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美国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实践及启示

2023-02-24赵洁岩肖菊梅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3年1期
关键词:督导共同体城乡

赵洁岩, 肖菊梅

(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是一个城市和乡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组建的“基于教学问题、为了教学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起来”[1]的任务型学习共同体。美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学校位于乡村地区,受地理位置、学校规模、技术资源等因素限制,与城市地区相比,美国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较差、教师结构失衡[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不佳。乡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学校规模较小、技术资源有限等特有的因素限制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3],拉大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教育差距。与此同时,美国也非常重视乡村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城市与乡村教师之间的联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基于此,了解美国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能够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

一、美国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实践

(一)虚拟教学督导(Virtual Supervision):“面对面”的观察指导

教学督导(supervision)是美国教育督导系统中特点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实践的专门服务和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教学督导人员(supervisor)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督导和教师督导两个方面[4],在课堂教学督导方面,督导人员通过深入教师的教学课堂,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进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经过“提出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三个阶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美国的教育实践表明,教学督导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对乡村教师的教学督导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教学督导的正常进行。与城市教师相比,那些进入乡村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排名较低的大学,本身教育水平不高、在课堂上的经验也更少[5],因此更需要教学督导来帮助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但是乡村学校大多地理位置偏远,教学督导人员前往乡村进行实地观察的交通费用过高,且因路途遥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由于天气造成的航班取消等行程延误问题都会给各方带来不便[6],最终导致教学督导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取消,阻碍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支持的虚拟教学督导(virtual supervision)可以作为传统教学督导的补充,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虚拟教学督导,即使用同步的(synchronous)或异步的(asynchronous)远程教育方法对教师实施教学督导活动,以此作为面对面督导的补充方法[7]。换言之,虚拟教学督导不再要求教学督导人员与教师进行实地的面对面交流,而是在必要时通过信息技术在虚拟的空间内进行督导。在美国一项关于虚拟督导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个案研究法,研究了美国中西部一所州立大学的教育学院在乡村学校采用思科网真(Cisco TelePresence)高清视频会议技术来督导实习教师的实验效果[8]。在该研究中,经过几轮的讨论和对不同远程督导平台运载能力的检查,研究团队决定采用分辨率和带宽支持度明显高于其他系统的思科高清网真技术(Cisco high-definition TelePresence technology)对教室进行实时观测,即虚拟教学督导,并在由大学督学员、实习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三人组”中增加基于视频的异步反思性对话以及三方最后的总结性交流。在虚拟观察过程中,大学督学员可以通过安装在教室里的全景摄像头,在大学的网真会议室里观察该教室;所观察的教室里也同样配备了网真设备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实习教师以及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可以清晰地传送到大学督学员端;实习教师也能够控制教室里的摄像头,以便向督学员展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活动;与此同时,这位实习教师和她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在大学网真会议室里的督学员。这一切都为参与人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面对面”体验。

研究结果表明,虚拟教学督导在增加乡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解决了由于地理位置孤立而阻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9],促进了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首先,虚拟教学督导为更多乡村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虚拟督导减少了乡村教师的孤立感,让处于偏远乡村的教师不再由于距离遥远而失去接受教学督导的机会。其次,虚拟教学督导有助于大学督学员更好地帮助乡村教师解决其教学问题。通过虚拟督导,督学员不必经过长途跋涉进行实地的课堂观察,也不必受约定的交流时间的束缚,可以在虚拟空间内随时随地与乡村教师进行交流。再次,虚拟教学督导可以提高教学督导的效率。通过网真技术录制的课程视频可供实习教师、课堂实习指导教师和督导员之间一起交流讨论,在观看完视频后,督学员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正如督学员所说,“我能够在课上和督导员一起做记录,也可用录制的视频来重温这节课。这样我们就有很多交流和反馈的机会。”实习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重温课堂教学,了解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在虚拟教学督导过程中,无论是乡村教师还是大学督学员、实习指导教师,所有参与者的想法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专业知识受到了重视,共同体意识也更加强烈。

(二)在线视频俱乐部(Online Video Club):“多对多”的听课互评

听课互评是教育者之间通过观摩、倾听、学习彼此的课堂教学,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其进行反思、评价的方法。教学中的听课互评活动强调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提高,为教师们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一方面,教师在听其他教师的课时,可以直观地看到其他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教学手段,并且能够全方位观察到学生的状态及课堂效果,多方面吸取其他教师的优点,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仅如此,在对其他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时,对该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提升。另一方面,当别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时,被评价的教师可以及时发现一些自己注意不到的教学问题。总之,教师们可以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了解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由于乡村学校之间相隔较远,校校之间相对孤立,乡村教师与外界沟通不便,大部分乡村教师缺乏与校外专家和优秀教师的交流机会,只能通过自我反思、独立学习或与同校教师聊天交流来提升教学能力。但是美国乡村学校的规模普遍较小,乡村学校内的教师数量也较少。由于缺乏由相似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共同体,师师之间也缺乏交流。例如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许多乡村学校中,专门负责教授每个课程领域内容的老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名专业老师[10]。因此无论是在乡村学校的教师之间还是在城乡教师间进行线下的听课互评都存在一定困难,而信息技术支持的在线视频俱乐部(online video club)就可以为教师之间的听课互评活动搭建一个线上平台,让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受空间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被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作为教师学习的视觉媒介与工具,与文本相比,视频具有直观性、可重复性、针对性、承载的信息量大等优势,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教学的机会,视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师教育项目中,其中一种方式便是视频俱乐部。视频俱乐部是一种“基于视频案例的、小型的、面对面的”[11]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在由若干位教师参与的视频俱乐部中,教师们可以观看自己或其他教师录制的视频课程,然后进行讨论、分析、评论[12]。与视频俱乐部不同的是,在线视频俱乐部中,教师们并不是聚集在现实中的某个场所,而是通过某种电子媒介进行线上的讨论交流。在美国一项促进乡村STEM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项目中,中西部一所大学的教师团队为南达科他州的乡村STEM教师设计了一套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案,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乡村STEM教师的学科知识,通过集体反思教学实践来改善乡村STEM教师孤立无援的状况,为城乡STEM教师搭建共同交流学习的桥梁,构建网络专业学习共同体(Onlin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13]。在这个网络学习共同体当中,参与者们分享自己的教学视频,同时收到其他小组成员和大学教师的反馈。首先,在为期三天的线下培训研讨会上,乡村教师们先接受了关于如何有效地记录、如何与共同体中的小组成员分享所记录的视频的培训,包括如何拍摄视频以及制作、剪辑视频等;其次,在线下的研讨会结束之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们通过线上视频俱乐部的方式进行交流研讨,主要过程包括:首先由乡村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将剪辑后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与项目主持人分享视频;然后主持人将视频放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视频讨论区,由其他城市优秀教师或大学教学专家提供反馈视频;最后参与者可以查看并回复来自同行的反馈。这种类型的交流每隔几周进行一次,教师轮流分享课程及经验并征求反馈意见。

该项目所采取的在线视频俱乐部方式得到了乡村教师们的一致好评。首先,乡村教师们在项目期间的效能感有所提高。教师效能感量表(th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scale,TES)从三个维度衡量教师的自信程度或效能感,分别是学生参与方面(即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教学策略方面(即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课堂管理方面(即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课堂上的破坏性行为)。数据表明,通过这个项目,每位参与的乡村教师的效能感都有所提升,因为乡村教师录制的课程视频精简后能够经常与共同体其他成员分享,其他成员也能够通过简化后的视频反馈程序提供更加精确的反馈。其次,在线视频俱乐部为乡村教师与大学的教学专家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平台。正如一位参与的教师所说,“在课堂环境中看到相同的内容领域的教师,并能够与他们分享想法对我的确有很大裨益”。

(三)推特聊天(Twitter Chat):“新对老”的实时对话

乡村学校的新入职的教师可能面临教育经费预算紧张、多学科教学任务、获得高质量专业发展的机会有限、地理和专业之间的孤立等方面的压力,这种工作压力导致五分之一的新教师在教学的头五年内离开了这一行业[14]。乡村学校的教师流失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在美国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一些新教师并没有为他们在乡村学校所要面临的现实做好准备,因为他们的大学课程从未涉及乡村生活,教师培养计划往往是根据城市或郊区学校的需要来进行调整,而不是根据乡村学校的需要。

为了让新教师能够在乡村地区更好地工作,教师教育者们选择将社交媒体作为支持职前教师发展的一种途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组数据表明,在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都在使用推特[15],其中近一半的用户年龄在18-24岁之间,这恰好是传统大学生的年龄范围。这意味着,作为一个流行的社交媒体工具,推特已经被许多年轻人使用。因此教师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推特的力量,探索一种全新的方法,使职前教师适应在乡村教学面临的挑战。推特聊天(Twitter Chat)就是一种乡村职前教师与在职的教育工作者或乡村教育支持者对话的方式,并且有可能让他们在开始教师生涯之前就获得有价值的见解、想法和鼓励。

推特聊天是一种实时对话,即一群人在固定时间在网络上虚拟会面,定期讨论一个话题[16]。换言之,推特不仅可以在教师个人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还可以为教师建立起实时的、围绕一个或多个教育主题的讨论组,即“教育聊天室”[17],教师通过点击“#”加上学科和教育标签即可加入某个聊天室。在美国,每周都有数十次围绕教育这个话题展开的推特聊天,参与者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数百人。为了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关注并参与到对话中,每条推文都必须包含一个单独的话题标签。聊天主持人通常会提前发布预先确定的问题,然后在聊天的过程中鼓励教师就这个话题展开专业的讨论。

大量的研究表明,建立在推特上的教学共同体为参与者提供了真实的互动学习的机会[18]。对于职前教师来说,推特聊天是一种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在职教师和教育支持者联系的新颖体验。尤其是对于农村的职前教师们,他们可能在专业上被孤立,但是可以利用推特建立一种专业的网络形象,以一种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不可能实现的方式与乡村教育工作者和支持者联系。因此,基于推特聊天的在线教学共同体为乡村职前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途径,使他们能够进入一种虚拟的教师聊天室。首先,推特聊天可以将乡村职前教师与其他教师联系起来。在推特聊天中,乡村职前教师们可以向外界的同行们讨论他们面临的挑战,外界的同行们则可以向乡村教师们分享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有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感到孤立无援的乡村教师找到远在他乡同样有激情和想法的教师,城乡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其次,推特聊天可以帮助乡村教师获取资源。有研究者指出,乡村教育工作者往往负责在混合班教室中教授多门学科,但是对于这些学科他们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19]。当乡村教师与其他地区教师交流时,推特聊天可以帮助乡村职前教师获得相应年级和学科领域的课程材料。具体而言,在推特聊天中,教师通常会对他们使用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如何影响学生的态度和成就发表意见。一些聊天主持人要求参与者分享他们发现的在课堂上有效的网站、软件及其他资源。推特用户可以提供每种资源的超链接,包括持有每种资源的推特账号,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了解更多信息。推特用户也可以直接发推文或给其他用户发消息。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们都可以通过推特直接与乡村教育工作者沟通,以寻求课程计划和在线材料等课程支持。最后,推特聊天可以为乡村教师提供一种基于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的机会。除了通过获得有价值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来增加他们的技能之外,职前教师们还可以利用推特聊天来指导他们在课堂之外的自学。有效的专业发展非常重要,在专业发展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教师会获得更多的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然而,乡村学校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包括地理上的孤立、资源的有限、资金和工作人员的缺乏等。推特聊天可以帮助乡村教师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就感兴趣的、想进一步探索的主题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互动。在推特聊天期间,大家坦率地分享教学和学习的想法,这有助于乡村职前教师将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保证其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

二、对我国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启示

(一)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与保障: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前提

充足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前提。在美国教师城乡教师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虚拟督导、视频俱乐部还是推特聊天,都是以信息技术支持和保障为基础的。在美国的一项关于虚拟督导的研究中,思科网真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真人大小的视频图像、超高清晰度和CD质量的立体声音频,同时还可以将三者与环境条件相结合,让参与者仿佛置身于“面对面”的会议之中,坐在同一个“虚拟会议桌”旁。参与者可以随时切换对话对象,获得现实般的对话体验。通过思科网真技术,大学教学督导人员可以免受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困扰,在大学的会议室里就可以实时观察实习教师的课堂;实习教师也可以与大学里的教学督导人员在虚拟空间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此研究还表明,高清晰度、高带宽的远程会议技术目前在减少乡村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乡村社区的地理孤立感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以对实习生督导为核心的远程呈现技术实施活动,为新入职教师了解熟悉农村社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

在我国,教育资源不平衡是当前城乡教育差异的一个主要体现,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手段的发展,教育资源由不平衡逐步走向共享,教育质量也日趋优化。因此,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理论方面,我国的学者们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策略。如有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策略,区域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为城乡不同学校提供适切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需求[21]。实践方面,我国各地也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安徽合肥肥西县在乡村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如安装校园网络、开发视频会议系统,建成教育城域网、智慧教育云平台等,同时以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购买运维服务,确保乡村智慧学校设备高效运转,最终实现以乡村教育信息化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

(二)提升城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关键

提升城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关键。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技术的参与下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方式。以美国的视频俱乐部为例,视频俱乐部为教师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好的教学和其他有问题的教学的例子的机会。但是该平台参与的关键是要将录制的视频剪辑成“精品”视频然后上传供老师之间交流讨论,因此视频剪辑对于参与的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起初,视频俱乐部要求视频时长50分钟左右,但是由于时间过长、文件过大,视频有时更难共享和上传。因此,之后所有的参与者都被要求制作15分钟的视频来“捕捉”这堂课,老师们被鼓励制作更吸引人的视频。精简后的视频虽然时间更短,但能够集中呈现学生上课的精华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农村教育工作者无法获得拍摄视频和参加讨论的设备,也没有关于使用上述设备的技术的培训。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国逐步加大了在乡村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有的乡村学校不仅配备了基础的多媒体设施,还配备了电子白板、一体机等较为先进的设备。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并不能熟练地使用先进的技术,这对资金和设备来说都是一种浪费[22]。在很多乡村地区,教师们的年龄普遍较高,知识水平较低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差距。因此,在对乡村学校的环境进行改进的同时,也要提高城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理论方面,有学者提出要建立由机构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23],加强农村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整体提升其媒介素养水平[24]。在政策方面,我国已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助力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在实践方面,一些地方也实施了针对城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措施。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为例,作为广东省的教育强区,南山具有明显的信息化的优势。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上,区信息中心为每一所学校配备一名信息中心主任,在全区选拔信息技术能力领先的“信息技术导师”,既推出名师又以名师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除此以外,南山还在实时的互动在线教育平台——CCTalk上开展“南山名师100节直播课”行动,组织教师加入沪江网校的“N”师课堂与“青椒计划”,参与帮扶支教的行动[25]。

(三)充分利用多种社交媒体平台: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走进人们视野,成为人们交流分享日常生活、经验、观点以及学习、普及、传播知识的工具和平台,因此也成为教育领域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学生开始利用社交媒体以促进自身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实践的改造,社交媒体正在影响着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和实践,包括获取信息、反思实践、质疑、评价和传播知识的能力[26]。教师们正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新媒体进行研究和专业学习并将社交媒体作为连接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中介,纳入他们的个人和专业实践,包括研究、教学和专业发展。以备受欢迎的微博——推特为例,在2017年之前将原创帖子限制在140个字符,到目前允许280个字符。费城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信息和科学技术学院一项有关教师如何使用社交媒体的研究发现,78%的教师都在使用推特[27]。对于教师来说,推特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享工具,而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推特,教师们可以分享或者获得最新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与其他同行建立长期的联系。

我国的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微博、邮箱、论坛、百度贴吧以及近两年走进大众视野的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等,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名师、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以年轻教师为例,当今许多年轻教师都是“数字一代”,他们“喜欢网络生活、网络社交”[28],因此他们更擅长使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去获取、传递、分享信息。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年轻教师非正式学习和开展教学探讨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有效利用好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的建设开辟更多的途径与方式。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中,乡村教师可以就自身教学、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虚拟空间内向城市教师咨询,城市优秀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乡村教师提供帮助。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与美国存在一定差异,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方式不可全盘照搬,但可取其精华,通过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提升城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充分利用多种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促进城市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向乡村流动,使城市学校优秀教师能够帮助乡村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助力我国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猜你喜欢

督导共同体城乡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