对外汉语,简单来说就是教外国人学汉语。这个专业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专门培养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在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菀菀:汉语言文学可以说是中文系中招生最多、最知名的专业了,绝对是“书虫”们的首选。该专业主要研究语言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一方面要探讨和总结汉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另一方面也能为未来的汉语言发展开辟道路。汉语言文学专业素有“万金油”之称,与所有语言文字有关的工作都算“对口”。如果你为唐诗宋词的婉转音韵而心生陶醉,痴迷传统文学遣词造句的意境之美,对甲骨金文、篆隶行楷等古文字的演变饶有兴味,那你一定不要错过它!

苏一:对比汉语言文学,我们还有另一个终极大Boss——第二语言习得。因此,我们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常常还要注意其与第二语言之间的语法区别,学会同类兼并,明确区分。以英语学习为例,我们需要持续进行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视听说、口语以及英汉互译的练习,熟练掌握基本语法和口头对话,自如运用所有词根词缀及其变体,根据一定条件、规则和排列,构筑起语言的摩天大厦。我们常常能在两种不同语言的交织碰撞中迸发灵感,发现共性规律和特殊差异。我们甚至还会这样大胆构想:只要我们掌握了足够多的共性规律,就可以将其套用于绝大多数语言的学习上,即普遍语法,再根据普遍语法就能快速掌握任意一门语言了!

第二语言习得还可以从心理学的层面进行,如通过学习者的动作,比如眨眼频率,来判断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判断他的习得过程,我们称之为“眼动研究”,还可以根据神经系统判断语言习得过程,使语言学习和神经科学产生联系。

菀菀:汉语言文学专业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种,作为师范类院校的中文系学生,我也多多少少会接触到一些教育相关的课程。与教外国人学汉语不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面对的受教育人群主要是中小学生,授课难度更倾向于汉语语法和书面用词的表达,需要在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上多下功夫。除了中文系普遍会学到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外国文学、中国古代小说、古今诗歌比较研究、文字学、训诂学、现当代文学、语言的认知与基础、逻辑学、民俗学、口才与演讲等课程,还要练习三笔(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教学设计、说课讲课等。学习的内容虽然多,但是每一项都是非常必要的,是在为我们未来的就业打基础,使我们在未来讲解课文或者语文知识的时候有依据,让我们明白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教得好,专业技能就像一个工具,让我们在教学中如鱼得水。

:汉语的难,并不一样

苏一:其实,教外国人汉语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汉教专业基本上到大三就会开始实习。往届会有很多机会可以本科出国去国外名校的孔子学院交流实习,对我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汉文化,更是一个借鉴学习外国文化的好机会。像南京大学就有八大合作孔子学院可供本专业学生直接交流对接。但由于疫情原因,我们之前的实习大多采用线上汉语教学,但这面临的困难一点也不比出国交流的少。

我作为汉语教学的主讲就遇到了学员汉语水平呈两种极端的情况。其中一位学员是准备来中国留学的英国高中生,没有考过HSK(汉语水平考试),完全没有汉语基础,汉语词汇量仅仅停留在“你好”“谢谢”等简单日常用语水平。另一位学员是一个美国人,2002年曾经在厦门大学学习中文,通过了HSK最高级,之后便在中国定居,与中国人交流没有阻碍困难,他学习中文的时间甚至比我还长!

这处于两个极端的学员让我一开始有些无从下手,一个不知道怎么开始教,因为教汉语不能仅仅是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就像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需要英语语境一样,教学汉语时同样需要汉语作为语言中介,简单来说就是用汉语教汉语,所以这对于要教授完全不懂汉语的学生的我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而教另一位中文水平很高的学员则是不知道该去教什么,以时间为维度,那位学员比我学习汉语的时间还要长,以语言使用为标准,交际是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他也完全没有问题。

我只得回顾之前学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知识,逐一突破。对于毫无汉语基础的学员,需要稍微借助他的母语英语,但不是将其作为中介去翻译,而是找到普遍语法规律,对比分析,通过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减少汉语学习者的畏难情绪,快速起步;对汉语水平较高的学员,找他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和母语为汉语的我在汉语使用上的区别,我发现他的汉语口语语序有英语语序的影子,语法结构也受母语英语的影响,有的语调也不标准……发现这些问题后,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再加入中华文化的背景,如“红”的引申义……我终于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又不断冒出一些新想法,还自己成立了工作室去搭建对外汉语教学平台,这些经历增长了我的教学经验,使我的教学体系变得更为立体丰富,甚至还小小地实现了经济独立。

菀菀:作为萌新,刚开始上现代汉语课时,本以为不就是简简单单的a、o、e、i、u、ü吗,拼音谁不懂啊,学到后面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现代汉语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它包括了语音、语汇、语法、语用等内容,这些在我们的小初高阶段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只是到了大学才被作为一门语言理论课程系统地学习罢了。对于现代文学课,我特别特别想说的是,真的要好好看书,多多看书。高尔基曾说:“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確性和说明性。”是的,读文学作品,能丰富精神世界,能锻炼我们良好的阅读以及写作习惯,使我们拥有不俗的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等。而且读多了你才能知道老师的套路,更有利于你应对这门学科的各种考试。

中学那几年,家里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堆了厚厚几沓。我不知看了多少本小说,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人文书籍。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兴趣,就是在那时生根发芽,但是上了大学后,我发现,它和我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小说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鲁迅研究、英语文学选读……每一门课于我而言就像一个新的游乐园,每一次上课就如同一场游戏、一片大海,我背着书包在里面浮沉,清凉有力的浪一下又一下地拍打着我,让曾经自认为饱览群书、博学多才的我,明白自己触到的只是浩如烟海的文卷中的冰山一角。

:学文,更学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苏一:都说文科专业千千万,汉教占一半。我觉得用“交叉”来概括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再合适不过,它涉及的领域多而广,除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还有我们专业独有的很多传统文化课程,比如书法、插花、茶艺、中国结、古琴、围棋,等等,感觉毕业后才艺技能刷到满点,哪天穿越回古代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学的东西很多,私底下也要下苦功夫花费大量时间钻研,不然学到的知识容易流于表面,徒有一个外壳,内里空空如也。

菀菀:从情感上讲,汉语言文学是一个“理想大于实际功用”的学科。除开能力的锻炼,更多的是“完善性格的养成”,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修炼人格的学科。思想深邃、有人文关怀,理智、正直、兼修礼仪和学识,是汉语言学子最理想的学成状态。当然,这些秉性如果能和现实环境尤其是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相结合,做到“内圣外王”,则几乎做到了普通人的极致。

苏一:“我心灼灼向星漢,星汉熠熠入梦来。”这大概就是对我们汉教学子的未来最贴切的形容。

作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往世界各地的国际汉语教师,我们将遍览牛津剑桥图书馆的珍贵藏书,或栖息在挪威卑尔根的某个角落;我们会尝试去打破偏见,将中国声音传遍世界。中国不仅有充满灵气的大熊猫、丹顶鹤,也有秀美的江河山川;不仅有精美绝伦的传统剪纸和刺绣,更有随时随地、智能便捷的mobile pay……这是一个文化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国度,而了解这一切的必不可少的媒介,就是汉语。

我们可以选择远走他乡奔赴天涯海角,也可以扎根本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可以寻找同行人一起构建汉语教学的平台,我们也可以作为汉办志愿者自由独行。只要足够强大,我们就有多种选择,我们也有无限可能。

菀菀:要问我为什么选择汉语言文学,因为汉语言文学承载着我的“诗与远方”和难以言说的向往。但是,鲁迅曾说过一句话:“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我的选择,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专业只是一个大方向的选择,很多优秀的从业者也并非都是科班出身,与其过多思考未来如何,不妨先思考:什么是大学?在大学我能够收获些什么?如果想要遵循内心,就请以理想为马;如果要为长远考虑,就请为职业规划早做准备,而一旦做了决定,就请不要轻易放弃。

报考指南

1.招生院校多,看清培养特点

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多达600所。这些招生院校中,既有知名学府,也有师范类院校,还有语言类院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都有招收院校。

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分别为师范类方向、非师范类方向、高级涉外文秘方向、比较文学专业方向。这四个专业方向培养侧重点不同,师范类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非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方向主要培养高级文秘专业人才,而该专业对外语的要求高于以上两个专业方向;比较文学专业方向主要培养熟悉中西文化,并能够熟练使用汉语与英语双语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按大类招生,弄清专业方向

除了单独的专业招生形式以外,很多院校都以“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大类形式招生。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30余所大学往年都是按照“中国语言文学类”大类的形式招生。考生家长在报考时,最好看一下大致包含的专业方向。

3.明确专业选择,做好职业规划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较低,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中文类专业本科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工作岗位主要看个人意愿。

如果对中文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日后从事这一领域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例如,去初、高中担任语文教师,或者在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任教,那么,选择读硕士乃至博士是必要的;如果打算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考虑选修一些实务课程,如应用写作、秘书学、公共关系学等,还可以跨专业选修新闻学、经济学、法学等课程,成为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师范类汉语言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