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传播视角下群体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
2023-02-24陈晓宽栗继祖
陈晓宽,栗继祖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0 引言
随着我国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煤矿逐渐向智慧矿山转型。由于技术、设备、监管漏洞等因素所导致的矿山事故发生率已得到有效控制[1],但是人因事故还时有发生。研究表明在煤矿事故中,由人因事故所导致的事故占所有事故的90%[2]。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示的煤矿事故案例,大多数事故中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均存在群发性特征[3]。例如重庆市永川区金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0·31”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4],该煤矿长期存在超层越界违法开采以及违规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等群发性不安全行为。韩豫等[5]认为群发性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群体中其他成员不安全行为的示范模仿作用在群体内形成的行为传播效应。矿工群体往往以班组为单位,矿工井下作业时作为班组中的一员,任何行为都会受到群体的影响[6],群体压力产生的从众心理对矿工行为的影响尤为突出[7]。在此情况下,个体不安全行为更易通过行为传播形成群体性质的不安全行为[8-9]。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方向聚焦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方式及影响机制[10],鲜有人对不安全行为在矿工之间的传播进行探讨。因此,对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及其内在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对于防止群体行为的产生,减少或消除人因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体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所习得,而是否习得这种行为取决于个体对此行为的自我调节。有研究表明道德推脱会引起个体自我调节效应失效,较高的道德推脱水平会致使矿工在观察到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时通过重新定义其行为等方式最小化其行为造成的伤害,同时在习得不安全行为后减轻负罪感以免除自我制裁[11]。本文引入道德氛围作为调节变量,不仅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在不同环境下不安全行为在矿工之间的传播机制,而且可以对今后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1 理论基础与假设模型
1.1 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即群体在信息和规范2个方面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和影响力,群体压力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趋同心理或从众心理。有研究证实,矿工在做出行为决策的时候往往为避免与班组内其他人脱离,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12]。群体压力对成员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当群体的安全意识良好时,不安全行为就会被认为是与群体安全气氛不相符的行为从而被抵制。但相关研究发现在氛围良好的群体中,群体压力对不安全行为的积极影响并不显著[13],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群体压力对不安全行为的负面影响。李妙慧等[14]研究发现井下矿工感受到的群体压力越强,心理安全感越低,进而严重影响矿工对安全信息的认知[15],导致更高的不安全行为。据此可以推测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存在联系。
此外,当班组中大量存在不安全行为时,即使部分成员意识到该违规行为,依然会通过“法不责众”的想法降低心理负罪感[16],导致道德推脱水平的提高。故提出假设:
H1:群体压力正向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
H2:群体压力正向影响矿工的道德推脱水平。
1.2 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是在员工接触非伦理行为时,通过对自身行为进行重新定义和降低对目标痛苦的认同等方式改变自我认知,使道德自我调节机制失效的个体特质[17]。Moore[18]将道德行为运用到对企业员工的非伦理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道德推脱水平与员工的非伦理行为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后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们的道德推脱水平会随着外在和内在的2 方面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个体道德判断的激活或失效。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19]。
此外,有研究表明群体压力导致的从众心理对个体的道德判断有显著影响,较高的道德推脱水平会使矿工在看到其班组中成员的不安全行为时因害怕受到排挤而更易对其行为进行模仿和内化[20]。据此本文引入道德推脱作为中介变量并做出如下假设:
H3:道德推脱水平正向影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
H4:道德推脱在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中起中介作用。
1.3 员工心理安全气氛的调节作用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会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组织氛围包含道德氛围(moral climate),是由道德、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共同构成群体中成员道德心理面貌的总体表现。Victor等[21]构建道德氛围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出组织道德氛围的5 种类型,分别是工具型、关爱型、独立型、规则型和法律与标准型。通过文献[22]发现,不同研究者在对道德气氛的实证研究中得出的道德氛围类型并不固定,其中只有工具型、关爱型与规则型道德氛围始终得到验证。因此本文仅对工具型、关爱型和规则型这3 种道德氛围进行探讨,以往的研究多将企业的道德氛围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加以讨论,却很少注重道德氛围对于企业安全绩效的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企业的道德氛围会对员工行为和决策起到显著影响[23]。在工具型道德氛围下,矿工在做出决策时更注重个人和组织利益,矿工在违反组织规则或做出不安全行为时负罪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从而增加道德推脱水平并加速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当组织中弥漫着关爱氛围时,矿工在观察到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后,在优先为他人着想的氛围影响下并不会出言提醒或制止不安全行为,这样的氛围下矿工对群体压力的敏感度与道德推脱水平会大大增加。与工具型和关爱型不同的是,规则型的道德氛围下,矿工在严格的规则下更能有效地遵守安全规范,在较小的群体压力和较强的约束下,矿工的道德水平降低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受到阻滞。据此提出假设:
H5:工具型道德氛围正向调节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
H6:关爱型道德氛围正向调节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
H7:规则型道德氛围负向调节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
H8:工具型道德氛围正向调节矿工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
H9:关爱型道德氛围正向调节矿工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
H10:规则型道德氛围负向调节矿工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假设,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
图1 理论假设模型Fig.1 Theor etical hypothesis model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本文问卷均采用现有较为成熟、具有较高信度的量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中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专家意见进行适当修改。所有问卷均采用Likert 5 点测量法,各个条目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计为1~5 分,均为正向测量。
1)群体压力采用的是李妙慧群体动力量表中的群体压力部分[15]。
2)企业道德氛围采用张四龙等编制的道德氛围量表[24],含工具型、规则型和关爱型3 个维度。
3)道德推脱采用Bandura(1996)编制的道德推脱问卷,该量表含道德辩护、委婉标签、有利比较、责任转移、责任分散、扭曲结果、非人性化和责备归因8 个推脱机制。
2.2 数据收集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山西大同的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问卷填写者均为煤矿一线生产班组中的男性煤矿工人,共发放问卷300 份,收回256 份,将其中多选或过多缺漏、所有选项结果均相同(例如全选完全符合)以及有规律勾选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252 份,有效回收率为84%。
3 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
3.1 信效度分析
运用SPSS27.0 软件对矿工的群体压力、道德推脱水平、工具型、规则型、关爱型以及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系数测量,各个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分别为0.864,0.835,0.872,0.848,0.951,0.946,均高于0.8,说明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
运用SEM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将数据导入Mplus8.0 进行检验。将各个变量看为单独因子的模型作为基准模型,测量模型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各个模型的似然卡方比χ2/d f、Tucker-Lewis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比较拟合指标(comparative fit index,CFI)、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标准化均方根残差(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SRMR)均显示基准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度。说明更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表1 测量模型比较分析Table 1 Compar ative analysis of measurement models
3.2 变量描述与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27.0 分别对群体压力(group presure,GP)、道德推脱(moral disagreement,MD)以及不安全行为意向(unsafe behavior intention,UBI)进行描述性与相关性分析,变量相关性分析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群体压力、道德推脱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1,H2 及H3 初步得到验证。
表2 变量相关性分析Table 2 Cor relation analysis of variables
3.3 路径检验
描述性统计中的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关系,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在Mplus8.0 软件中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将:χ2/d f、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approximation,RMSEA),比较拟合指标(comparative fit index,CFI)作为拟合指标,结果如下:χ2/d f=2.108,RMSEA=0.073,CFI=0.953,TLI=0.947,各个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说明模型具有较高适配性。此外,根据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压力对矿工的道德推脱(标准化系数β1b=0.730,p≦0.001)以及不安全行为意向(标准化系数β1a=0.730,p≦0.001)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推脱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标准化系数β2a=0.730,p≦0.001)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H1,H2,H3 均得到验证。
3.4 中介效应检验
在Mplus8.0 中利用Bootstrap 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重复采样次数设置为5 000 次,采用路径在95%信赖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偏差修正后的结果显示在路径群体压力→道德推脱→不安全行为意向上的总效应、间接效应置信区间分别为[0.379,0.629],[0.327,0.521],置信区间不包括0,中介效应显著。直接效应置信区间为[-0.002,1.175],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出现遮掩效应,直接效应并不存在,由此证明道德推脱在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假设H4 得到验证。
3.5 调节效应检验
在Mplus8.0 中运用乘积指标法分别对工具型、规则型以及关爱型调节变量进行调节效应检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以工具型道德氛围在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之间的调节效应为例,利用群体压力中因子载荷最大的3 个观察指标与工具型道德氛围的3 个观察指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两两配对成为交互项,回归结果显示,工具型道德氛围与群体压力的交互项对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β=0.237,p=0.007),即企业的工具型道德氛围越浓厚,矿工群体压力对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越显著,H8 得到验证。工具型道德氛围与群体压力的交互项对矿工的道德推脱水平有显著影响(β=0.678,p<0.001),即企业的工具型道德氛围越浓厚,矿工群体压力对矿工的道德推脱水平影响越显著,H5 得到验证。
表3 调节效应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moderating effect
此外,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出工具型道德氛围的调节作用,本文将工具型道德氛围分为高、低2 个水平并刻画出群体压力、道德推脱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分别在2 个水平下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工具型道德氛围调节“群体压力-不安全行为意向” 及“群体压力-道德推脱”Fig.2 “Group pressure-unsafe behavior intention”and“group pressure-moral disengagement”moderated by instrumental moral climate
同理,运用乘积指标法继续对关爱型与规则型道德氛围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关爱型道德氛围与群体压力的交互项对道德推脱水平影响不显著(β=0.05,p=0.829),H6 未得到验证;关爱型道德氛围与群体压力的交互项对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β=-0.145,p=0.133),H9 未得到验证;规则型道德氛围与群体压力的交互项对道德推脱水平影响不显著(β=0.139,p=0.153),H7 未得到验证;规则型道德氛围与群体压力的交互项对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β=-0.331,p<0.001),H10 得到验证。
4 结论
1)本文发现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呈正相关关系,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并不安全一致,以往研究多认为群体压力并不对不安全行为造成直接影响,本文推测这些差异可能由于研究背景与样本差异造成。部分煤矿企业目前依然存在矿工选拔标准不严格,不注重矿工心理素质的培养与疏导等问题。煤矿企业应通过强化班组内部的沟通机制、组织活动等方式减轻班组内部群体压力,营造轻松愉悦的班组氛围。
2)道德推脱在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群体压力对矿工的道德推脱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此,传统煤矿向智慧矿山的转变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思路,煤矿企业不仅可以依靠智慧化设备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控,同样可以实现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与不规范操作的实时监测。
3)工具型道德氛围正向调节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道德推脱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规则型道德氛围负向调节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对此煤矿企业应在文化建设方面着重培养规则型道德氛围。将遵守安全规范作为组织的首要目标,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发展线上沟通方式等多种沟通渠道,加强基层领导与一线矿工的沟通。
4)本文以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传播为切入点,通过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揭开不安全行为通过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在不同企业道德氛围下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局限在于目前仅探讨群体压力对于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未来可考虑在实验等多种角度下研究其他条件下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