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人工驯养林麝产后瘫痪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2023-02-24史永吉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后肢肌肉注射人工

史永吉

(临夏县营滩乡畜牧兽医站,甘肃 临夏 731800)

林麝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药用价值极高,人工养殖经济效益较高,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甘肃省部分地区充分利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将林麝人工养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

林麝产后瘫痪性疾病是指在母麝妊娠期间营养添加不足,使母麝产后出现低血钙症、低磷酸盐血症、低钾血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产伤性麻痹等病症,从而导致母麝分娩前或分娩后发生瘫痪、卧地不起的临床综合征[1]。在人工养殖中,能繁母麝产后瘫痪类疾病属多发、易发类疾病,且该病的鉴别诊断因诊疗条件有限,缺乏特殊检查依据,在产后人工助产和辅助哺乳等人为措施干预时易与应激性机械性损伤混淆,此外,林麝在感染弓形体、附红细胞体和包虫病等疫病时亦有类似症状[2],确诊较为困难。林麝产后瘫痪性疾病在确诊后通常需要用药物治疗进一步验证,因此往往延误治疗时机,造成母麝死亡或母子双亡,给养殖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临夏县营滩乡畜牧兽医站于2022年7月14日收到一例类似病例,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查阅牛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并多次和林麝疾病诊疗同行进行会诊,总结了该病例的诊断、治疗、类症鉴别和预防等内容,现将诊疗体会总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1 病例症状

1.1 主诉症状

就诊人工驯养林麝基本情况:母麝2.5岁,体重9.5 kg;仔麝2日龄,体重0.85 kg。主诉症状:就诊前1 d母麝产一体型较大仔麝,母麝不能正常哺乳,站立时拱腰且前后肢分别呈O型弯曲,步态踉跄;生产第2 d母麝呼吸困难,不能起立。在分娩当日,人工辅助幼仔喂奶捕捉母麝时,母麝受惊跳跃摔伤,起卧困难,强行站立行走时后肢交替无力支撑,后肢球节部向后侧屈曲呈指节状着地。病麝食欲减退,左侧肷窝部膨胀,拉稀,流出较多墨绿色或带血分泌物。

1.2 临床检查和初步诊断

检查发现仔麝不能站立,心率80次/min,体温36.5 ℃,呼吸极度困难,偶尔中断;母麝心率122次/min,体温39.8 ℃,呼吸35次/min,后肢、髋关节及腰部触诊无淤血肿胀等机械性损伤异常。根据主诉病情和临床检查情况,初步诊断仔麝为低血糖、低血钙性休克;母麝为产前产后营养不良导致的产后瘫痪,并伴有轻微瘤胃臌气,同时因麝场未进行驱虫,考虑有弓形体、附红细胞体和包虫病等疫病感染。

1.3 特殊检查

仔麝对症治疗无效死亡后进行剖检发现,瘤胃轻度臌气,内有大量带有泡沫性未消化乳汁,肠黏膜、腹腔脏器浆膜颜色苍白,结肠臌气,直肠中有大量胎粪尚未排出;母麝经X射线拍摄髂关节正位片和后肢侧位片发现双侧后肢、荐髂关节和骨盆完好无损伤,倒数第1、2腰椎周围组织水肿,直肠内存在大量积粪(图1—2)。

图1 髂关节正位片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根据该病的发病特点,仔麝治疗原则为兴奋呼吸中枢,缓解休克,及时补充能量,消除呼吸性酸中毒,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母麝治疗初期依照产后瘫痪和轻微瘤胃臌气的症状进行治疗,主要通过静脉注射补充能量、钙、维生素和电解质,缓解酸中毒,并及时消除瘤胃臌气、健胃消食,做好驱虫工作;因X射线检查发现母麝腰椎周围出现组织水肿症状,因此还要及时抗炎止痛、活血化瘀,同时补充营养,修复受损神经。

2.2 治疗过程

2.2.1 仔麝治疗过程 根据主述及临床检查情况判断,仔麝病情较为危重,应立即肌肉注射尼可刹米0.1 mL,兴奋呼吸中枢,随后快速打开静脉通道,分3组进行静脉给药,第1组给药:补充生理盐水10 mL、氨苄西林25 mg、地塞米松1 mg;第2组给药:注射乳酸林格氏液10 mL、10%葡萄糖20 mL、辅酶A 10 mg、ATP 0.2 mL、肌酐0.4 mL、VC 0.2 mL、VB60.1 mL;第3组给药:5%葡萄糖30 mL、10%葡萄糖酸钙1 mL;同时还需肌肉注射复方樟脑磺酸钠0.5 mL。但在治疗过程中因医疗条件有限,仔麝没有及时吸氧,在第3组液体给药时发生心搏停动,经静脉推注肾上腺素0.5 mL,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2.2.2 母麝病症及治疗 根据主诉病情和初步检查,母麝产后瘫痪按照产后营养不良导致的低血糖、低血钙病症进行治疗。

2.2.2.1 第1 d。由于母麝病情较重,24 h未进食,治疗时首先需通过静脉给药补充营养、控制炎症。静脉液体给药分3组进行,第1组:补充生理盐水100 mL、氨苄西林300 mg、地塞米松5 mg;第2组:乳酸林格氏液80 mL,10%葡萄糖160 mL,辅酶A 100 mg,ATP 2 mL,肌酐4 mL,VC 1 mL,VB61 mL;第3组:5%葡萄糖10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同时肌肉注射复方樟脑磺酸钠1.5 mL、磺胺间甲氧嘧啶2 mL;口服二甲基硅油10 mL和四胃动力口服液20 mL;研细冲服多维钙片10片,补充能量和维生素,促进肠胃蠕动、健胃消食。

2.2.2.2 第2 d。母麝病情缓解,开始采食,采食量约为健康时的40%,但起立困难,站立行走时右后肢拖行,趾背弯曲着地,考虑母麝仍然缺钙,继续进行静脉给药,第1组:生理盐水100 mL、氨苄西林300 mg;第2、3组给药同2.2.2.1。同时,肌肉注射复方樟脑磺酸钠1.5 mL、磺胺间甲氧嘧啶2 mL,口服二硼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0 mL,并将1袋益母草颗粒和5片乳酸菌素片研细后同精料混饲。

2.2.2.3 第3 d。母麝病情好转,采食量约为健康时的60%,但起立困难和右后肢跛行没有好转迹象,考虑母麝体内仍然缺钙,应继续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剂量同2.2.2.2。同时,肌肉注射复方樟脑磺酸钠1.5 mL、磺胺间甲氧嘧啶2 mL、复方氨基比林2 mL进行止痛;口服二硼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0 mL和1/4片吡喹酮;并将1袋益母草颗粒和5片乳酸菌素片研细后同精料混饲。

2.2.2.4 第4 d。母麝采食量达到健康时的80%,但起立及后肢跛行症状无明显改善,考虑因产后人为干涉捕捉母麝时母麝腰部及后肢关节、神经、肌腱处发生机械性损伤,因此进行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母麝腰椎周围出现组织水肿。根据X射线检测结果在百会穴注射VB1、VB12各1 mL、地塞米松1 mL,颈部肌肉注射神奇康泰(神经修复因子)5 mL,口服三七伤药片1片进行治疗。

2.2.2.5 第5~6 d。母麝采食量基本恢复,起立较为轻松,夜间起卧次数有所增加,站立时间较长,但右后腿拖行及脚趾着地症状无改善。治疗方法同第4 d。

2.2.2.6 第7 d及后续治疗。母麝右后腿拖行及脚趾着地症状无改善,两后肢内侧交互摩擦导致被毛脱落,考虑到注射用药时要对母麝进行捕捉、控制,使得母麝腰部及后肢损伤较大,因此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混饲给药和静养。给药配方及剂量如下:美洛昔康、维生素B1、维生素B12片剂各1片,三七伤药片1片研细同精料混饲。第23 d母麝起卧较为轻松,但右后肢拖行症状仍无改善,因此继续使用上述治疗方案治疗。第29 d母麝采食量降至健康时的50%,拒食精料,极度消瘦,考虑到林麝对饲料气味极度敏感,遂建议停药观察3 d。第32 d林麝食欲废绝,无治愈可能,因此建议放弃治疗。最终,母麝于产后第35 d死亡。

3 总结

林麝人工驯养后,因其活动范围受限,致使妊娠母麝在此期间得不到充分运动,同时由于圈养后接受自然光照时间缩短,使妊娠母麝对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率降低,加之饲料品质差,母麝维持正常妊娠和分娩的必须营养物得不到补充,造成妊娠母麝体况较差,容易发生胎儿发育不良、母麝难产、产后瘫痪或截瘫等疾病[1]。产后瘫痪是一种因动物产前营养不足或产后泌乳过多导致的营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产科疾病,临床上以血钙、血糖急剧降低,病麝知觉、意识丧失,四肢麻痹、瘫痪为特征。产后截瘫一般是因为母体腹中胎儿过大、胎位不正、产道狭窄引起难产时,由于人工助产强力拉拽胎儿,从而压迫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引起躯体麻痹,或骨盆骨折、荐髂关节及其韧带剧伸和髋关节脱位等,从而使得母体后肢瘫痪不能起立的一种疾病[3]。母麝产后发生产后瘫痪、产后截瘫和后躯机械性损伤的主要症状都是产后不能站立,因此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鉴别。根据林麝产后发病时间和典型症状发现,产后瘫痪多发生在母麝大量泌乳后,多表现为母麝产后四肢无力,体温下降,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严重病例出现休克;产后截瘫多在分娩后未泌乳前即发生,表现为产后食欲、反刍正常,神志清醒,前肢可以活动或试图站立,但后肢失去知觉不能站立;机械性损伤往往有应激史,在临床实践中,必要时可借助特殊检查[4]。

在本次诊断治疗过程中,根据仔麝主诉、临床检查、治疗和病理剖检症状等对仔麝诊治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如下:仔麝出生个体较大,但呈现出轻微缺钙症状,且因母麝母性较差或分娩过程中产道损伤疼痛不能正常哺乳,未在第一时间吃到初乳;经人工喂乳后,仔麝因瘤胃发育不全、胃肠蠕动迟缓,使得大量乳汁和胎粪未及时排出,积聚在瘤胃,导致仔麝出现低血糖、低血钙、胃肠臌气、呼吸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同时由于未及时治疗调整,最终导致仔麝发生急性死亡。根据母麝主诉及临床检查症状初步诊断母麝病症为产后瘫痪,但因未进一步进行特殊检查,仅按照初诊结论进行对症治疗,忽视了母麝腰部及后肢机械性损伤的病症,导致母麝后肢瘫痪治疗效果不佳;后续虽采用X射线检查,发现母麝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压迫、受损,但由于已经错过了应激组织和神经损伤的最佳治疗期,治疗效果不佳、混饲给药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母麝死亡。

由于人工养殖的林麝驯养程度低、生性胆怯易产生应激反应,发病后捕捉施治困难,且易发生二次损伤,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母麝产后瘫痪类疾病“防大于治”。一般预防措施如下:一是加强日常管理。麝场要避免频繁更换饲养管理人员,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引起林麝应激反应,在母麝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中后期,应加饲林麝喜食的新鲜树叶和南瓜、黄豆等优质能量饲料,保证母麝摄入充足的营养;同时要经常通过视频或利用投喂机会对母麝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若发现其经常卧地、频繁起卧、一肢或者几肢跛行、走动困难的情况时,要及时补饲含有丰富的钙、磷和维生素D的预混料,促进母麝和胎儿的骨骼发育;另外,要保证圈舍清洁和通风,定期做好体内外驱虫保健,提高妊娠母麝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母麝机体抗病力。二是及时合理补钙。母麝妊娠期适当补钙,能够有效预防产后瘫痪疾病的发生,一般服用4片0.5 g葡萄糖酸钙片,3次/d,并同时服用维生素D,有利于机体吸收钙,增强母麝及胎儿的体质。三是注重母麝产后保健护理。针对母麝产后容易发生低血压、低血糖导致大脑皮层供养不足、神经抑制及胃肠蠕动减少、产后产道损伤、不能正常泌乳等现象,应遵循补血、升糖、修复神经、抗菌消炎、促进泌乳的保健原则,及时补充铁、维生素B1、维生素B12;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红糖,肌肉注射广谱抗生素和催产素,促进母麝产后快速恢复体况,加速乳汁分泌,降低产后瘫痪类疾病发生率;此外,在助产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手臂消毒(使用味道较小的新洁尔灭)。四是加强初生仔麝护理。部分仔麝出生后因脐带出血、缺钙不能站立或母麝不能及时哺乳、舔舐时,养殖人员要及时结扎脐带,人工饲喂羊奶(粉),并皮下注射维丁胶性钙,补充钙和营养物质,同时用热毛巾温敷仔麝臀部,促进胎粪排出[5]。

猜你喜欢

后肢肌肉注射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犬头低位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狗反复发烧后引起后肢瘫痪的诊治及体会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脊髓损伤恒河猴后肢三维步态数据处理软件包的设计和实现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