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康养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23-02-24黄华芝刘建军吴信值
黄华芝,刘建军,吴信值
(1.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2.贵州商学院,贵阳 550000)
一、前言
保障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追求延年益寿,历来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向往。康养旅游作为一种全龄型的新兴旅游方式广受游客青睐。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出台,将健康产业的关注度推向了新的高潮。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健康产业更是逐渐成为资本最为青睐的产业之一。因此,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康养旅游产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据统计,我国当前约有84%的养老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预计到2030年,康养产业市场规模将高达20万亿元。由此可见康养产业巨大的需求缺口和未来广阔的发展潜力。此外,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75%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将病未病”的亚健康群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必将制约人类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2020年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唤醒健康人群对于健康生活、强身健体的觉悟。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巨大的康养需求,为具有丰富康养资源的贵州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相关研究综述
何为康养旅游?学者Krout J A认为,康养旅游主要针对有支付能力且健康的老年群体,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院、养老公寓、疗养中心等场所,供其居住,开展游乐活动,服务其生活起居等一系列活动。[1]杨振之在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中从旅游、健康、养生三个角度对康养旅游进行了界定。[2]任宣羽则从构成层次上提出了康养旅游的三个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旅游需求与诗意的休憩,而乡村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乡土文化正是康养旅游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保障。[3]谢晓红、郭倩等学者则认为康养旅游在本质上是旅游与养生、保健、度假等的结合体,满足人们在日常焦虑环境中释放压力,休养生息的需求。[4]康养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养生资源两大类,[5]也有学者将其细化为康旅、康体、康疗三大类。[6]如何开发康养旅游产品?吴悠、[7]刘照[8]基于游客偏好的视角,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陕西和江西康养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此外,刘新、邓云芳等学者[9]-[11]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提出了“农旅+康养”“林旅+康养”“体旅+康养”“医旅+康养”以及“文旅+康养”的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凌常荣、[12]马颖杰[13]则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实证研究深入阐述了康养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们对康养旅游的研究成果颇丰,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涉及到康养旅游的概念界定、康养旅游资源的分类、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等方面,内容较为广泛;从研究视角上来看,涉及到游客偏好、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等角度,与时俱进、不断拓展。然则,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尤其是对贵州等西部地区发展康养旅游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贵州康养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条件
1.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贵州发展生态康养的先天优势。发展康养旅游产业,贵州先天优势明显。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00米,气候宜人,素有“冬去海南、夏至贵州”的度假疗养胜地之称。夏季平均气温23℃,是同纬度最凉爽的区域之一,全省约3/4的区域都适合开展避暑旅游。森林覆盖率61%,被誉为中国的“绿色走廊”。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最宜人的避暑胜地。“十三五”时期,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纬度、高度、湿度、温度、负氧离子浓度、风度造就的“六度”优越自然条件,以及依托空气清爽、气候凉爽、人民豪爽形成的“三爽”资本,成为贵州在后疫情时代发展康养旅游的竞争优势。
2.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贵州发展文化康养的有力支撑。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193个民族乡,54个民族均有分布,其中,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近年来,贵州围绕“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目标,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在全国165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贵州占据312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000多个。“一山不同族,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人文奇观,让贵州享有“百节之乡”“文化千岛”“民族生态博物馆”的美誉。以苗绣、蜡染、银饰为代表的民俗制品精美绝伦,8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居全国前列。
3.多样的户外运动赛事成为贵州发展运动康养的重要保障。贵州拥有独特的地质形态,造就了贵州得天独厚的开展山地户外运动的资源。利用独有的山地资源,贵州不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是全国较早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和举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省份之一,在九个市州以及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赛事。黔东南州、黔南州清水江、都柳江纵横境内重点打造了漂流、皮划艇激流回旋和龙舟为特色的水上全民健身运动。目前,“施秉县杉木河漂流节”“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赛事”已成为当地体育旅游品牌项目。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乌蒙山脉重峦叠嶂,是开展汽车运动和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理想之地。全国汽车拉力赛六盘水站比赛已连续举办多年,成为国内汽车拉力赛的重要赛事;毕节百里杜鹃山地自行车赛每年吸引国内外选手前来参赛。遵义则弘扬红色文化,在历史名胜娄山关举办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此外,贵阳清镇越野跑比赛、铜仁梵净山野外挑战赛、龙里县的滑翔伞优秀选手赛等均已形成传统。有越来越多的贵州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脱颖而出、走向全国、享誉海外,成为贵州发展运动康养旅游的重要保障。
(二)劣势条件
1.康养配套设施不足,康养服务有待提升。作为康养旅游目的地,不仅要有舒适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要为游客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例如,温泉康养基地应当把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列为核心的康养配套服务设施,建立“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为一体的康养机制。森林康养基地应当增设康养步道、野外生存、素质拓展、户外越野、登山探险、野营体验等户外康体运动设施,充分满足康养旅游者的康体健身需求。但是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决定了贵州康养旅游的配套设施供给不足,大大降低了康养旅游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此外,贵州在康养旅游上尚未形成诸如服务问询、康养体验、医疗促进、跟踪回馈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整个服务流程的系统性尚有待加强。加之贵州缺乏知名度较高的大型品牌医疗机构,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以及陈旧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理念等因素,成为制约贵州康养服务实现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障碍。
2.康养专业人才匮乏。人才质量及其服务意识和技巧对于促进康养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专业化、高效化等方面,康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与其他旅游行业人员相比,需要掌握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康养活动涉及组织能力、服务管理水平和运营管理素养等,是为中国“未来的养老”和“养老的未来”作出贡献的专业人才。然而,贵州地处西部山区,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经济、交通、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都不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很难吸引高素质的康养专业人才为贵州服务,从而使贵州高等级的康养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尚未完全彰显,严重影响了贵州康养旅游的竞争力。
3.康养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营销力度不足。由于受资源类型所限,加之创新力度不足,贵州康养旅游产品主要为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康养小镇等常规的产品形态,未能与周边地区及国内著名的康养旅游地形成显著差异,缺乏康养旅游的拳头产品,将是制约贵州康养旅游实现后发赶超的一大阻力。从宣传力度上来看,自2020年开始,贵州省有关部门组织策划了“多彩贵州·度假康养胜地”主题旅游推介活动,宣传贵州旅游疫后新形象。然而,推介形式主要围绕播放宣传片、文旅推介表演、贵州旅游商品展、非遗文创产品展以及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对接会展开,形式较为笼统,欠缺具体的康养旅游线路推广。因此,在推动贵州旅游流量快速恢复并实现高速增长方面助力不足,宣传营销的效果未能充分彰显,使得贵州康养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极为有限,目前主要以周边高温高湿的川渝地区游客为主,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目标仍任重道远。
表1 国家支持康养旅游的相关政策
(三)发展机遇
1.国家对贵州康养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民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自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引导健康和养老事业的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为贵州省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快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康养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国家批准贵州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贵州视察工作,关心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为贵州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央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共同富裕,为贵州后发赶超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为贵州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为贵州加快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战略部署。康养旅游是经济多元组合、相融共生的新业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贵州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以健康养生、运动健身、康复保健、健康养老等产业为重点,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贵州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企业到贵州投资发展坐拥地利、尽享人和。后疫情时代,贵州作为中国生态绿地、养生福地,正日益成为海内外游客度假出游的品质旅游之选、健康生活之选、诗意栖居之选。
3.康养旅游市场需求和消费拉动的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旅游消费持续增长,旅游市场不断扩大,西部地区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社会价值发生变化,促进疗愈消费意愿不断提升,即户外游憩、休闲娱乐、田园乡居等产品将得到增加、发展和振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面临心理困扰,处于亚健康状态;养老亦成为当今中国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康养旅游从精神层面使人放松身心,能极大地满足亚健康人群和银发群体的旅游需求。伴随着健康养生受众范围的不断扩大,“后新冠产品”迎来行业新机遇,运动、休闲、健康等幸福产业将成为主流,康养旅游发展正逢其时。
(四)威胁因素
1.临近区域的竞争。贵州发展康养旅游的威胁主要来自临近其他省份的竞争。从地域上看,云贵川同属西南片区,发展康养旅游主要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因此,其康养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云南、四川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与贵州相比均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贵州发展康养旅游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此外,临近省份不断出台康养旅游发展政策,强力推动各省康养旅游的发展进度,是贵州发展康养旅游面临的主要挑战。例如,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的概念,出台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意见和三个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并发布了首个全国森林康养指数。此外,2017年《广西健康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7-2019年)》发布,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休闲运动、智慧健康、医疗康复器械、健康食品及医药等六大产业。周边省份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带来的竞争,迫使贵州必须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构建康养旅游发展的贵州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康养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成为国内一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2.国内知名康养旅游地的竞争。康养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康养旅游。从国内来看,海南依托本地的特色旅游资源,最早发展养生旅游,大规模兴起以保健康复为主题的旅游活动。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给予九项支持政策,为海南这座国际旅游岛康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19年1月,海南发布《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了海南省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健康产业体系,初步建成领先的智慧健康生态岛和全球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2020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优势,积极探索创新,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道路。此外,浙江、江西、安徽等长三角地区以及东北片区的康养旅游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成为了康养旅游领域的佼佼者。由此可见,贵州发展康养旅游的道路异常艰难,唯有不断丰富康养旅游产品业态,形成多点开花的新格局,并不断创新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康养旅游发展路径,开拓一片属于贵州康养旅游的新蓝海,方能助推贵州康养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加快建设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一方面,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依托贵州山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康养文化优势,推进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旅游深度融合,以促进参与者身体健康、精神愉悦为目的,围绕休闲、康养、健身等主题,推动康复疗养、运动健身、健康管理、山地旅游与养生养老产业深度对接,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康养融合、康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国家康养旅游发展示范基地。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产业优势,推动大数据与大健康、大旅游、大生态、大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康疗、智慧康体、智慧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智慧康养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打造智慧康养云平台,加快构建康养产业大数据产业链,全力打造智慧康养旅游的贵州样本。
(二)构建全域康养旅游新格局
构建康养旅游全域化的发展格局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贵州的康养旅游资源,通过资源互补和品牌共享,进一步加大区域合作力度。一方面,提供全龄化的康养服务。《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18岁至35岁人群逐渐成为健康养生群体的主力军。此外,不同年龄层次对康养的需求各有其特点(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龄群体的康养需求汇总表
因此,贵州可以依托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为28岁以下群体提供山地自行车、攀岩、徒步、山地探险、野外生存等运动养生产品,还可以面向青少年开展山地研学项目,让他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领略山区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针对29岁至44岁群体,依托贵州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展休闲垂钓、观鸟品茶、森林瑜伽、美容养生、户外拓展、野营、露营等休闲养生项目;针对45至59岁群体,依托贵州的气候优势,提供灵修、太极、静修、国学、冥想等特色康养项目,同时加强康养食材、中药材种植培育,康养食品、饮品、保健品等研发、加工和销售。依托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优质康养品牌。针对60岁以上群体,着重把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保健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开发一批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养老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年轻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的国内外知名的综合型全龄段康养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打造全年化的康养旅游产品。充分利用贵州的生态、民族、山地、文化、森林、温泉等资源优势,加强康养旅游产业联动与融合,推动春夏秋冬四季康养旅游均衡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极拉动的全域康养旅游目的地体系,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在立足深耕夏季气候康养的同时,积极推出“约会春天”“玩转夏天”“畅享秋天”“拥抱冬天”等不同主题的康养旅游线路,从而形成一年四季不断循环的康养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强“康养+”产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进而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提升康养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第一,丰富康养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休闲、气候养生、温泉度假、森林康养、健康养老等康养旅游新业态,优先发展自然景观游、生态旅游、山地户外运动、汽车露营、桥梁观光、研学探险等自然山水型康养旅游产品,有序开发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地质公园、考古公园等科普型康养旅游产品,着力提升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膳食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型康养旅游产品品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管理完善、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要求,持续推进乡村康养旅游基地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国家级或省级乡村康养旅游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多元化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第二,完善康养配套设施。康养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是衡量旅游地康养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游客选择康养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更是保障康养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贵州康养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所处位置较为偏远,即便“风景这边独好”,也使众多游客望而却步。因此,在发展康养旅游时,应当进一步夯实康养旅游设施,改善旅游地内外部交通条件,切实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注意自然景观与地方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等相融合,同时,应当根据康养旅游的特性完善其安全设施、医疗设施、服务设施等,力争打造资源独特、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第三,引进康养服务人才。通过每年轮训、定期测评等方法提高在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大校企合作,在各大院校增设康养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开设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相关景区积极引进康养旅游服务、中医养生保健、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员。通过这些措施逐步提高康养旅游地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而推动贵州康养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