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三大体系构建

2023-02-24许明月

高教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思政

许明月

(北京联合大学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当前高校的理论与实践热点。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教育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中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是基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优化思政教育元素的内容供给,体系化形成课程思政内容结构的体系。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不同于教学体系、内容体系,是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对相关要素的具体要求。高等学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就要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三大体系,这对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 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内高校围绕立德树人进行了广泛探索,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破题困难、体制机制不健全和立德树人校园文化有待加强等问题。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切入点。课程思政是指导所有课程都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育人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立德树人贯穿始终、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机制。高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作指导,课程思政体系内涵于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之中,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导向性作用。目前,关于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内容、体制机制等问题,对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丰富课程思政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落地实施,当前有些课程思政先行高校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论认知,积累了宝贵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因此,借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从学校层面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内在逻辑,体系化形成从学校顶层设计到教师微观落地实施的课程思政体系框架,对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 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重要遵循,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三 丰富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纲要》中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化形成课程思政内容结构。课程思政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人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文化,是教人向善的文化,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宪法法治教育是教人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规范的教育,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学法、懂法、守法,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权利,解决分歧,化解矛盾;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职业精神、塑造良好职业品格的教育,因此,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所在行业的职业规范,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光明磊落的职业操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课程思政内容供给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引导学生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高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

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践行者,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其蕴含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党的创新理论,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四 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中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构要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课程结构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

(一)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公共外语类课程、数学计算机类课程、体育心理健康类课程。这类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应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类课程要聚焦专业目标,研究专业目标下的育人目标,根据专业目标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课程都能挖掘出敬业诚信、敢为人先、大国工匠的精神,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研制出具有高度关联性的课程思政知识体系。

(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理论课程。思政元素是建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关键,在理论课教学中,一是从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二是从教学方法、手段中寻找育人元素。例如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诚信服务、公道办事的职业素养。

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课程,一是专业实验类课程和实习实践类课程。应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二是创新创业类课程。努力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搭建创业的平台,在学生亲身参与中培养其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三是社会实践类课程。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志愿服务、社会劳动等,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三)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

校内教学又称为第一课堂。对于校内教学活动,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前预习、课堂授课和课后研讨等课堂教学全过程,将体现专业特色的育人元素恰当融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此外,充分挖掘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充满思想性、教育性的学习材料生动再现给学生。推进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

校外教学又称为第二课堂。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实践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的形式和途径。可以组织开展体现思政特色的溯源红色、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践等活动,利用这些载体积极引导学生遵守职业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格,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还应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课程建设中,组织建设体现课程思政特色的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和智慧树等教学平台推出具有思政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

五 全面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相关主体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实施保障等要素的有机整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参考框架和实践依据。高等学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要对课程思政相关要素进行统筹规划、设计,要从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个课程思政实施主体入手,“建构目标明确、标准健全、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和成效显著”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图

(一)队伍建设体系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关键环节,让所有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做到“教师人人讲育人”。

1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求,对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主动意识和执教能力;依托各级别研究课题,开展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发挥课程思政示范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构建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培训体系。

2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党支部

把教师党支部建设与教书育人紧密融合,积极探索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的方法、机制,发挥教师党支部在立德树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支持教师党支部通过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破解教师党支部自身建设的难题,让教师党支部站到育人的第一线。

(二)组织实施体系

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要从学校、学院、系部三个实施主体探索课程思政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从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参考标准等层面设计面向学校、学院、系部及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参考标准,建立党政齐抓共管、院系落实推进、职能部门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各级别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1 学校:顶层设计

一是深化认识,将课程思政视为新时代高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新要求、新任务;二是主动实践,把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有效落实的抓手,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学校党委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思政相关制度建设,形成有力推进举措。构建指导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体系,总结凝练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成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学院:引领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保障作用。制定并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建立课程思政动员培训机制、全面融入教学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机制和示范引领机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的健全和有效落实。二是总结凝练体现学院、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特色。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加强总结凝练,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鲜明特色,通过培训、研讨和活动等方式把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全面落实。

3 系部:全面推动

坚持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设计与一体化实施,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专业思政建设方案,把课程思政理念贯穿融入专业内涵建设所涉及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学科支撑等各个方面,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推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同步提升。

4 教师:积极实践

结合所授课程,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认真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收获,增强师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升执教能力和育人质量。

《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工资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订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独董的薪金是由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共同决定的,因此该职位的独立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国独董的薪金比例偏低但在公司治理中承担的责任往往较大。风险与报酬极度不对等,使得很多真正有独董之才的人不愿意承担起该项责任,得过且过,极度降低了独董履职的积极性及对该项工作的责任感,自然也无法为监督大股东、治理层显现出真正的作用,无法确切维护中小股东应有的利益。因此组织形式混乱一定会使独立性受到极大地限制。

(三)质量评价体系

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看,评价的重点应聚焦在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效果上,这是课程思政评价的首要标准。要建立多维度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学生道德水平成长和发展情况作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的重点,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和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标准,全面评价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1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评价主要评价教师是否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可从教学文件、教学活动、考核评价和学生评教等方面入手。从课程、教师、课堂三个层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评价标准,推动把课程思政作为学科专业质量评价、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

2 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

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主要评价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学生道德水平成长和发展情况,课程思政具有内隐性,育人效果难以直观、简单、短期内考评出来,因此,育人成效评价主要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道德水平(生德)成长和发展的情况作为育人成效评价的内容,尝试构建生德评价标准。

课堂育人成效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度、对学校及教师的认可度、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可从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尊师爱校、学术诚信和专业自信等内容维度,以及教师观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书面反馈和作业考查等方法维度,建立课堂教学学生道德水平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纳入课程考核范畴。

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参加的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志愿服务和项目竞赛等实践活动。可从爱岗敬业、组织纪律、诚信服务和责任担当等内容维度,以及校外评价、追踪调查和同学评价等方法维度,建立学生实践活动道德水平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纳入实践活动考核范畴。

(四)激励保障体系

课程思政激励保障体系是保障课程思政稳步推进的关键,要坚持全面启动,有步骤推进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就要从制度、机构和激励等方面建立保障体系。

1 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坚持落实到位,着力在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对照立德树人要求完善课程思政相关制度,如课程思政建设标准、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和督导等制度,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建设,形成有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

2 条件保障

组建课程思政专门机构,选树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课题研究,培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观摩活动,在交流研讨中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多方支持和配合,因此,要统筹各方资源,增加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

3 激励机制

从课程、教师、团队、专业和教师党支部等层面探索课程思政激励机制,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先进党支部”,推出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团体和个人,表彰优秀典型,宣传和推广优秀成果,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