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背景下聊斋文化的视觉呈现策略研究
2023-02-23王璟
王 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9)
2022 年,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山东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出台《“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为实现“山东手造”的创新性、提升性、联动性发展做出了科学规划,形成了明确的发展策略和方案。在此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山东手造”这一区域公共文化品牌建设展开结合研究,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齐鲁文化的典型代表,聊斋文化当之无愧地成为赋能“山东手造”、推动文化“两创”的标兵。在这一背景下,从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出发,如何依托地缘优势,借助省级品牌化打造工程,利用文旅融合和技术创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聊斋文化的视觉呈现形式与内容,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一、依托淄博地缘优势,充分挖掘聊斋文化视觉呈现的宝贵资源
根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首批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等数据统计,山东省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承传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并且其工艺美术行业的整体收入也位居全国前列。稳定、科学的技艺传承以及在中华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方面的优势性发展,为“山东手造”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与有力的支撑。作为山东省的区域中心城市,淄博自古以来工艺美术品种多样,承传基础稳定,在“非遗”申请与保护、手艺农村、乡村振兴等方面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地缘优势。2022 年6 月26日,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公布了“山东手造·优选100”的获奖名录,淄博市有12 项作品入选,入选单位及提名单位数量均列全省首位。在具备如此丰厚的地缘优势的基础上,更要充分挖掘聊斋文化的宝贵资源,为“山东手造”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素材。
(一)挖掘特色鲜明、技艺领先的工艺美术资源
山东淄博作为齐国故都、鲁中重镇,文化底蕴深厚,以制瓷业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发展史悠久深远,自春秋战国时期至今仍然是淄博的文化名片,被誉为“北方瓷都”。2009 年,淄博市获得“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称号,陶瓷工艺的种类颇多。刻瓷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自清朝初期开始发展。20 世纪80年代,淄博刻瓷凭借笔、墨、色、刀集于一体而名扬海内外,并于2013 年被列入第三批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淄博特色工艺美术品种。此外,在平素瓷板上使用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成工艺品的瓷板画,也是陶瓷工艺的重要代表。淄川瓷板画入选了淄博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运用陶瓷工艺塑造《聊斋志异》中的狐神鬼怪形象,自然成为淄博当地艺术家的首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的作品《狐谐鬼唱入聊斋》就是瓷板画工艺与聊斋文化紧密结合的代表作。该作品构图设计独具匠心,将执笔创作的蒲松龄置于画面中央,周围用聊斋故事人物组成,由阿宝、阿绣、马介甫、张鸿渐至云翠仙,弯曲上升而形成两组互动线,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增强了聊斋故事的虚幻之感,极富艺术想象力,堪称瓷板画的精品力作。
淄博的博山琉璃在我国古代玻璃发展史中地位突出。博山早在宋代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琉璃生产基地。近现代,琉璃工艺面临发展瓶颈时,政府与手艺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与传承,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8 年,博山琉璃烧造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博山琉璃烧造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 年,博山琉璃灯工列入山东省省级传承性非遗项目。《聊斋志异》中就不乏对于琉璃技艺的描写,如《小二》《神女》《金和尚》等[1],可见蒲松龄深受淄博地域的琉璃技艺的影响。而随着聊斋文化的普及壮大,利用琉璃技艺创作的工艺品受到市场追捧,成为“网红”。2023 年9 月14 日,在山东济南举行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其中融合琉璃技艺和聊斋文化打造的“软萌小狐狸”,晶莹剔透,流光溢彩,令人爱不释手。
还有“非遗”代表之一的蛋雕,这种在飞禽类蛋壳上刻琢成画的民间手工艺品,融合绘画与雕刻艺术,通过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技艺展现各类艺术造型。如一件名为“婴宁”的蛋雕精品,通过浮雕、镂雕等技艺在鸵鸟蛋壳上刻画出了《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展现了她“容华绝代,笑容可掬”[2]218的神韵,体现了聊斋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
另外,淄砚也是蒲松龄故里的工艺品代表,1980 年,曾获得山东省优质产品奖。其制造工艺可上溯至唐代,已有1300 多年历史,被古代文人誉为“浮石有铜,走为地真,如金之声,如玉之润。研磨如锉,发墨如油,用手抚之,如婴之背”[3]136。相传淄砚因深受蒲松龄珍爱,又得名“柳泉砚”。雕刻家可根据淄砚砚石的大小和形状,结合《聊斋志异》中的名言警句和艺术形象,随形施艺,巧思妙构,创造出富含文人旨趣的文房佳品。
(二)挖掘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
聊斋文化内容丰富且极具内涵,是围绕作者蒲松龄、作品《聊斋志异》、居住地蒲家庄等形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系统。其中,蒲松龄的生平著述,蒲松龄故里、故居、游踪,由《聊斋志异》衍生出的影视剧制作、戏剧戏曲创作、相关文创产品等均从属于聊斋文化的研究范畴。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聊斋文化逐步向系统化、品牌化、特色化方面发展,包括淄博、济南、青岛、宝应在内的多地深入挖掘聊斋文化元素,力图打造多模块、多主题的聊斋文化品牌。
淄博作为蒲松龄故里及聊斋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自《聊斋志异》广泛流传的清朝中期便已成为“聊斋”的属地代名词,新中国成立之后,淄博逐步打造了融“故居、故事、故里”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区。该景区以蒲松龄故居、蒲松龄故里、聊斋故事发源地为主线,围绕聊斋文化主题,打造了由蒲家庄古村、蒲松龄纪念馆和聊斋城组成的聊斋文化资源圈。蒲家庄古村作为我国整体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态建筑元素,能够真实还原蒲松龄的生活原貌。蒲松龄纪念馆拥有七进明清风格的院落,内设蒲松龄生平展、蒲松龄著述展、聊斋故事彩塑展、聊斋学研究成果展等多个展厅。聊斋城景区作为一处大型园林式景区,紧密结合聊斋故事建有聊斋宫、狐仙园、石隐园、柳泉山庄、宦娘琴缘、俚曲茶座等多处景区。由此可见,这个文化资源圈为聊斋文化推广、弘扬提供了视觉呈现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场景。
二、借助“山东手造”工程之势,大力提升聊斋文化视觉呈现的品牌效应
在充分肯定聊斋文化的地域性优势的前提下,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而应借“山东手造”之势前行,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将具有技艺优势和文化优势的个案上升为品牌化的“山东手造”样板。
(一)深入剖析聊斋文化的视觉元素,找寻适合研发的品牌造型
《聊斋志异》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书生、女鬼、狐妖等对比鲜明、极具特色的人物角色。以《画皮》为例,它之所以在四百余篇聊斋故事中备受瞩目,成为聊斋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并不断被影视剧翻拍,最核心的元素在于女鬼“画皮”的桥段。小说原著中王生透过窗户看到面翠色的狞鬼“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2]178的“画皮”全过程,便“大惧,兽伏而出”[2]178。在狰狞、血腥的文字描述背后所凸显的是女鬼杀人嗜血的邪恶本性和残忍手段。以往各版电影改编都通过或头戴恶鬼面罩(鲍方版)、或蛆虫嗜面(陈嘉上版)、或水下“画皮”(乌尔善版)、或利用电脑科技(《机械画皮》)等方式,将这一精彩桥段进行了夸张的视觉呈现,“画皮”已然成为“诱惑”“取代”“征服”的代名词,被塑造成令人反感生厌的艺术形象。近几年,伴随着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高度认可,关于《画皮》的视觉呈现也逐渐摆脱了以狰狞、嗜血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更多的借助视觉切换结构故事。2022 年4 月,由刘春编剧、执导的《画皮》便进行了大胆的改编,摒弃了“画皮”实施者转换身份时血腥、恐怖的场景,运用狐妖变为人后,因缺乏人体精元供养而不断腐烂的皮肤、头上所戴原属于妻子的银钗等间接式分切镜头,通过淡化处理完成了对“画皮”桥段的演绎。影片着重渲染的是喜服、轿辇、银钗、山水画等中国元素,尤其是服饰设计中,红黑相间大幅团花图案的夹撷长裙搭配红色薄纱质地的帔子;靛蓝色襦裙镶嵌鱼纹外包花朵图案,搭配牡丹团花刺绣加镶边帔子;蓝底贴金片团花图案的襦裙搭配同款帔子,并在襦裙底部设计了我国传统纹样中回纹镶边造型。这些视觉呈现的细节凸显了中国传统服饰工艺的匠心与旨趣,以唯美且极具观赏性的视觉呈现方式拉近了观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打造了“画皮”的经典文学形象的新时代影像。综上,借鉴聊斋题材电影制作的改编,能为“山东手造”中聊斋文化的视觉呈现拓宽了思路,不仅淄博的陶瓷、琉璃、刻瓷等传统手工艺品可以呈现聊斋文化,山东地域性的服饰设计、银饰制作、各类雕刻技艺均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具备打造品牌造型的开发潜力。
(二)整合文化资源,合力打造“山东手造”的“聊斋名片”
综观21 世纪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起有落、有兴有衰,“网红”经济终究会伴随着关注度的衰退而消逝在时代浪潮中,唯有文化传承方能在历史推进中持续向前。我们一方面应当助力“山东手造”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将“指尖上的技艺”转化为“指尖上的经济”;另一方面应当凸显“山东手造”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方能形成自身优势。《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自清代至今仍享有盛誉,以此延展出的聊斋文化俨然已成为淄博市乃至山东省的“代言人”。因此,应当整合山东地区文化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各类相关企事业单位等文化资源,合力打造“山东手造”的“聊斋名片”。
首先,聚焦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性强且具有发展潜能的产业集群,构建聊斋文化手造产品的产业链。“山东手造”工程实施后,淄博市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每季度定时召开工作调度会,全力推进“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建设和产业培育,出台《2022 “山东手造·齐品淄博”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和《“山东手造·齐品淄博”重点工作项目清单》,提出10 项具体措施和66 个手造项目,确定重点打造的陶瓷、琉璃、丝绸、食品酿造、家居5 个手造产业集群,明确重点培育的54 个手造园区、主题街区、手造村落、手造卖场。鉴于《聊斋志异》大量鲜活、生动的人物角色以及复杂的故事情节,我们可结合《画皮》《聂小倩》《婴宁》等广大受众熟悉的角色与故事情节,聚焦这五个手造产业集群,与“山东手造”的优秀手工技艺结合,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呈现在陶瓷、琉璃、蛋壳之上,将无形的文学想象上升到三维立体化形象中。在此基础上,突破固态化的二维、三维视觉呈现机制,利用文化智能制造业、影视制造业、数字出版业等新兴产业创造出更时尚化、生活化的聊斋文化手造产品,形成产业链。
其次,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化优势,补全手造产业链条,打造一套平台支撑产业发展的“连环锁”。淄博地区在不同手工业领域拥有手造生产企业300余家,从业人数达20 余万。其中华光国瓷、硅元陶瓷、领尚琉璃、康乾琉璃、大染坊丝绸等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配套产业、销售推广等方面环环相扣,一跃成为具有淄博特色的全产业链。作为研究者,可以针对这些优秀的手工业企业展开调研,将代表淄博本土文化特色的聊斋文化与工艺美术技艺、主题设计、宣传推广有机融合,方能擦亮聊斋文化产业发展的名片。
再次,依托“山东手造·齐品淄博”的平台,深挖聊斋文化主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系统、成熟的工艺美术建设体系相结合,助推了淄博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近两年,淄博地区多次在“山东手造”展览会上大放异彩,让山东、全国乃至全世界领略到了淄博特色。2022 年9 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顺利举办,淄博市以“看齐品之美 赏淄博手造”为主题,策划了“手造大师精品展区、璀璨琉璃区、时代陶韵区、创意精品区、淄博文旅区”五大板块,组织10 余家“山东手造”知名企业携200 多件精品亮相。另外,淄博市组织50 多个单位、近百位手造大师亮相2023 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参展艺术精品逾千件,涵盖了陶瓷、琉璃、染织、鲁派内画、淄砚、铁壶等10 余个门类。这一系列“出圈”的手造精品,工艺技法大都依托于淄博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但是地域文化元素尤其是聊斋文化元素略显薄弱。倘若现代手工匠人能够将极具地域传承优势的手工技艺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这既有利于地域性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开发,又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中,聊斋文化的人物形象多彩鲜活、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加之蒲松龄通过系列故事对真善美的弘扬,这些文化艺术元素与淄博本土手工技艺有机结合,方能构建广阔的、可持续性开发的文化品牌,打造“山东手造”的“聊斋名片”。
三、推进文旅融合与数字创新,积极发挥“山东手造”的“文化IP”赋能优势
“山东手造”的品牌建设既要凸显文化意蕴又要重视经济价值,其发展优势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链、保护手工业社会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其中,以聊斋文化代表的文化赋能元素,既具有生动的文学形象、多样的文化符号,又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思想、美学风格,应当借助当前文旅融合和数字创新的迅猛发展趋势,积极发挥“山东手造”的“文化IP”赋能功用。
(一)突出聊斋文化视觉呈现优势,探索“文化IP”赋能路径
如前所述,聊斋文化具有积淀已久的深厚底蕴和亟待开发的丰富资源,但作为“文化IP”开发的时代命题,研究者还应突破文学范畴,多从艺术学角度展开系统阐释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聊斋文化的视觉呈现优势,利用淄博在传统文化和陶瓷工艺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将聊斋文化中传统文本、戏曲、绘画等视觉呈现因素予以工艺化、实物化、动态化,契合多媒体、自媒体和“5G”时代的传播特点,着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实现“文化IP”的资源转化。
具体而言,一是需要做好“聊斋功课”。通过大量调研、史料查阅、实地勘察,针对聊斋文化的优秀资源和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定位、深度发掘,从中提炼出较高文化赋能价值的视觉体验项目及文创产品,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文化资产转化为有形的经济价值。例如,研究者可从聊斋文化生发出“爱情主题”“科举主题”“淄博民俗”“蒲松龄其人”等多个主题,将主题文化与手工业制造、文化创意予以有效联结,担当聊斋文化的“翻译者”,促进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与地域性文化特色之间的有效互为。二是需要讲好“聊斋故事”。聊斋故事已承传300 余年,很多经典桥段与人物角色也已深入人心。如何“讲”、怎样“讲”、去哪里“讲”,则需要当代研究者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广泛借助自媒体、融媒体等传播渠道,大力宣传聊斋文化。目前,以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各级博物馆均已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馆藏特色的文创产品。作为中国多项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地、聊斋文化的起源地,应当紧密联系淄博地域的文化艺术特色,依托“山东手造”的品牌化平台,通过视觉建构的方式将聊斋文化的一系列关联视觉元素打造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
(二)利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契机,加大“文化IP”赋能力度
文化旅游作为当今社会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类型,越来越凸显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传承性。其中,结合本土民间文学形象、文学名著情景的旅游体验方式日益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类型。步入21 世纪20 年代以来,我国机械化、电子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迅猛,所涉及领域无限拓展,加之民众对旅游体验的多样化需求,数字化旅游、人工智能旅游体验成为当代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山东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积极打造“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标识度。“山东手造”工程实施之后,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为代表的各地市文旅部门围绕“山东手造”品牌的创新性研发作出了科学规划,形成了明确的发展策略和方案。“山东手造”工程成为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桥梁,文旅融合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通过数字文旅、智慧文旅等方式不断加大“文化IP”的赋能力度。
具体到聊斋文化的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我们要摒弃传统旅游宣传的静态化展示模式,将聊斋文化内涵与地域性手工业有机结合,借助清代民居场景再现、情境体验、手工艺制造、虚拟影像体验等方式多维度展现。第一,我们可以利用蒲家庄古村生态原貌及各景区现有的仿古建筑,展示院落、客栈、酒楼、茶馆、药铺、制瓷馆、土布店等符合经典原著描述的市井生活实景,引导游览者沉浸式感悟聊斋文化的地域特色。第二,我们可以在蒲松龄纪念馆、蒲家庄、聊斋城等文化旅游场所,根据年龄、身份、意向等信息对游览者进行准确定位,展开多主题的聊斋文化手造体验及文创推广。其中,便可将制陶、刻瓷、琉璃、蛋雕、剪纸等多项“山东手造”代表技艺与聊斋人物、故事情节进行设计因子的整合。游览者可直接参与艺术品加工制作,在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聊斋文化,体验中国优秀手工技艺的艺术魅力,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熏陶。第三,我们可将游览者的最终体验成果按照传承版、励志版、唯美版、卡通版、教学版等不同模式,以文创产品的方式予以呈现。这样,便可借助“山东手造”的实操性优势,让聊斋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传下去,实现“文化旅游+‘山东手造’体验=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推动“文化赋能”和“产业赋能”融合共振。
(三)运用视觉呈现数字化创新技术,在“山东手造”的平台上赋能旅游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几年来,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数字化技术的提升、数字化旅游领域的拓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传统手工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发展将手工艺体验上升为一种普遍的生活需求和文化共鸣;另一方面,数字化的虚拟体验能够引发公众对手工制造业的关注,也可促进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链的培育与发展。基于聊斋文化与“山东手造”的有机融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发挥聊斋文化生动、鲜活的视觉呈现优势,在蒲家庄古村、蒲松龄纪念馆和聊斋城等聊斋文化综合性人文景区,推广聊斋故事经典人物、情节桥段的数字化体验,不断扩大旅游类产品设计、产品体验的参与受众人群。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选取《聊斋志异》中婴宁、聂小倩、小翠等美丽善良、坚强果敢的女性形象,借助文化原创力量的加持,在传统手工艺造型元素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演绎、影视制作,将人物角色多维化地呈现出来。在研发端层面,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平台及元宇宙等交叉技术,将《聊斋志异》系列女性形象构建成融手造、智能、感知、互联于一体的视觉文化设计群。在生产制造层面,当代研发者一定要紧跟当下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从传统手工制造的生产模式向数字生产模式转化,重视信息数据采集及市场、消费者的使用反馈,不断提升聊斋故事人物形象的视觉体验度,通过艺术化、科技化的设计,在动手实操的基础上引领和满足年轻受众个性化需求。从宣传营销层面,我们应当针对不同旅游景区的特色,量身打造各类聊斋文化的视觉体验方式,借助数字动画与游戏的交互应用,借助短视频、动漫、手游、影视产业等传播渠道,构建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激活实践者对传统手工艺的感官体验,打造聊斋文化视觉呈现的原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