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玫瑰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效技术
2023-02-22王志明
玫瑰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属丛生落叶灌木。玫瑰在医药、工业、食品、日用化工等领域使用价值极其广泛。玫瑰花在中药和中药学中被称之为君子药,其性温和,香气甜润,具有排毒养颜、行气活血、开窍化瘀、疏肝醒脾、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调节机理之功效。据现代药理分析,玫瑰花含有挥发油、酯类、苯乙醇、橙花醇、有机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胡萝卜素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食用玫瑰产品已成为当代潮流。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玉带街道经过多年的食用玫瑰种植和繁育推广,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已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应绿色高效生产要求的栽培技术。
一、食用玫瑰绿色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玫瑰喜光照充足、地势高燥的环境,食用玫瑰每天需6小时以上的日照,才能长出品质佳的花朵。缺乏阳光照射便不易开花,但忌在白色墙体等反射建筑下栽植,因日光反射会灼伤叶片,对花芽形成也不利。
2.温度。食用玫瑰喜温暖气候,其生长适温为15~25℃,若温度太高,较不适合其生长;高于35℃时发育不良,植株叶子易黄。食用玫瑰耐寒性强,零下10℃时仍能安全越冬,若昼夜温差大,开花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食用玫瑰在红塔区于2月中旬芽萌动,3月上旬展叶,4月上中旬现花蕾,5月盛花,10月下旬开始落叶进入冬季休眠期。
3.水分。食用玫瑰喜雨量适中的环境,耐旱,怕水涝,需排水良好土壤。此外,无公害食用玫瑰栽培地需通风良好,闷热、潮湿而通风不良的环境易使玫瑰植株感病,如黑斑病、白粉病等。
4.土壤质地。食用玫瑰在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轻壤土中生长较好。
二、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效技术
近年来,为保障食用玫瑰的质量安全,为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笔者结合实施农药减量计划,围绕“控、替、精、统”的技术路径,在食用玫瑰农药减量、绿色增效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示范推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模式。
1.立足生态防控,减少病虫发生。
(1)选择适合地块。在种植的地块上,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为种植地块。
(2)选择抗病品种。主要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市场需求较大的优良品种“滇红”和“墨红”作为主要品种。两个品种花鲜红色、重瓣,香味浓郁,生长性和适应性强,抗病性强,4月至9月下旬多次开花。
(3)强化健身栽培。
①适时种植。一般2月下旬至3月定植,避开高温、强光照和低温时节。
②科学整地理墒。土地深耕、平整、暴晒7~10天,根据土壤肥力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4000千克或优质有机肥300~500千克。以每2米开墒,整理成南北朝向的墒面,宽1米、高0.3米,沟宽1.2米,以利机械化中耕除草、墒面覆盖地膜。
③合理密植。起垄种植,单行条栽,种植株行距为0.5米×1.6米,每塘种植2株,每亩种植1667棵。种植前将长根修剪1/3以利于促发新根。
(4)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搭配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冬季清园后每亩施用优质有机肥1000~1500千克,钙铁磷肥10~20千克;2月初结合中耕除草、亩施N∶P∶K=15∶15∶15复合肥30千克,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
(5)加强田间灌、排水管理。
①苗期。保持地面湿润,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浇水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在40%~80%为宜。
②萌芽期。开始萌芽前浇透水1次,萌芽后每10~15天浇1次,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在40%~80%为宜。
③孕蕾期。初次现蕾期浇透水1次,7~10天浇1次,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在30%~70%为宜。
④开花期。开花后每10~15天浇透水 1次,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在25%~50%为宜。
⑤休眠期。休眠后浇透水1次,每隔15~20天浇1次,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在10%~30%为宜。
(6)实行花后修剪,增加采花次数。花后修剪,剪除细、弱、病枝条,冬季短截修剪,保留粗壮枝条4~15枝、长度为30~50厘米,4月中旬开始采收鲜花,随后进行第一次修剪、晒地;6月中旬第二次采收鲜花,进行第二次修剪;7月中旬第三次采收鲜花,再次进行第三次修剪;10月中旬能再次采收鲜花,鲜花采收次数由传统种植时的2次增加到4次。
2.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灯光诱杀。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在3月上旬按每30亩安装一盏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安装高度1.8~2米,诱杀多种趋光性强的害虫,主要诱杀金龟子、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害虫。
(2)色板诱杀。推广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白粉虱等害虫。在3月上旬亩挂20~25张粘虫板,挂放高度以高于生长期食用玫瑰30厘米左右为宜。以黄板诱杀蚜虫,以蓝板诱杀蓟马。
(3)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在2月下旬早春发芽前喷3~4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消灭在芽鳞内的越冬病菌。
①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800~1000倍液于早、晚喷,连续2次;或者发病初期每7天喷洒1次1%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连续2次。
②霜霉病。在发病初期采用枯草芽孢杆菌800~1000倍液于早、晚喷施;或用波尔多液100~200倍液喷施,每7天喷洒1次,连续2次。
③红蜘蛛。采用“以螨治螨”生物防治,向田间释放顿须螨控制红蜘蛛生长。在发生初期可用Bt绿僵菌或白僵菌500倍液于早、晚喷施,隔3天后再次喷施,连喷3次;或用苦参碱杀虫剂1000倍液喷施,连喷3次。
④蓟马。在发生初期可用3%天然除虫菊酯800~1200倍液早、晚喷施,隔3天后再次喷施,连喷3次;或用Bt绿僵菌或白僵菌500倍液喷雾。
⑤蚜虫。在发生初期可用Bt绿僵菌或白僵菌500倍液于早、晚喷施,隔3天后再喷施1次;或用3%天然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800~1200倍液喷施,视虫情可再次喷施1次。
⑥根瘤病。对可疑植株、插穗可用1%硫酸铜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田间植株在病瘤长到黄豆粒大小时要刮除病瘤,刮后伤口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硫酸铜100倍液外涂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