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在驱动力的途径
2023-02-24马玉乐
马玉乐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策略推动下,各高校积极响应,纷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中,要求每一名大学生必须参与并修够相应学分才能毕业。与此同时,国家和相关学术委员会等机构通过举办具有高水平和影响力的竞赛活动来提升创新创业的实效,各高校通过寻求校企合作、加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力度、成立科技园等途径培育孵化创新项目和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一系列得力的措施和行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型企业进驻校园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是保证创新创业的持续活力和强劲动力的根本。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沟通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实践中提高。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碰撞,让沉浸在发现、创新中的学生更加热衷于创新创业,其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激情就会逐渐被培养起来。
1 创新创业战略的意义
1.1 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当前,社会已进入了智能时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正逐步被一张张智能的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没有这张“网”将无法生存,离开了这张“网”会与社会脱节。要建起并用好这张“网”,必须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来支撑,这需要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所以人才是决定因素。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趋势,只有走科技强国之路,才能让国家走在世界前列。科技产品的研发、科学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的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需要。通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双重锻造,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钻研热情和创新创业热情,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壮大科研攻关队伍,攻克技术难题,在各个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拥有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果和专利,成为有实力的国家。
1.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高校大学生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1]。大学生是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主力军,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最佳时期和重要力量。在大学这一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引导和激发,必将成为未来高科技领域的核心人物和领军人物,从而使国家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在高科技技术及产业的带动下,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因此,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心,高校应当按照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尽快制订和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
1.3 有效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独具的、支撑高校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如省级以上的一流课程、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一流的实验室等。核心竞争力是高质量教学长期作用的结果,实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高水平的教师,更需要像培养高水平教师这样的人才的环境和条件。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创新创业实验实践,学生才能将学到的深奥知识在实践中一一验证。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同步提高。经验技巧的不断积累,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实践过程中,想法和灵感的呈现会让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持续高涨,从而在专业研究上更加投入。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会进一步促使他们对专业的探索,更多的学生投入专业探索中,学校的学风更浓,不仅教学质量更高,而且科研成果不断增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 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七年的实施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截至2018年底,全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2.8万余门,上线相关在线课程4100余门,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达1.3万个。此外,全国共有9.3万余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走进高校,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在2019年,有118所部属高校、932所地方高校的3.84万个项目立项,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6.1万,项目经费达5.9亿元,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2]。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相融合,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3]。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一样重要,甚至要高于专业课。但是,不少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同等对待,而是将其排在专业课程之后,且多以选修课、慕课的形式安排。创新创业课和专业课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使专业课对学生创新创业点燃的激情无法传导到创新创业课上。这种形式的安排,从学校的角度看,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从学生的角度看,本来很重要的课程被边缘化,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无法得到激发。学生之所以选择这门课,只是为修够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和相应学分。创新创业课程的被边缘化,本应该由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来授课,有的高校却让经验不足的老师授课,这样教学质量无法保障,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目标。
2.2 专业技术型教师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不单是简单地上课讲解,它专业性强,知识理论深,实践操作复杂。需要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才能引领学生对专业的探索向纵深发展,学生的激情和灵感才有可能被点燃。让普通的老师授课,老师本身就没什么创新成就和经验,课堂教学和指导实践更不能胜任,无法将学生带入课程。当前,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以课堂教学见长的理论型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均不足,只能给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满足给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环节的指导,导致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以接受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4]。专业技术型教师的不足,达不到对专业教育和实践向纵深拓展,满足不了学生对创新创业及实践的渴求,不能激起学生对创新探索的热情,无法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2.3 缺乏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专业课的扎实学习,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专业课的知识,熟悉专业的发展变化及脉络,这只是学生简单知道了什么。要让学生进一步知道为什么、怎么样,必须借助于实验、实践、参观交流。实践是对理论知识及其认识提升的必要环节,是创新创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目前因资金问题,高校在满足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上的缺口很大。创新创业课被安排成了全体学生必须选择的选修课,创新创业实践多是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以组队的形式进行。学院为其提供一间教室、一些设施,再给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学生就开始创新创业了。这种组队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学生人数少,无法起到对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和促进。另外,不少学校没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也没有机会到相关企业、兄弟院校交流。缺乏实验实践,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验证,创新创业取得成功也就无法实现。创新创业实践做不到全面普及和全体参与,不能形成良好氛围,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理论阶段,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不高[5]。
3 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在驱动力的途径
3.1 重视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相融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习惯并成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需要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配合。专业课是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高水平专业老师的教学,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做到追踪过去,讲透当今,把握前沿。全面系统的讲解,深入浅出地分析,会让学生的兴趣倍增。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创新创业的理念适时融入和点化,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大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科学编排课程体系,做到创新创业课与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紧密结合,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形成立体、多层次的课程体系[6],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全过程各环节。在创新创业教材的选用上,最好能组织专业课老师编写能体现学校专业特点的教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创新创业的培养和指导。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转化、印证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相互作用中,学生的思维方法、研究热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这时他们对专业的兴趣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兴趣,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创新创业中。
3.2 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实现创新创业丰硕的成果,需要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当前,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其产生的巨大效果对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为全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让创新创业成为学校发展壮大的新引擎,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现有专业课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和提高。通过邀请行业专家、知名教授对老师进行培训,加大与高水平大学交流的力度,让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得到提升,加大对学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设备和实践场所,满足师生随时实验实践的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老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到企业体验、交流,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研攻关,提升老师的科研实战水平。另一方面,重视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引进。在教师招聘时,对有主持过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参与指导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有企业及科研院所经历等方面的人才优先聘用,并给予足够的科研经费,为他们的科研提供有力保障。在同等条件下,对担任创新创业课、指导学生实践课的教师优先获得荣誉和提高待遇、职务及职称晋升的机会,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了理论知识精、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才能取得成效。
3.3 重视创新创业实践
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多大,成效就有多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关键就是学生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众多创新创业成果表现突出的高校来看,他们在实验室、实践场地、竞赛活动等方面的投入都很大。由于资金的有限,不少高校在这方面的投资不到位,没有实验室、实验设备陈旧、实践基地缺乏等,这对创新创业来说犹如有船无水,有车无油。创新创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能充分参与实践和系列竞赛对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增强和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创新思维才能被不断地验证,甚至会取得一些小成果,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和信心。长时间地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对创新创业就会由喜好、兴趣逐步变成对喜好、兴趣不断钻研和探索的内在驱动力。竞赛活动也是一样,只有学生参与了,才能看到顶尖科技团队的优秀,才能知道自身的差距,产生强大的动力,今后才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经济能力有限的高校做不到资金的一步到位,但可以循序渐进地投入建设,实验室、设备都能逐步到位。那些因资金困难而不重视实践和竞赛投入的高校,一定程度上确实减轻了压力,但从长远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学校也没有创出品牌特色,学生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中难以有优势。
结语
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后,这股动力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对专业的探索和实践,浓厚的钻研氛围能够形成,创新创业成果将会不断出现。这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重要引擎,高校要正视和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早谋划早布局,扎实做好师资建设,重视设施场地的资金投入。在专业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锻炼,成为国家所需要的高水平人才,为我国早日成为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