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洞国:在毛泽东的家宴上聆听教诲

2023-02-23《团结报》

新传奇 2023年4期
关键词:萧华马列主义长春

毛泽东说:“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毛泽东这番话,影响了郑洞国的后半生。他努力改造世界观,全身心地投身于国家和民族事业。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一天,日理万机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办起了家宴。他邀请的人有中共高级将领贺龙、叶剑英,原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刚刚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的鹿钟麟,还有一位是在辽沈战役中投诚的黄埔一期毕业生郑洞国。

被毛泽东点名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机要工作的郑洞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确实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解放后,开始阅读毛泽东著作

1947年10月开始,东北解放军先后发起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形势急转直下。蒋介石决定成立东北“剿匪”总部,任命卫立煌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剿总”总司令,同时任命郑洞国和范汉杰为副总司令。

1948年初,卫立煌拟让郑洞国兼任第一兵团司令官和吉林省主席,担负固守长春的任务。3月下旬,在蒋介石、卫立煌一再催促下,郑洞国只好飞赴长春,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痛苦的一段时光。

1948年9月中旬,东北解放军发起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10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亲自给郑洞国写信,分析形势,晓以大义,劝他顾念当年黄埔就学时的革命初衷,进行反蒋起义,回到人民的行列中。可惜的是,由于城内战乱,这封信当时未能送到郑洞国手中。长春和平解放以后,郑洞国才知道此事,对于老师的这番亲切关怀,内心由衷感激。

10月21日,长春解放。郑洞国带着已经放下武器的兵团司令部直属部队出城途中,迎面碰上正率大批部队进城的解放军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和政委萧华。萧华立即停下车,走过来热情地问候郑洞国,没有一点儿胜利者的骄矜之色,使他产生了钦敬。

1986年夏,郑洞国在家中接受媒体采访

当晚,萧劲光和萧华设下丰盛的酒菜款待郑洞国,希望他能继续在人民的军队工作。心如死灰的郑洞国表示,什么事都不想做,只想当一个老百姓。

筵席快结束时,萧华委婉地建议:“你不愿工作,是否愿意到后方哈尔滨去多看看,休息休息,或者学习一段时间,请任意选择。”

郑洞国想了想,觉得去解放区也好,看看共产党是什么样子,免得自己输得糊里糊涂的。

在哈尔滨,郑洞国住了3个多月。他后来回忆这一段时光:“看报看了几个月,我的心境好了一些。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国民党为什么失败了?这两个存在心里的问题,似乎得到了一些初步解答。但还有很多问题不能从报上得到满意解答,于是看书的愿望油然而生。我要求阅读毛主席著作,得到一部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这部书我至今还保存着,成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纪念品。”

受到周恩来的亲切关怀

1950年8月,郑洞国因胃病问题前往上海就医。途经北京时,周恩来在家中会见并宴请了他。

一见郑洞国走进客厅,周恩来快步迎了过来,紧握着他的手说:“洞国,欢迎你,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难得有这个机会啊!”

一瞬间,百感交集的郑洞国哽咽地说:“几十年来,我忘记了老师的教诲,长春解放前夕,您还亲自写信给我,我感谢您和共产党的宽大政策。”

吃饭的时候,周恩来问起郑洞国的身体和家庭情况以及今后的打算。他说:“洞国,你还不到50岁,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为人民作贡献啊!”

周恩来诚恳的态度让郑洞国非常感动,他表示准备先回上海治病,料理一下家务,再听候安排。

8月中旬,郑洞国回到上海,一直休养到1952年6月。在这期间,他一边养病,一边关注着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1951年冬,周恩来在北京再次会见并宴请了郑洞国。郑洞国向周恩来汇报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新认识,郑重表示愿意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1952年5月下旬,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刚刚迁居北京的郑洞国被任命为水利部参事。看到新中国成立仅几年,水利建设工程规模之大、收效之宏,郑洞国格外振奋,决心竭尽自己的全力,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向毛泽东请教如何学好马列主义

1954年,毛泽东举办家宴。郑洞国刚到,毛泽东就迎了上来,热情地与他握手、寒暄。

言谈间,毛泽东亲切地询问起郑洞国的生活情况,并鼓励说:“你的家庭生活安排好了,还得多为人民做工作。”之后,大家越谈越投机。

郑洞国读了不少毛泽东的著作,对毛泽东的思想和学问极为钦佩,也在思考着如何更深入地掌握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因此,他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毛主席,您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这样好呢?”

毛泽东说:“我当年接受马列主义以后,总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革命者了。哪知道一去煤矿和工人打交道,工人不买账。因为我还是一副‘学生脸’‘先生样’,也不知道怎么做工人的工作。那时我整天在铁道上转来转去,心想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想了很长时间,才有些明白,自己的思想立场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我是在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

毛泽东在宴席上讲的这些话,影响了郑洞国的后半生。从那以后,他一直牢记着这些谆谆教诲,努力改造世界观,全身心地投身于国家和民族事业。

1982年,郑洞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番肺腑之言:“我的老同学杜聿明生前曾对我说,历史最能教育人,最具有说服力。一个人经历过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才有了发言权,才更能笃信国家独立、富强的理想。这段话,我是感受极深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独立、富强的理想已经初步实现,并且展示了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萧华马列主义长春
萧华将军的家风
初夏
印语长春
走进长春净月潭
马列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探讨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
萧华与王新兰:外力促成的红色恋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罗荣桓与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