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曾为红薯“代言”

2023-02-23《北京日报》

新传奇 2023年4期
关键词:白薯番薯栽种

因为乾隆皇帝的关注,红薯逐渐在京畿地区和河南等地被大规模地推广开来,成为养活百姓的救命粮之一。而且,乾隆帝是历代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位,他本人也爱吃烤红薯。他还曾夸赞红薯“功胜人参”,此后红薯就得了“土人参”的美称。

明朝中叶以后红薯传入中国

红薯学名番薯,但因为种植地特点、颜色的不同,又被称为甘薯、白薯、甜薯、地瓜、红芋、山芋、朱薯、红苕等。从番薯中的“番”字可以看出,这种作物是外来者身份。红薯原产于拉丁美洲,是印第安人栽培的一种古老作物,在美洲有着数千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据科学家推测,红薯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作物化了。1960年,在秘鲁一个原始洞穴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红薯块根遗迹,经鉴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红薯在今天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方言区,因此有了前面提到的很多别名。不过,红薯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只有短短几百年。

1492年,哥伦布航海到达美洲大陆后,发现当地印第安人普遍种植红薯,并将其当作主食。他从美洲返航时,首先将红薯带到西班牙,并将其献给西班牙女王。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非洲与美洲之间殖民者运送奴隶的船只,红薯作为奴隶的粮食被传到非洲、印度等地。

之后,红薯又被欧洲人所认识,并随着殖民者的足迹先后传入欧洲、东南亚、日本和中国。

有专家指出,正是因红薯由东南沿海至京畿北方地区的广泛传播与大面积栽种,为“康乾盛世”的人口与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红薯传入中国大约在明朝中叶以后。其传入途径,一说来自菲律宾,一说来自安南(越南),一说来自琉球群岛。

明朝苏琰在《朱薯颂》里写道:“甲申、乙酉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洋舶道之,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曰灵水,种之园斋。甲午、乙未间,温陵饥,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之薯者十之七八。”

可见,红薯最早被引入广东一带。根据史书记载:1582年,东莞人陈益从安南冒着杀身之险将薯种藏于铜鼓中偷偷带回家乡,种在花坞中。后来,陈益又买地雇工种植红薯。很快,红薯就成为当地人民的重要粮食之一。但由于栽种范围有限,红薯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

红薯在清朝被大规模推广

红薯真正被大规模推广种植,是在清朝。

根据《清稗类钞·植物类》记载:“康熙时,圣祖命于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粒食,自此广布蕃滋,直隶、江苏、山东等省亦皆种之。”当时南方不少省份,红薯种植已经比较普遍,并成为贫苦人家口粮的重要组成部分。

雍正三年(1725年),福建巡抚黄国财奏折中说:“查泉州府属之惠安、同安、金门沿海处所,去冬番薯歉收,今春又值米贵,近海穷民不无艰苦。”此外,雍正六年(1728年)两广总督孔毓珣奏:“查潮州民间原多种番薯,以代米粮,现俱大收,每觔卖钱一文,黄冈、碣石一带每十斤卖钱七文,约计一人一日之食,费钱不过一二文。”

可见,到雍正年间,红薯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日常食物,尤其是在发生水旱灾荒的年份,更是成为救饥度荒的救命食物。

当时很多有远见的地方官员也逐渐意识到红薯的重要性。如乾隆十二年(1747年)安徽巡抚潘思榘要求全省种植红薯。安徽凤台县知县郑基“尝循行阡陌,见沙地硗确多不治,教民种薯蓣,佐菽麦,俾无旷土”。乾隆年间,山东范县知县吴焕彩在当地“教之种番薯,民困乃纾”。

乾隆让红薯获得“土人参”的美称

1785年,黄淮流域遭遇大旱,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均本年二麦无收,大田未能下种”,老百姓饥荒严重。乾隆非常关注各地灾情,要求各级官员广泛征求赈灾良策。红薯有备荒且耐寒的优势,于是他下诏以政府的力量推广种植。

同时,乾隆对山东按察使陆燿进行了表彰,说他总结红薯种植经验的《甘薯录》通俗易懂,命令“多为刊刻”,并颁行到各府州县,分发传抄,使人们都知道种红薯的好处,便于推广栽种。

此外,乾隆还要求福建巡抚富勒浑收集大量红薯藤种,注明如何栽种浇灌,一并交由驿站迅速传至河南巡抚处,让受灾地区的官员大力推广。而其他未曾遭灾的省份也要把《甘薯录》“多为刊布传抄,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由于有着来自乾隆皇帝的关注,红薯逐渐在京畿地区和河南等地大规模地推广开来,成为养活百姓的救命粮之一。《燕京岁时记》记载,乾隆以后,京中无论贫富,都以煮红薯为食。而且,乾隆帝是历代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位,他本人也爱吃烤红薯。他还曾夸赞红薯“功胜人参”,此后红薯就得了“土人参”的美称。

与小麦、大米等中国传统农作物相比,红薯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地,且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对气候和雨水要求也不高。可以说,红薯对于清朝养活亿万普通百姓,功不可没。

据《北京种植业志》记载:“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海关官吏将白薯呈送进京,只在圆明园内栽种,作为皇室御用品,未能推广。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新任直隶总督方观承将白薯传至直隶等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陈云、陈树两兄弟将白薯引到朝阳门至通州一带种植。由于味甘美、产量高,其茎蔓又是家畜的好饲料,因而逐步扩大种植,一度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粮食作物。”由此可见,红薯在京种植的历史并不长。但因其传入京城正值“康乾盛世”,有专家指出,正是因红薯由东南沿海至京畿北方地区的广泛传播与大面积栽种,为“康乾盛世”的人口与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

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在册的人口达到6700万,明末大规模战乱导致人口锐减。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在册人口总数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1亿大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相继突破2亿和3亿。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人口总数突破4亿大关。人口从不足1亿到4亿多,时间不足200年,这离不开红薯的功劳。

猜你喜欢

白薯番薯栽种
母亲的凉拌番薯叶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
不只是甜蜜的番薯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烤白薯和烀白薯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挖白薯
挖白薯
发芽的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