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光里的记忆

2023-02-23袁敬飞

工会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炭火柴火炊烟

□袁敬飞

浑然不觉、新年将近。关于年的话题燃爆手机屏幕,关于年的味道溢满大街小巷,关于年的记忆又将翻滚心房!

时光如果能够倒流30 年,我想许多人的记忆会和我一样融化在家家户户火红炽热的一炉炭火里。20 世纪90 年代初,我还是上小学的年纪,北方大山里的农村生活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年关将近,庄户人家里一日三餐和每一口灶堂,引发的阵阵炊烟弥漫在村庄上空。那混合着无数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的特殊味道,那关于火的记忆一直在脑海深处萦绕!

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奶奶家有一个二尺大小、表面还描绘着彩色花纹的泥火盆。那个时候,我们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整天围着那个灰不溜秋的家伙“打转”,它对于这些天真幼稚的农村娃来说,就像个神秘的聚宝盆。早上可能是一盆喷香的小米粥,几个像变戏法一样深藏在炉灰里的烤地瓜;中午便可能是咕嘟咕嘟冒着香气的炖菜,几个外表焦糊的玉米饼子;晚上又会变成喷香的面条,运气好还会有几片滋滋冒油的烤肉片……至今依然记得,身材胖胖满头白发的奶奶,用两根油光铮亮的铁签子,缓缓扒开盆里的浮灰,用嘴轻轻一吹,霎时间耀眼炙热的火红炭火,便开始燃烧这世间的一切,把冰天雪地化为了温暖小窝,把粗茶淡饭变成了美味佳肴,让忧愁烦恼成为了欢声笑语!那个时候,冷了、饿了、困了,那个古朴的炭火盆永远都是我唯一的去处。长大以后在外四处闯荡、风雨无常,曾有几回在梦里看到过那个火热的“老朋友”,那是对老家、老屋、老人,永远的念想!

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大多数人家堂屋里的柴火灶连着睡觉的大炕,大冬天里只要有一日三餐,便有烫屁股的火热炕头,过冬用的柴火都是人们提前备下的。入冬前人们就开始忙活了,田间地头的秸秆,旷野山间的灌木,密如毛发的荒草,逐渐在每家门前堆成了小山一样的柴火垛,而我们小孩最喜欢“靠天吃饭”的采集方式。只要夜里西北风呼呼作响,便预示着收获,便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一早起来,这些不约而同的山里娃,便裹得严严实实地出门了,目标就是村口那一大片杨树林子,那些被大风刮下来的枯枝是上好的柴火,耐烧、火旺、烟少,每一根都是宝贝!孩子们一拥而上,争着抢着将它们用细细的麻绳,扎成腰粗的一捆就算完成任务了。每每这些满载着收获的小孩凯旋时,便是炊烟四起的时候,而灶堂深处铜勺子里黄白相间的土鸡蛋就是对这些勤劳的孩子最大的奖赏!

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人们还有烧“旺火”的习惯,这种火往往是住在一个坳子里的左邻右舍集中力量办的节目,是空旷的打谷场上用早早砍下的松柏枝条,搭成的约三米高的篝火架子。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前“旺火”已经点燃,在灼人面皮的滚烫火苗里,年迈的长者悠闲地抽着古老的旱烟袋,火光映照下是皱纹里深深的记忆。当时我们父辈正是我们如今的年纪,他们三俩凑在一起已经开始筹划年后的营生,而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总会折腾出些插曲来,比如偷偷往火里扔几个捡来的哑炮,然后在劈啪作响的爆裂声中,在大人煞有其事的呵斥声中一哄而散!

年复一年,记忆成河。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让人无限回味的农村生活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关于火的记忆却一直在心田里燃烧和流淌!

猜你喜欢

炭火柴火炊烟
走进名厨厨房
In the kitchen with the chef 走进名厨厨房
梦里炊烟
父亲的柴火 母亲的年
弄柴火
睡在炊烟里的等待
出走的炊烟
弄柴火
心静听炊烟
妈妈菜的柴米油盐——兼品二毛《妈妈的柴火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