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号见高下
2023-02-23张勇
张勇
绰号,是人类的一大独特发明。古今中外,不少人物,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有一个与其身份、气质、特点相符的绰号,说起其人,往往不提其名,而是先说绰号。有时候,一个响亮的绰号极可能盖过其真姓大名,比如《水浒传》中的许多人物。
比较常见、也是较为通俗的绰号,有“母老虎”“母夜叉”“铁公鸡”这些含有贬义的;也有“神算子”“小诸葛”“万人迷”这种语带褒扬的。因绰号的特殊性,基本都是非褒即贬,极少有中性的。正因如此,我们通过绰号,基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品性的高下了。
因受评书或武侠小说影响,我们对处江湖之远的豪侠们的绰号往往比较熟悉,而对居庙堂之高的官员绰号相对陌生,其实,通过他们的绰号不仅能见性格人品,更能看到其官德之高下。
汉代的刘宠,历任县令、太守、太尉等要职。他任会稽太守期间,郡内太平,政绩显著,因而被提升为将作大匠。临行前,郡内六位白发老翁,为表民意,均出一百文钱相送,不收下就不让刘宠离开。刘宠无奈,只能收了每人一文钱,留下“一钱太守”的美名。北魏元庆智,性贪鄙,作太尉主簿时,事情无论大小,总要先得贿赂,然后再处理,十来个钱、或者二十来个钱都收,被人称为“十钱主簿”。两个绰号看似差不多,然为人为官,高下立判。
古时,人们多以“青天”来赞誉那些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官员,如包拯被称为“包青天”,海瑞被叫作“海青天”。除了“青天”,还有不少表示赞颂、崇敬的绰号——后汉杨震,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县,此县县令王密曾是杨震举荐的秀才。王密得知杨震途经此地,便去拜见杨震。夜间,王密以十金相赠。杨震不解地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厉声斥责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退出。杨震因此事而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名闻天下。明代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要职,位尊权重,却清正廉明。当时,许多亲朋好友常登门相求办事,均被范景文一一谢绝。为表自己的清廉之心并杜绝亲朋好友的请托,范景文特意在衙门堂鼓边放置了一块牌子,上书“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并放出话:“要是有人违犯,莫怪翻脸无情。”范景文的做法让老百姓交口称赞,大家尊称他为“二不公”“二不尚书”。后来,有正直之人以范景文的勤政廉政为内容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清官有绰号,贪官也“绝不示弱”,除了前面谈到的“十钱主簿”,还有——南朝梁鱼泓做过南谯、竟陵、新兴、永宁等地太守,他经常对人说“:我当一郡太守,要搞他个四尽:水中鱼蟹尽,山中麋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百姓尽。”百姓恶其贪,称之为“四尽太守”;唐时,有个侍御史名叫严升期,特别爱吃牛肉。巡查时,他所到州县烹宰的牛便極多。他是一个贪官,问题不论大小,只要交纳金银,就一概不予追究。此人所到之处,金银价格暴涨。时人讥讽其为“金牛御史”;唐文宗时,裴颜祺官拜翰林学士。当时翰林院有个规定:日光照到甬道之第五块砖时上朝。裴颜祺性懒,总是等到日光照到第八块砖时才到,人称“八砖学士”,谓其经常迟到;五代时后唐的马胤孙是个不通世务的书呆子。他身居相位,却从不敢决断政事,朝政任人摆布。马胤孙上朝不开口议论,不开印办事,在家不开门接见士大夫,时人讥称其为“三不开宰相”;南宋宁宗时,李汝翼任九江元帅,此人贪欲十足,连营中最穷的士兵也不放过,规定他们每天交一双草鞋给他。士兵们私下称其为“李草鞋”;明末崇祯时,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宋一鹤善于讨好上级。到任后照例要持名帖参见上司。当他得知上司杨嗣昌的父亲大名为鹤时,便在名帖上把自己的署名改做“一鸟”,以示避讳、尊重,时人称其“鸟巡抚”。
官员的一言一行,都被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清官,人们以雅号相赠,反之,只能获得诨号、恶名。
(源自《西安晚报》,郭旺启荐稿)责编: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