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作物机械化进展情况
2023-02-22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吴传云李丹阳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吴传云 杨 瑤 李丹阳
2022年,在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的领导下,总站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与全国经济作物主产省份紧密协作、共同推进,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在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油料扩种、蔬菜保供、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棉油糖、蔬果茶、中药材等各类经济作物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预计2022年,棉花4500.4万亩、综合机械化率90.46%,提高3.21个百分点,呈加快发展趋势;油菜1.15亿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4.5%,提高2.58个百分点,呈快速发展趋势;花生6800万亩,综合机械化率67.4%,提高1.75个百分点,呈较快发展趋势;甘蔗1974万亩,综合机械化率为54%,提高1.1个百分点;蔬菜3.35亿亩,设施蔬菜综合机械化率44.5%,提高2.45个百分点,露地蔬菜综合机械化率39.7%,提高1.4个百分点,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果园1.95亿亩,综合机械化率27.45%,提高1.57个百分点,呈较快发展趋势;茶园4970万亩,综合机械化率33.95%,提高2.05个百分点,呈快速发展趋势;中药材9155万亩,综合机械化率42.5%,提高3.5个百分点,呈加快发展趋势。
一、棉花
1.基本情况。2022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4500.4万亩,产量597.7万吨,同比,面积减少41.8万亩,产量增加24.6万吨。
2022年新疆地区植棉面积3745.35万亩,产量539.1万吨,面积占到全国的83%,产量占到全国的90%。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棉花产量继续下降。
表1 2021年主产省份棉花种植情况
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呈加快发展趋势,预计2022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46%,同比提高3.21个百分点,其中机收率达到76.8%,增加了8.78个百分点。
表2 全国棉花生产机械化情况
2.增长点。
(1)国产采棉机形成了替代趋势。2022年新疆全区采棉机保有量超过8100台,新增的1000多台采棉机中,国产采棉机900多台,以六行打包采棉机为主,三行打包采棉机受到了南疆小规模棉农的欢迎,铁建重工、新疆钵施然、江苏沃得、山东天鹅、现代农装、星光农机、常州东风等企业成为国产采棉机的主力军。
(2)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向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新疆棉花生产机耕率99.86%,机播率99.06%,机采率81%,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94.49%。新疆棉花生产在完全实现机耕、机播、机管,基本实现机收后,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向精准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以“精细耕整地、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田间生态监测、精细收获”为主要技术内容的精准作业系统开始得到推广应用。
(3)内陆棉区机械化生产开始破题。截至2022年,农机化总站联合陈学庚院士团队,在河北、山东8个县建立了17个机采棉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示范面积达到8000亩,辐射面积达到71万亩,亩产籽棉达到400公斤/亩以上,用工成本大大降低,棉花生产效益和质量连年提高,已形成了一批自发采用机采棉种植方式的植棉大户和棉花生产合作社。
3.关注点。
(1)国产采棉机可靠性和作业效率问题。受疫情影响,大量国产采棉机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了新疆地区棉农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产采棉机可靠性有待提升。同时,国产采棉机作业效率只有美国迪尔的60%。急需加大研发攻关与生产考核熟化,解决高速采摘头、打包装置、动力分配以及关键部件与装配技术等卡脖子问题。
(2)收获后棉田整理与残膜回收问题。长期使用地膜对棉田造成污染,急需推广棉秆粉碎还田与残膜捡拾打捆一体机,解决当季地表残膜和耕层残膜回收、膜杂分离与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3)内陆棉区机械化生产问题。南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机采棉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尚未建立,以人工作业为主的生产局面难以维持,急需增设机采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快机采棉在这些地区的推广应用,恢复棉花产能,保障国内棉花供给安全。
二、油菜
1.基本情况。油菜是越冬作物。2021年全国油菜种植面积1.05亿亩,2022年全国油菜籽产量1560万吨,面积同比增加了340万亩,产量同比增加了88万吨。
我国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冬油菜13个省份和春油菜内蒙古、青海2个省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到了全国的97%。
2022年,国家提出在南方冬油菜10个主产省扩种1000万亩,全国油菜种植面积将达到1.15亿亩。
表3 2021年主产省份油菜种植情况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呈较快发展趋势,预计2022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4.5%,同比提高2.58个百分点。油菜机种、机收仍是薄弱环节。
表4 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情况
2.增长点。
(1)耕种联合复式作业机具受到欢迎。为适应南方稻茬田粘重土壤,提高机械作业质量,省工省时,带旋耕整地、开沟作畦功能的油菜联合直播机、油菜联合移栽机得到种植户的青睐。
(2)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加快推广。随着油菜毯状育苗、钵体育苗技术得到攻克,油菜机械化高速高密度移栽成为现实,越来越受到稻稻油、稻再油茬口紧张地区油菜种植户的关注。特别是今年南方秋冬种超长旱情下,机械化育苗移栽实现了最晚到12月上旬的迟栽抢种。在农机化司超常规组合政策推动下,油菜机械化移栽示范推广超额完成任务,市场上116台套油菜毯状苗移栽机销售一空,供不应求,拉动了相关农机企业投入扩大再生产。
(3)高效低损油菜专用收获机得到重视。降低收获损失率,提升收获品质,实现油菜增产又增收的产业发展要求,对油菜籽联合收获机、油菜割晒机、油菜籽捡拾台等高效低损油菜专用收获机需求增大,2021年全国油菜籽收获机保有量达到2.42万台(其中油菜割晒机1150台、油菜捡拾台6150台)。
3.关注点。
(1)油菜种植机械质量提升问题。现有油菜播种机均为小型企业生产,制造水平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达不到高密度精量播种、播深一致性、一播全苗的要求。油菜联合移栽机还处于定型完善阶段,机具可靠性和作业稳定性不足。王汉中院士亩产400公斤的高油宜机收新品种,需要亩苗量达到5万株,现有油菜播种机和移栽机难以达到,急需进一步研发攻关和试验示范熟化。
(2)油菜机械化移栽育苗技术普及问题。油菜机械化移栽育苗成本过高,达到100元/亩左右,毯状育苗技术难掌握,需要加大技术培训和育苗补助力度,推动稻油共用工厂化育秧育苗。
(3)油菜专用机具利用率提高问题。油菜种植与收获季节性强,小田块分散较多,难以实现大面积长时间跨区作业社会化服务,油菜直播、移栽、收获专用机具利用率不高,农民购置意愿不强、企业投入不积极,限制了高速高效油菜种植机械和高效低损油菜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目前,稻油兼用联合收获机达到3.58万台,损失率超过13%。
三、花生
(1)基本情况。受灾害及大豆玉米扩种影响,2022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保守预计种植面积6800万亩,同比减少400万亩,产量1700万吨,同比减少130万吨。
常年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有13个省份,南北方各半,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
表5 2021年主产省份花生种植情况
我国花生生产机械化呈减速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67.4%,同比增长1.75个百分点,其中机收仍是薄弱环节。区域发展不平衡十分明显,北方省份耕种收各环节机械化率均超过了70%,中部省份花生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率在30%~40%左右,南方省份花生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率低于20%,南方丘陵山区省份花生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率基本为0。
表6 全国花生生产机械化情况
表7 2021年主产省份花生生产机械化情况
2.增长点。
(1)分段收获成为花生机收的主流。北方花生分段收获机械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带动了全国花生机收水平的快速提升。2021年花生收获机保有量达到20.81万台,同比增加1.03万台,其中花生挖掘机增加5261台、花生捡拾收获机增加3317台、花生摘果机增加294台、花生联合收获机增加191台。
(2)花生玉米条状复式种植示范取得成效。按照粮油经统筹发展,不与粮争地的原则,河南、山东主产省份在大力推广夏花生免覆膜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展花生玉米条状复式种植技术示范,取得了玉米基本不减少,花生多收40%的效果。
(3)新技术在花生种收及干燥等环节得到应用。北斗导航电机驱动精量排种技术、花生秧果兼收联合收获技术、箱式换向通风烘干技术等,有效提升了花生精量播种、花生秧蔓利用、花生荚果及时烘干的水平。
3.关注点。
(1)花生联合播种问题。从高效节本省工、提高耕播协同度和增加南方粘重土壤适应性方面考虑,急需研发推广集旋耕、起垄、播种、施肥、覆膜于一体的花生联合播种机,提高机具适应性和播种作业质量。
(2)南方花生机收问题。南方花生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适合机收的机械化种植模式尚未建立,急需推广垄作模式、统一行距,便于对行联合收获和挖掘摘果收获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南方花生机收后易霉变损失,急需研发推广花生荚果低温高效烘干技术装备。
(3)北方花生机收问题。自走式捡拾收获机在北方花生产区经历了近几年高速增长以后,由于裂荚率高、扬尘污染严重,再加上花生种植预期减弱,2022年花生收获机销售量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急需在果秧分离、果土分离上研发创新,推动机具作业质量提升。
四、甘蔗
1.基本情况。2022年,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与去年持平,约1974万亩,1.07亿吨。
我国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4省,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到全国的95%以上。
表8 2021年主产省份甘蔗种植情况
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呈缓慢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综合机械化率为54%,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其中机收率在极低水平情况下,仍减少了近2个百分点。现阶段,我国甘蔗收获在机器替代人工方面需求不迫切。
表9 全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情况
2.增长点。
(1)广西积极探索甘蔗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500万亩甘蔗“双高”基地逐步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适应机械化作业的1.2米以上宽行距、宽窄行种植模式初步得到蔗农认可。整秆割堆、田间除杂的分步收获方式开始试验示范。
(2)云南糖厂对机收甘蔗接受度高。由于疫情导致本地劳动力不足,云南部分糖厂通过采取简单易行除杂装置,机收甘蔗占比超过50%,德宏州陇川县甘蔗机收率达到40%。
(3)适合丘陵山区中小型甘蔗机具不断熟化。通过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甘蔗收获机重点攻关农机补短板等工作,中小型甘蔗收获机、割铺机、剥叶机、除杂设备等不断在研制和熟化。
3.关注点。
(1)甘蔗联合收获遭遇发展瓶颈问题。目前全国甘蔗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3018台,其中广西2600台、云南250台、广东168台,主要为切段式。按机收率不到4%推算,联合收获机单机单季作业量不足200亩,只有机具正常水平1天的作业量,大量联合收获机闲置。在国外实践证明成功的切段式联合收获方式在我国遇到了发展瓶颈,急需推动糖厂技术改造,或者在现有“一步法”制糖工艺增加预除杂系统,或者采取先粗糖再精糖的“二步法”,提高糖厂对切段式机收蔗的接受度,提高现有机具的利用率,为规模产区甘蔗机收扫清障碍。
(2)甘蔗分步式收获技术路径尚不明确问题。整秆割堆、田间除杂、净秆入榨的甘蔗分步式收获方式存在作业环节多、专用成熟机具少、辅助人工多,机制不全、衔接不顺、效率不高的问题,需要在关键机具研制熟化、技术路线验证简化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便捷可靠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
五、蔬菜
1.基本情况。预计,2022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3.35亿亩,产量7.91亿吨,同比面积增长555.96万亩,产量增加1551.22吨。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300万亩,产量2.4万吨,面积占总量的1/5,产量占总量的1/3。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的有15个省份,其中山东、河南、江苏、河北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区,复种指数高,成为全国前4个产菜大省。
表10 2021年主产省份蔬菜种植情况
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呈快速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设施蔬菜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4.5%,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露地蔬菜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9.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蔬菜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仍然在种植、收获。
表11 2022年设施蔬菜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预测
表12 2022年全国露地蔬菜生产机械化情况
2.增长点。
(1)关键环节装备研发取得新突破。蔬菜生产专用耕整地机械、精密播种机械、机械取投苗装置、高密度移栽机、胡萝卜收获机、甘蓝收获机、莲藕采收机、菜心收获机等相继研发成功,无人化、智能化技术在蔬菜生产中开始探索应用,推动了蔬菜生产农机补短板工作。
(2)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规范得到推广应用。小叶菜、结球类蔬菜、葱姜蒜、辣椒、胡萝卜、白萝卜等叶类、果类、根茎类17个典型蔬菜品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7个典型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模式相继发布,15项蔬菜生产机械化标准和宜机化指引得到制修订,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各地蔬菜种植标准化和生产机械化发展。2021年,全国秧苗移栽机达到1.36万台,增加了1300台,蔬菜收获机3.11万台,增加6100台。
3.关注点。
(1)蔬菜生产专用机具难推广。蔬菜种植、收获机具小众、专用,国外进口为主、国内小而精企业为辅,规模化蔬菜基地偏少,机具产销量不高,价格昂贵,补贴扶持政策覆盖不全,补贴比例拉动效果不明显,目前主要是靠地方项目推动,离实际生产推广应用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大试验示范力度,通过需求拉动供给。
(2)以收定种、机艺融合生产模式亟待推广。从各地试验示范、综合测评、田间演示情况来看,国外先进成熟机具表现出水土不服,国内机具表现出作业质量不稳定,“有机不好用”在蔬菜生产上更多是个伪命题。需要采取以收定种、机艺融合,耕、种、管、收一体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宜机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制度革新先行。
六、林果
1.基本情况。预计,2022年全国果园面积1.95亿亩,产量2.3亿吨,同比面积增加288万亩,产量增加1430万吨。以苹果、柑桔、梨、葡萄、桃为主要品种,并形成优势产区。北方苹果、南方柑桔最具代表性。
表13 2021年我国主要水果品种种植情况
我国果园生产机械化呈较快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综合机械化率27.45%,同比增加1.57个百分点。修剪、采收环节机械化水平最为薄弱。
2.增长点。
(1)标准化规范化果园为机械化创造了条件。新建苹果园70%以上采用矮砧栽培模式,为果园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条件,机械综合应用率超过72%。5米以上宽行距标准柑橘园,能基本实现中耕、施肥、植保、运输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和辅助平台修剪和采摘。标准化规范化果园建设是机械化发展的方向。
表14 2022年全国果园生产机械化情况
(2)省力化、轻简化推进山区果园机械化。小型低地隙遥控作业平台、超续航多功能无人机、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轨道运输车(线)等省力化、轻简化技术与机具在山区果园中得到应用,最大限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集中发布了一批现代果园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总站组织专家组对各地涌现的苹果、柑桔、梨、葡萄、桃主要水果品种标准化现代化果园生产机械化形成的技术路线、机具配置、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凝练形成14个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为各地标准化果园建设、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指引。
3.关注点。
(1)果园“上山上坡”宜机化问题。乔化苹果园、密植柑橘园等老果园占比80%以上,果树老化严重,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管理成本逐年升高,果园机械化水平很低。在果园“上山上坡”发展理念中,需宜机化建设先行,避免走老果园难用机、难管理的老路。
(2)果园专用机具扶持推广问题。果园生产的中耕除草、开沟施肥、修剪打药、采收转运的机具都纳入各地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但存在专用机具少,作业效果还待提升,国外机具价格高,农民买不起,需加大补短板国产化研制替代。另外,葡萄、梨、桃南北方均种植,区域种植模式差异大,如北方葡萄要埋藤起藤,南方葡萄要设施避雨,机械化需求不同,需要机艺融合,推进专用机具研发以及政策扶持推广应用。
(3)水果收获减损与防灾减灾装备问题。近年来,受极端灾害频发、采收不及时、储藏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水果滞收、滞销和因灾损失大。应将防雹网等防灾装备与产地贮藏、冷链系统等设施建设一并推进,加快解决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冷链物流效率低、采后损失率高等问题,提高果园防灾减灾机械化水平。
七、茶叶
1.基本情况。预计,2022年全国茶园面积和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约4970万亩,产量318万吨。主要集中在西南、江南和华南等省份。
表15 2021年主要省份茶叶种植情况
我国茶园生产机械化呈快速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综合机械化率为33.95%,同比增长2.05个百分点,茶园中耕除草、开沟施肥机械化水平较低,是薄弱环节。
2.增长点。
(1)茶机产业集中度高,茶树修剪、大宗茶采收和加工机械相对成熟。浙江省茶机制造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茶机生产企业有50余家,茶机种类达100多种,各类茶机产量、销售额均占全国70%以上。浙江省相关企业主导和参与多个茶叶机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我国茶叶加工、修剪、采收机械相对成熟,2021年茶叶加工机械170万台套,同比增加近3万台套,茶树修剪机61.46万台套,同比增加2.38万台套,采茶机24.36万台,同比增加了1.82万台。
表16 2022年全国茶园生产机械化情况
表17 2022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情况
(2)集中发布了一批名优茶生产与加工全程机械化模式与典型案例。浙江、福建、江苏农机推广站专家对本地区名优茶代表性茶企在茶园生产或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方面形成的技术路线、机具配置、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凝练形成11个全程机械化模式与典型案例,为平地、缓坡、陡坡不同类型茶园机械化生产与茶叶加工提供了指引。
3.关注点。
(1)老旧茶园占比高,机械化生产难度大问题。我国茶园中80%以上为老旧茶园,大多建于25°及以上坡度山区丘陵地带,茶树乔化高大、种植行间距小,沟、路、渠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品种、栽培模式、茶园条件等与机械化作业不相适应。需研发推广小型、电动、便携式适用于丘陵地形地貌的特有茶园管理机械,最大程度实现老旧茶园生产省工化、轻简化。
(2)科学有序推进新建茶园发展问题。近年来,全国茶园建设盲目扩张,宜机化考虑的少,受雇工难、雇工贵、茶叶品质不高等因素影响,茶园效益下降,茶叶弃采、茶园弃耕失管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了资源浪费。需科学有序推进新建茶园发展,按照机械化生产要求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模式,推广无性系良种,配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为高效茶园生产机械和多功能作业平台使用创造条件,在茶园生产上节本高效、在茶叶品质上绿色可控,在茶产业发展上健康可持续。
八、中药材
1.基本情况。目前,全国中药材面积约9155万亩(含多年生和林下种植面积),产量500多万吨,呈连年快速增长的态势。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的省份有甘肃省、湖北省、陕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内蒙古、河南省等。
我国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呈较快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综合机械化率为42.5%,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种植和收获是薄弱环节,根茎类中药材机种、机收率远高于花叶类和果实类。
2.增长点。
(1)重点省份适宜品种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目前在甘肃、宁夏、山东、内蒙、山西等境内的平原、川台地和机耕道配套的水平梯田,黄芪、黄芩、党参、丹参、甘草、桔梗、浙贝母、半夏等根茎类中药材已基本实现耕种收机械化。
(2)连续两年发布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中药材机械化专家组的产业体系和各省推广站专家两年来总结发布了19个根茎类重点品种机械化生产模式和典型案例,对各地中药材机械化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指引作用。
3.关注点。
(1)山区林下和花叶果实类中药材机械化水平低。以云南、贵州、四川等为代表的丘陵山地和枸杞、金银花等花叶类、果实类中药材机械化水平较低,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对机械化呈现刚性需求。
(2)种植收获及加工环节“一品一机”特征明显。道地药材地域性强,种植收获加工要求差异大,根茎类的分层施肥机械、小粒不规则种子的精量播种机械、不同类型药苗的移栽机械、不同部位的采收及加工机械等等,亟待研发、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