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穿越杂填土地层风险控制技术
2023-02-24曹志伟CAOZhiwei
曹志伟/ CAO Zhi-wei
(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116)
盾构法隧道施工以安全、快速、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但与其它隧道施工方法一样,盾构隧道施工同样受地层环境和周边构建筑物等影响。杂填土地层具有成分复杂、性质不均、压缩性高、地层承载力低等缺点,盾构在推进过程中不仅要解决由于地层不稳定带来的施工风险,还要对其它风险及时采用控制措施。本文以西安地铁15 号线细柳站~府君庙村站盾构区间为工程背景,通过介绍几类典型的风险控制技术,在保障盾构安全掘进的同时,为类似地层环境的盾构施工提供工程参考。
1 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15 号线细柳站~经三十八路站区间隧道左线长697.601m,右线隧道长750.406m,隧道拱顶覆土10.128~15.673m。经三十八路站~府君庙村站区间隧道左线长969.996m,右线长885.857m,隧道拱顶覆土9.4~16.8m。两段区间均采用盾构法施工,由经三十八路站始发,推进至府君庙村站后吊出,随后2 台盾构转场至经三十八路站再次始发,推进至细柳站后吊出。
细柳站~经三十八路站区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物,由全新统人工填土、上更新统风积新黄土、残积古土壤、冲洪积粉质黏土、粗砂中更新冲湖积粉质黏土及粗砂等组成(图1)。拟建场地西段及中段地形较平 坦,东 部YDK23+216~YDK23+424 段(ZDK23+216~ZDK23+426 段)地形起伏较大,该地段原为取土坑,现回填堆积高出周边地面2~5m。
图1 细柳站~经三十八路站区间地质剖面图
经三十八路~府君庙村区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物,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冲洪积黄土状土和粗砂,上更新统风积新黄土、残积古土壤、冲洪积粉质黏土、粗砂及中更新冲湖积粉质黏土及粗砂等组成(图2)。拟建场地整体地形较平坦,局部起伏较大,其中YDK24+165~YDK24+458段原为取土坑,低于周边地面4~7m,且该段局部挖有5.5~8.0m 的取土坑。
图2 经三十八路站~府君庙村站区间地质剖面图
2 风险源分析与风险控制技术
2.1 盾构始发、到达风险控制
盾构始发位置隧道埋深约9.6m,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新黄土、古土壤、粉质黏土,地下水位于隧道腰线位置附近;盾构接收位置隧道埋深约9.2m,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新黄土、古土壤、粗砂,地下水位于拱顶附近。如盾构端头加固效果不佳,始发、到达端头因地层应力损失严重,地层稳定性差可能发生洞门涌水涌沙,地表沉降开裂,洞门坍塌的风险,故采取如下控制技术。
1)加强端头地层加固质量控制,府君庙村站、细柳站接收端均采用∅800mm@600mm 水泥浆地面三重管旋喷桩加固。加固纵向范围均按8m,深度为结构下方3m,宽度为结构侧边3m,上部加固范围为结构上方3m。经三十八路站始发端头加固采用桩型∅800@600mm 双重管旋喷桩加固C20 素桩加固,桩型为∅800@1000mm。端头加固范围:隧道结构外轮廓外3m,纵长8m。
2)确保盾构以良好的姿态始发与到达。当盾构到达盾构头部靠上洞门后,从盾尾1~2 环管片的注浆孔向外层土层注入双液浆,及时截断地层中的水向前面洞门涌入,从而形成第一道环箍挡水。当盾尾处在加固体位置,即盾构前体和中体步上接收托架时,进行二次盾构注浆,形成第二道环箍挡水。
3)高质量安装洞门防水装置,保证防水装置安装前、安装中、安装后完好。
2.2 区间下穿给水管风险控制
直径2m 市政给水管垂直穿越经三十八路站,交叉段约与车站中板齐平;给水管迁改后从经三十八路站东侧绕行,绕行后给水管距离车站东端头20m,管底埋深约4m,与区间隧道平面交叉,竖向距离约7m;管道为焊接钢管、管径2000mm、壁厚26mm,采取如下控制技术。
1)迁改后的供水管采用钢管,接口尽量避开隧道上方,迁改时与产权单位做好对接,确保管线基础和接口防水能够适应盾构施工引起的变形。
2)盾构施工前,应完成盾构端头地层加固和杂填土地层袖阀管加固处理,供水管两侧各2m范围袖阀管加固至管底,应采取措施对管线标高、地层及加固效果进行核查,确保盾构安全穿越。
3)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地层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盾构推进压力上不小于0.8 倍理论水土压力。
4)盾构通过后及时做好同步注浆,尤其注意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当盾构通过后,及时进行二次注浆。
2.3 区间下穿出入线明挖区间风险控制
区间下穿出入线明挖区间,最小垂直距离2.83m,下穿长度43m,采取如下控制技术。
1)提前对下穿区域实行袖阀管加固,稳固主体结构下方土体。
2)盾构穿越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切口平衡压力,并对与切口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同步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土压力的扰动。
3)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要严格控制,使用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土体空隙,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
4)盾构盾尾通过后7 环,使用双液浆通过管片注浆孔对地层进行二次注浆,防止土体变形。
2.4 区间下穿四通搅拌站厂房风险控制
四通搅拌站位于经~府区间上方,搅拌站基础距离隧道顶部9.02m,搅拌站料传送通道距离隧道顶部5.8m,采取如下控制技术。
1)盾构到达距离搅拌站基础5m 位置时,将罐中水泥排放干净;提前对搅拌站基础下方土体采用注浆加固。
2)确保盾构匀速、连续穿越搅拌站,尤其做好在下穿影响范围内盾构的不停机工作;盾构下穿过程中,协商停止搅拌站内重型机械和材料的重复加载、卸载。
3)对水泥罐做对拉线装置,采用6 根钢丝绳对拉水泥罐,保证水泥罐不发生倾斜。
2.5 区间下穿人为坑洞风险控制
区间DK24+335~DK24+370 段和右线YDK24+415~YDK24+423 段为人工取土坑,坑深5.5~8.0m,距离隧道顶部1.5~2.0m。盾构施工容易坍塌冒顶,采取如下控制技术。
1)施工前采用放坡开挖,对坑底进行清淤,清淤完成后对拱顶以上7.5m 范围内采用1 ∶6水泥土压实回填,拱顶7.5m 以上地面采取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回填后压实度不下于0.95,取土坑处理时应对边坡采用放坡,确保边坡平稳。
2)盾构施工应严格控制推进速度和推进压力,下穿段采用B 类管片,管片增设注浆孔,盾构施工应严格控制推进速度和推进压力,加强同步注浆、二次注浆的控制,及时调整有关施工参数和工艺,并加强监测。
3 结语
本文针对西安地铁15 号线盾构区间穿越杂填土地层施工过程中的五类风险,通过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在保障盾构顺利施工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各类施工风险的发生,实现了安全快速施工目的,为类似地层的盾构施工提供了工程借鉴,社会、技术、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