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宇航学会:立足全球视野谋划 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2023-02-22陈文婷

学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宇航中国航天联合会

陈文婷

(中国宇航学会,北京 100048)

学会名片

中国宇航学会成立于1979年,是由钱学森、任新民、张震寰发起,国务院、中央军委、民政部联合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性机构和法人社会团体。学会由中国航天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下设47 个分支机构,拥有2 个国际组织分支机构、191 个团体单位会员和10 万余名个人会员,其宗旨是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航天科技一直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发展航天事业始终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宇航学会主动谋篇布局,巩固完善全球合作伙伴网络,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数量稳步增长,国际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国际重要奖项候选人推荐渠道更加多样,中国航天在世界航天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深度融入世界航天科技治理体系

学会深刻领会和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及“双碳”战略实施下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遇,邀请海外知华友华航天科学家为学会国际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创设青年分论坛

利用科技社团的组织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集聚世界航天专家力量。学会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科普等方面的交流往来。017 年,学会和西北工业大学共同发起“‘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汇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8 所高校、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为后续扩大和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会着重加强与国际宇航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航天科研院所的赛事项目合作,举办世界大学生立方星挑战赛、国际空间科学与载荷大赛等机制性国际赛事,广泛凝聚世界航天智力资源。学会还邀请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主任克里斯汀·费齐廷格等国际知华友华专家访华并座谈交流,为学会国际化建设、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新思路。

响应国家“碳中和”战略,参与国际科技治理,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为持续扩大中国航天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学会联合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等国际组织提出碳中和、绿色空间等国际关切议题,在2021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空间技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倡议书》,全球各地超100 万人次在线观看,有效提升和强化了学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形象,也为增进跨国界、多领域的互信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发挥对外交流窗口作用积极拓展中国航天交流合作渠道

学会兼顾“走出去”和“引进来”,充分发挥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和国际宇航联合会卫星商业应用专门委员会等国际代表机构和国际分支机构的优势,发挥中国航天对外交流窗口的重要作用。

增进互信合作,构建全球航天科技伙伴关系网络。学会主动保持与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宇航科学院、国际空间法学会、凯莱斯基金会、安全世界基金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世界知名国际组织和国外科技社团的友好合作,此外还新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加坡航天科技协会、法国小王子基金会等国际合作伙伴,持续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学会积极协调并保障中方专家参加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局会议、国际宇航大会、全球航天探索大会、联合国外空委科学技术专委会会议等国际重要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增进中外航天友谊互信。

2022 年,在巴黎举办“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展望”全球网络论坛

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助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落地。一方面,学会坚持精品化、国际化、集群化的办刊理念,聚合国内60 多种航天科技期刊,实现了品牌期刊集群化建设和学术资源统筹管理。其中,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航天科技前沿》作为国际宇航大会的指定会刊,成为学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学会继续密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为展示中国航天成就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积极主办、承办或组织航天专家参与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国际宇航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期间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展望”全球网络论坛和第五届巴黎和平论坛两场研讨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国际月球科研站—国际大科学工程”和“中国空间站惠及全球空间探索”两场中国专场论坛,进一步宣传了中国航天事业,扩大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影响力。近三年,学会共举办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发展展望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女性与太空”国际研讨会、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航天高端系列对话、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日活动等20多场境内国际会议,参会人数超200万(含线上),吸引越来越多国际航天专家参与学会活动,学会的国际专家力量日益增强。

此外,学会积极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往来,与香港、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开展密切合作,与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并成功推动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目前,该基地已被纳入香港中联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重大举措,并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向国际友人赠送“我的太空梦”太空画

注重人才培养储备增强中国航天的国际影响力

学会积极组建中国航天顶尖人才队伍,推荐中国专家到国际宇航组织中任职、参评国际重要奖项,同时注重青年储备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支撑航天专家在国际组织的任职工作。学会以国际宇航联合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为战略合作伙伴,构建稳固的全球合作网络,推动世界航天领域的智力聚合。成功推荐学会常务理事李大明当选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协助包为民院士连任国际宇航科学院工程学部主席。近三年,学会共推荐13 名专家加入国际宇航联合会专业委员会,并组织和保障中国航天专家参加国际宇航联合会春秋季会议、国际宇航联合会全球系列会议和国际宇航科学院春秋季会议等国际会议,进一步增强中国航天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

支持航天顶尖人才参评国际重要奖项。学会不断拓宽国际重要奖项候选人推荐渠道,积极支持中国航天界顶尖人才参评国际奖项。近三年,学会成功推荐闵桂荣院士和刘竹生院士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天问一号团队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嫦娥五号团队获得国际宇航科学院“劳伦斯”团队奖。这些国际重要奖项的获得,进一步彰显中国航天在世界航天界的影响力。

重视青年储备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持续参与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为青年人才搭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交流平台。借助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航天大会等国际国内品牌学术会议,设立青年分论坛,举办航天领域高层次青年学者论坛。依托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不定期举办青年学术沙龙,开展学术活动,鼓励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与顶尖专家同台竞技、取长补短,激发他们主动提升自身能力的热情,培育他们你追我赶的竞争精神,为向国际组织输出青年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宇航中国航天联合会
联合会动态
狼蛛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我的宇航梦
论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工会联合会 Europe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 of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