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谷物的视角,看1万年的人类史

2023-02-23崔凯

科学导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时间轴谷物通识

崔凯

关于咖啡、甘蔗、胡椒、辣椒和棉花的通识书籍,叙事时间轴大约是500年——这些物种主要是在“地理大发现”后走向世界的。

相比之下,谷物是农业版图中的“主角”,是人类最悠久的驯化物种,有着1万年的历史。

法国博物学家法布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在战场上殒命,历史却对这些战场大加宣扬;我们在耕地里繁荣,历史却对这些耕地充满轻蔑、不愿提及;国王的私生子都能在历史上留名,而小麦的源头却无人知晓。人类就是如此愚蠢。”时至今日,能说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发源地的人依然很少。

在很多人眼中,谷物只是包装袋中的各种粮食、天天需要吃的食物。因此看到这个书名,难免会想谷物能有啥故事。

可是,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为什么最终成为人类主食的是谷物,而不是水果或者肉类?为什么西方人喜欢吃面包,中国人喜欢吃馒头?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的饥荒?为什么今天很多食物没有以前好吃了?谷物如何成为全球贸易、生物能源和气候变暖的主角?等等。本书试图“以谷物的视角,看人类的历史”。

先作个简单对比,电灯的历史有100多年,火药的历史有1000多年,而谷物的历史则有1万多年。

13000年前,地球突然遭遇了一次冰期,气温骤然下降了8℃,相当于福州的年均温度变得和北京差不多。这场冰期持续了约1200年,生态系统像“纸牌屋”一样崩溃了,考古遗存中野草种子数量开始增加。很多学者推测,冰期带来的生存压力,迫使人类吃起了以前看不上眼的草籽,开启了谷物驯化道路。

学会种植谷物以后,人类才有了定居生活,有了職业划分,有了文字和艺术,形成了城市和国家。或者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开启只是一场绝处逢生的“意外”。有了食物保障,人类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人口从1万年前的几百万,激增到今天的近80亿。

2018年,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选修了人类学系的《人类史大变迁》课程,人类学的视角和全球化的视野给我很大触动。

一些关于咖啡、甘蔗、胡椒、辣椒和棉花的通识书籍,叙事时间轴大约是500年——这些物种主要是在“地理大发现”后走向世界的。相比之下,谷物是农业版图中的“主角”,是人类最悠久的驯化物种,有着1万年的历史。

中国是主要的谷物起源地之一,粮食安全在今天更是重中之重。然而我在网上检索了一下,居然没有发现谷物历史的通识读本,这让我感到惊讶。

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站在谷物的视角,写一本1万年的人类史书籍?那一天,我因为这个想法激动到深夜。就这样,我开始了“自作多情”的创作。

与“探幽发微”的学术风格不同,我更注重内容的广度。我觉得自己很像拾荒者,搜集了不同学科领域的“边角料”,努力将这些碎片“小故事”拼接起来,尝试着勾勒出一幅“一米宽”的“大历史”画卷。

《谷物的故事》收集了丰富的史料素材,将物种、农耕、历史、经济、饮食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伴随农业的变化和发展,勾勒出过去1万年的人类史,是一本适于公众阅读的很好的通识读物。”

我很喜欢“老树画画”的一句话:“我像花儿一样开过了,我像麦子一样飘过了,我像自己一样活过了。我孤坐于天地的尽头,面对着田野微笑。”

猜你喜欢

时间轴谷物通识
时间轴上二阶非线性非自治延迟动力系统的振动性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击打式谷物加工农具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时间轴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