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与发展研究
2023-02-24孙凯
孙 凯
(山东国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1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概念
一般而言,供应链主要包括核心企业和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企业、仓储与物流企业及对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环节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参与主体。在整个供应链当中,核心企业是技术、资金和信息的中心;金融机构是整个供应链向前发展的支持者;供应链金融指的是,金融机构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作为依托,对供应链各环节,设计个性化和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从而给整个供应链所有企业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通过把资金与资本高效、合理的投入供应链上下游,从而为供应链采购和生产以及运输、销售等环节提供服务。供应链金融给供应链当中的核心企业提供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并且为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当中处于弱势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为供应链良性、快速发展提供支持,是一种新颖的金融运营模式。根据提供金融服务主体不同,供应链金融可以分为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
2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2.1 政策法律风险
政策风险是由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修订或者更改供应链经济政策或者行业方面的规则导致存在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在某些情况下,经济政策的调整会导致相关行业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筹资、投资方式发生变化,存在风险上升的可能性。例如,行政机构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政策,对有些产业而言是利好,而对另一些产业而言则是利空,商业银行如果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被限制产业,则会面临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对供应链进行服务的延伸,是以应收账款授信业务为基础的,如果涉及的协议不完整、条款不受法律的保护会导致应收账款落空的法律问题,从而给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法律法规的缺失也属于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法律风险。
2.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当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的时候,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可能性。汇率变动和价格波动都会引发市场风险。商品的价格波动受到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战争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价格会发生变动。市场价格波动以及汇率变动会导致质押物价格变动,使得质押物变现能力发生改变。一般而言,小规模商品、不容易处置的物品、易变质的物品和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都不适合做质押物,因为其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供应链金融接受服务方偿还的资金,会面临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如果有进出口业务,会受到价格波动与汇率变化的影响。如果企业没有进出口业务,会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金融资产与负债价格,从而偿还责任人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2.3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实施供应链金融过程中,接受服务的企业未能履行按期偿还的义务,存在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发生,一般是供应链上接受服务的公司严重亏损或者发生困难无法按期偿还或者故意逃避偿还贷款的义务。为避免发生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需要考察接受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上的企业的资信、资产负债情况、业务能力、业务量、合法性等。
2.4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实施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因管理不到位、流程混乱、责任不到位及人为导致的失误等情况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内部欺诈、员工失误、外部欺诈、实物损坏以及业务中断等。供应链金融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于融资的笔数可能会比较多,融资的频次相对较高,供应链金融的环节也比较多,因此,很多环节都可能会发生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也成为最重要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在业务发生的时候或者执行合同过程中,商业银行和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都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埋下隐患,不管是原生操作隐患,还是次生操作隐患,都不可避免存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5 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供应链金融实施的过程中,对某一环节或者某些环节的信息没有完全掌握,监督控制不足,缺乏有效的、及时的沟通所导致的存在损失的可能性。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供应链规模若持续增大,结构会日益变得复杂,其业务实施中错误信息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如果信息传递不畅、信息传递过期或者信息失真,都会导致上下游企业沟通不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市场的供给和消费者需求以及数量等方面的分析就会产生不一致,进而导致供应链大大降低对市场的灵敏度。
3 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对策
3.1 对宏观经济进行科学预测,充分运用法律政策
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科学研判和预测,充分运用法律、政策法规。通过宏观经济方面的分析以及针对产业发展、行业的分析,可以更好评估产业情况,做出科学研判和预测,确定公司所处的整个供应链存在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充分整合资源,从而更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价值与潜力。
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积极主动应对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供应链金融属于金融创新,行业和整个产业内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监管政策以及条款难以有效预测,但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应该对潜在的隐患、风险有一定的客观认识,对可能产生的结果有充分的把握与判断。集团企业需要衡量经济资本,主动承担可承受风险,以部分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换取合理的收益。
总体而言,应该稳健运营,秉持审慎原则,规避由监管制度发生变化带来新的风险。
3.2 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想要掌握控制风险的主动权,就需要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首先,完善和健全风险评估系统,从而更有效地规避经济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严密并完善自身的风险评估系统,有效规避风险,这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而言十分重要。在供应链金融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系统量化评估各个环节的风险,对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进行全面掌握,包括企业经营状况、盈利和亏损情况、在行业内的信用状况等,通过有效的系统,做好风险的评估工作。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合理规避风险,降低商业银行经济损失。
其次,做好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实时跟踪和掌握具体的产品运行状态,掌握供应链金融上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和生产周期等。当发现企业可能无法偿还资金或者风险因素,应该及时果断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避免风险发生后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最后,做好风险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工作。商业银行应该秉持审慎的原则和树立认真的工作作风,对已完成融资的项目,要及时总结、分析,并对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不断进行更新和及时的完善,从而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3.3 采用信用风险隔离技术,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在传统金融服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将个别公司作为具体的服务对象,根据申请贷款的公司财务数据以及担保方式、风险承受能力等,分别实施信用评级、风险控制、授信管理等。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将整个产业链当作一个整体,开展综合授信与评级以及风险管理,和传统模式相比,信用风险的管理发生了变化,从单个公司变成供应链中的各公司,因此,在风险评估中,商业银行需要从整体进行把握,而不应该仅仅重视融资主体,将信用评估和业务评估充分结合,加强对整个交易链的评估。原来所使用的信用评估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供应链金融的实际需要,需要建立和供应链金融业务匹配的新的信用评估与评价机制。
采用信用风险隔离技术,能够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进行控制。信用风险隔离技术,通过使用物流和资金流等技术,建造防火墙,从而对信用风险进行隔离。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交易数据、贸易信息以及资信,设计出销售收入未来现金流,将其当作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掌握上下游各个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之间贸易信息涉及封闭贷款,确保其能够专款专用,避免企业违约将资金用于别的投资项目,从而有效规避企业的信用风险。
3.4 流程化操作,合理规避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优化设计业务过程,规避风险,例如,可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合同以及加强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物流监控等环节。
第一,商业银行应做好合同的检查和合同条款的核实。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在签订三方服务协议的时候,需要检查合同是否有不合理条款,或者是否存在合同陷阱,通过重点检查和仔细审阅,规避存在的风险。
第二,对金融产品的设计进行检查,看是否有明显的或者隐含的缺陷。商业银行需要制定自身的管理办法和完整操作流程,通过绘制操作流程图梳理整个业务的过程,利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审慎的检查。
第三,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上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物流的监控。供应链金融涉及货物运输以及仓储和抵押等,因此,需要加强对供应链上企业货物的监控与货权的控制,有效控制风险,并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作流程,合理规避操作风险。
第四,还可以使用操作风险转移技术,合理转移风险。风险转移作为一种事前控制的手段,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在风险发生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合法手段,有效转移风险,避免因风险发生而承担损失。商业银行可以把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以及业务领域和风险比较大的一些业务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以合同条款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规避操作风险。
3.5 强化信息风险管理手段,构建信息平台
在供应链当中,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都很重要,尤其是信息流必须保证畅通和高效流动,而建立高效和安全的信息平台,是信息流畅通的基本保证。
商业银行之所以面临更多风险,是因为商业银行对企业信息掌握不全,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比如接受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信息延迟、信息隐瞒或信息封闭等问题,商业银行则有可能错过风险处置的最佳时机,导致风险发生的概率变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支撑信息数据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给商业银行与企业提供信息数据,通过大量信息数据的获取,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和供应链金融上的企业之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这些有效的信息数据,针对供应链金融采取科学的决策。除此之外,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还有利于实现动态化信息互动与交流,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业务当中,主动接受商业银行的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使得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得以拓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防范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风险,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科学研判和预测,充分运用法律、政策法规;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规范决策和业务以及监督的流程;采用信用风险隔离技术,强化信用风险管理;通过流程化操作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合理规避操作风险;强化信息风险管理手段,构建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