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形象建构探析
2023-02-23石彩文
[摘要]甘肃丝路文化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影像传播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对甘肃丝路文化的形象建构具有正面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作品的传播效果,以甘肃丝路文化的相关纪录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纪录片的制作时间、内容、播出平台等,探析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对甘肃形象建构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形象建构策略。
[关键词] “一带一路”;甘肃丝路文化;纪录片;影像传播;形象建构
2013年,面向国际社会,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建设“一带一路”为时代背景的方针和政策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丝绸之路发端于我国西汉时的长安(由于西汉时期张骞作为打通丝绸之路的第一人,且西汉都城在长安,因此通常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即今陕西西安),途经200千米进入甘肃,再经过河西走廊步入敦煌,以敦煌为中心分为南北两端。因甘肃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因素,途经甘肃的丝绸之路成了整段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此路段同时也成为丝绸之路历史长河中保存较完整的路段。甘肃地区的此部分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分布和文化特征,为甘肃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的事实提供了证据,也为甘肃丝路文化的影像传播提供了内容。而且,甘肃也被人们称为“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因为我国华夏文明、游牧文明和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此最为显著和独特[1]。
随着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以建设“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背景赋予丝路沿线各地的影像宣传工作新的使命,也提供了全新的市场开发和宣传机会。2014年3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府共同建立“丝路影视桥”,这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和海内外影像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和影视内容的拓展带来新的机遇。“丝路影视桥”的建立也希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影像传播媒介以丝路文化为基础,构建精神纽带,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所以,从地理位置和传播特征来讲,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除了是向全球观众介绍中国的历史文明,还介绍较完整且具有一定历史积淀的地区文化和丝路文明。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对自身品牌建设而言,是为了向受众展示甘肃在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的同时,也向受众展示甘肃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甘肃丝路文化形成的影响。这种展示极具历史性,而且历史性的影像作品在探寻、保护与传承华夏文明以及考证华夏文明在世界历史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像传播对形象构建的作用
(一)影像传播理论概述
影像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是通过形象再现的方式获得。影像的视觉表现实质是对拍摄对象的相对明显和突出的视觉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记录和科学的形象再现,是一种呈现被摄对象的特殊符号性代表。不同种类和不同目的的影像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虽然各自都具有影像再现的特征,但是在内容制作和表达方式上具有一定差异。文章所研究的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以纪录片为主,以其他影像传播类型作品为辅,探析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对其品牌建设和形象建构的影响。
(二)形象建构概念界定
从宏观层面来看,形象建构是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由抽象走向具象的外向输出性的形象表达。从微观层面来看,形象建构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结合的由抽象走向具象的外向输出性的形象表达。在对甘肃的形象建构上,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更多的是为了展现甘肃丝路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在不同历史时期丝路文化所起的时代作用以及产生的时代影响。这种影像传播的目的是引起受众的视听共鸣,从而达到预期传播效果。
(三)影像传播对形象建构的作用
影像传播对形象建构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视听的方式来传播信息和影响受众。首先,具有技巧性和艺术化的视听呈现方式能够让受众对某个区域的形象产生一定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影像传播能够更加直接地打破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壁垒。最后,通过影像传播能够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因为在对某一地区的形象构建和文化传播中,影像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渠道,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功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构建和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影像为载体进行传播,因此,影像传播不仅承担着解构和重构地域文化和形象的重任,而且塑造着地域的对外形象。从广义上来说,按照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影像传播本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影像文化内容本身就是地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影像通过传播相关地域文化的内容和信息来参与该地区的文化传播及城市形象建构。
二、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表现方式及作用
通过影视作品再现甘肃丝路文化的开端是1954年拍摄的《敦煌壁画》,如今关于甘肃丝路文化的影视作品种类繁多,从形式展现和内容展现上各有不同。从形式展现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甘肃丝路文化为主体,通过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丝绸之路文化发展的历史和人文情怀;二是以甘肃丝路文化为载体,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包括电影、电视、微电影、摄影等呈现形式。从内容展现上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专门讲述甘肃丝绸之路的相关文化,更多的通过纪录片展现内容;二是以整个丝绸之路文化为出发点,甘肃丝路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展现内容,其也以纪录片为主。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纪录片作为一种形象表达和文化输出的展现形式,在城市的形象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一带一路”纪录片的作用分析
1.增强受众的文化自信
“一带一路”纪录片指由中央电视台及其下公司制作的或在中央电视台各大频道和平台播出的,内容以记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和人类学等方面为主题的一系列纪录片[2]。从“一带一路”纪录片来看,受众对其制作主体即央视等权威媒体和主流媒体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源于央视、地方台等平台作为中央和地方的门户传播喉舌,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受众了解政府对自身所处之地的经济建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建设作用,加强受众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观看观看纪录片,受众不仅能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和历史,也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2.信息精准触达受众,增进理解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较2020年3月份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为67.0%[3]。从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可以看出,如果“一带一路”纪录片的相关内容在不同渠道上大范围传播,其受众数量也会明显增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有效利用信息传播的精度和准确度,信息会更加精确地触达目标受众,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受众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和学习。因此,“一带一路”纪录片的广泛传播与网络技术、网民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3.促进国际化传播和提升国家形象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纪录片是文化输出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促进沿线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赋予纪录片新的传播使命,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纪录片创作带来新的传播机遇。丝绸之路作为连接其沿线国家千年历史的文化纽带,是沿线各国和各民族的集体记忆和集体财富。这种国际化特征也能促进“一带一路”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因此,无论是在国家形象塑造上,还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上,抑或是在获取受众的情感认同上,“一带一路”纪录片都承载着沿线各国、各民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二)纪录片对甘肃丝路文化的形象建构
关于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最早的纪录片是《敦煌壁画》,其后的纪录片在关于甘肃丝路的文化性表现上多运用视听化手段进行呈现。另外,体现甘肃丝路的文化性的纪录片内容侧重点主要是敦煌文化;而其时间性则着重表现在黄金时期甘肃丝路文化中敦煌文化的形成、内容、魅力、传承和保护,并且通过对敦煌本地居民的生活化表达进一步阐述甘肃丝路文化的影响和发展。这也使得受众在接触相关纪录片时,对甘肃丝路文化的理解的关注重点在于敦煌文化部分,而其他地区的丝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纪录片对甘肃丝路文化的形象建构的主要内容是展现敦煌文化的神秘和魅力,究其原因,敦煌文化不仅有艺术性的表达,还有丰富的地理环境所孕育的人文生态系统表现,这也使得更多的纪录片和影视制作者关注敦煌文化的纪录和展现。
纪录片作为影像文化高端视听化产品,其核心是价值观的表达[4]。纪录片对甘肃丝路文化的形象建构也是从对自身携带的价值观进行塑造。纪录片除了向受众展现甘肃丝路文化的神秘和魅力,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甘肃人民对这种历史文化的理解。对甘肃当地受众而言,这种形象构建的呈现方式能够增强受众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外地受众在了解甘肃丝路文化相关内容时,也能够更好地打破地域文化隔阂,并以其作为中国丝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对国外的受众来说,其可以走近甘肃丝路的神秘文化,并了解这种文化所携带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族精神。
三、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优势和问题
随着传播新技术的介入以及传播内容和传播价值的演变,在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发展过程中,其优势和问题也有所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甘肃丝路文化的形象建构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不仅要关注所传播的内容,还要注重传播内容所裹挟的价值观和向受众传达的思想,其目的是打破文化壁垒,建立受众心中对甘肃丝路文化全新的积极的正向形象。
(一)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优势
1.鲜明的地域文化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影像传播
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更倾向于文化性的内容传播。一方面,影像传播向受众更加直观且客观地展现了丰富的甘肃丝路文化内容,能够让受众更直接地感受到甘肃丝路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影像传播也向受众传达了甘肃丝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甘肃地区的人文特征,包括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精神品格等,让更多的受众认识和理解甘肃丝路文化。另外,影像传播形式更容易形成大范围传播,引导当代受众传承丝路文化和丝路精神,再创丝路辉煌。
2.情节化的叙事手法引发受众关注
影像传播情节化的展现需要在保证事物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内容倾注在一件事或一个人上。这更易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也让受众在故事情节的沉浸式传播中更加理解甘肃丝路文化。以纪录片《敦煌》为例,其叙事手法就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年代、生活场景和生存方式等,受众通过观看表演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容易理解当时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这样的传播方式和叙事方式在表达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增强受众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更能全面地展现甘肃丝路文化的历史人文。
3.中外合拍打破文化壁垒
以2005年中日合拍的《新丝绸之路》为例,其中关于敦煌的拍摄,国内版的拍摄手法是以中国视角为出发点,迎合国内受众对“丝绸之路”文化的理解,而国外版的《新丝绸之路》则立足于国外受众对敦煌或其他地方的认知需求进行拍摄,这在语言和题材的选择上能更贴近国外受众,也能更好地帮助国外受众理解中国的丝路文化,从而打破文化壁垒,促进文化交流。关于其中的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国内版在内容上立足于中国国情,从本国受众视角出发,因此在意识形态方面更有利于与国内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巩固原本的受众和吸引潜在的受众。国外版在内容上则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出发,由于跨文化传播存在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因此创作者可能会基于不同的理念来选择国外受众的视角。这种国内外不同版本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扩大受众群体的作用。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外相对先进的拍摄设备和不同于国内的拍摄方式也可以弥补国内影像作品拍摄以及视觉传达效果的不足,因此,国外版的影像传播无疑有助于扩大甘肃丝路文化受众群体[1]。
(二)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问题
1.内容:表现单一,内涵浅显
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作品众多,在1954—2016年的21部相关纪录片中,关于敦煌文化的纪录片就高达9部,同质化的内容会降低受众的观看兴趣,这会使得甘肃丝路文化的可塑性和观看价值性越来越低。究其原因,在甘肃丝路文化的内涵表现上,不同纪录片对内涵的展现方式和层次不同,有的內容浅显易懂,但对受众来说没有启发或启发性不强烈,或者纪录片所展现的文化内涵没有紧跟时代步伐,传播的内容又过于深奥晦涩,从而导致甘肃丝路文化传播范围狭窄。
2.受众:定位模糊,范围窄小
目前,我国除了央视对甘肃丝路文化进行传播,仅有甘肃本地的一些播放平台进行传播,而且对相关影像传播作品的前期宣传也不到位,导致受众并不清楚作品的上线时间,甚至并不知道有该作品。受众定位模糊体现在未明确该影像作品需要面向哪些受众且体现什么作用,如果是为了普及知识,那么主要受众就是学生群体,如果是为了进行文化宣传,那么主要受众就是除学生以外广大具有知识的文化群体,如果是历史性的深奥内涵传播,那么主要受众就是高校学生群体,而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并未对此做出明显区分。因此,明确受众的定位能体现影像作品的制作价值。
3.渠道:传播单一,缺乏新技术介入
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渠道最初仅为央视的传播平台和甘肃地方部分传播平台。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但是各个新媒体平台关于对甘肃丝路文化的传播内容寥寥无几,仅通过影视作品、影像展览的方式进行传播,对新技术和新传播平台的运用较匮乏。因此,在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渠道方面,相关部门和影像作品的创作者与传播者需要加大新媒体的介入,拓展传播渠道,发挥不同媒介渠道的传播作用。
四、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策略及对形象建构的影响
(一)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策略
1.建立价值共识,夯实传播基础
纪录片传播作为影像传播中高质量、高表达的传播类型,其核心是传播价值观。 “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这使得“一带一路”纪录片要想获得更高的接受度,不仅要注重影像作品表达内容的真实性,还要注重其所承载的价值观的正确性。无论是作为整体的“一带一路”影像传播,还是作为部分的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若所传达的内容和观点与受众的价值观相同或相似,则会更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和认同。当下新媒体时代环境将众多精彩纷呈的时代信息开放于大众之间[5],这就需要受众了解和认识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艺术价值和意识形态构建价值的作用,从而使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获得效果明显的拓展性传播。
2.统筹兼顾,传递正面能量
人们所形成的无形的意见是最有力量的意见,那些看起来客观朴素的事实从文字性的表述中显得更有力量[6]。实际上,影像传播表达的思想也与之相似,所以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应高度关注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传播优势,在传播过程中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甘肃丝路文化虽然是一种区域文化,但是也备受国外受众关注,特别是敦煌文化的神秘和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外受众。因此,在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建设上,相关部门和影视创作者需要统筹兼顾,更好地借助甘肃丝路文化向国内外受众传递良好的甘肃丝路精神和甘肃文化。
3.加强新媒体运用,拓展传播渠道
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传播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因此,创作者在创作和传播甘肃丝路文化相关影像作品时,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的传播渠道,扩大其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创作者更需要拓展传播渠道和建构传播平台,通过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多种形式来挖掘和展现甘肃丝路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满足受众的深层次需求,扩大受众面。
(二)甘肃丝路文化形象建构的影响
从文化层面来说,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对甘肃本地的形象建构,不仅只有丝路文化这一部分,还包括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西夏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基于此,受众可多层次地了解和认识甘肃的其他文化。从经济层面来说,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对甘肃本地的形象建构,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甘肃丝路文化,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打破受众对甘肃的刻板印象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壁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言,甘肃的各个地区逐渐融为一体,人们拥有高度的故乡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可以吸引年轻人回乡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结语
甘肃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路段,其拥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具有很强的研究性,而且丝绸之路的艺术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集中代表,也是甘肃城市发展和建设主要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以纪录片为主的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探究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甘肃形象建构的影响,认为在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中,纪录片作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影视传播,最先立足和最应立足的应是内容,因此,未来甘肃丝路文化影像传播创作者可以其文化特性为出发点,深度挖掘有价值的内容和历史文化,更好地将受众的关注点和甘肃丝路文化的现代性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加接地气、有热度的影像作品,以增强受众对甘肃丝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马娟娟.影像傳播与甘肃丝路文化的形象建构[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
[2]吕鑫.“一带一路”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9-29)[2022-11-18].http://www.cnnic.net.cn/n4/2022/0401/c88-1124.html.
[4]魏李梅,朱伟建.试析“一带一路”纪录片的价值传播策略[J].电视研究,2019(03):67-69.
[5]杨鹏,樊京妮.解构、重组、拓展:论国产主流电影传播策略的变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04):162-166.
[6]唐俊,张廷利.关于“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学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5):84-86,87.
[作者简介]石彩文(1996—),女,甘肃武威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专任教师,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