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浦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为例

2023-02-22张术霞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1期
关键词:社区建设

■ 张术霞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青浦区计划用3年的时间建成300家左右的社区中心,实现新时代幸福社区村居全覆盖。建设新时代幸福社区,是青浦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神要求和市委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创新,是青浦创新基层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更是青浦在承接两大国家战略框架下自觉行动、率先示范的战略举措。

一、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成效和主要做法

(一)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成效

2021年3月19日明确年度试点计划以来,幸福社区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区11个街镇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既符合幸福社区建设理念,又各具特色的45家社区中心,还有30家社区中心正在加速推进建设,一批社区中心正在筹备启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为民服务能级得到有效提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4大类31项区级部门管理服务资源下沉社区,“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站点、智能工具箱、慈善幸福购智能机、快递机器人、健康驿站等一批便民利民服务已在社区中心落地。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服务需求,结合社区中心的区位特点、空间布局、需求结构,因地制宜探索出多样化、各具特色的幸福社区功能和应用场景,如在社区中心创设共享工位、共享会议室、共享自习室、综合教学点、老人助餐点、便民理发室、儿童活动室等一批新的公共服务产品,提升了社区公共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用户“黏性”。40多个幸福社区,将原有的办公空间还给人民群众,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共客厅”,社区养老、康复健身、文化娱乐等各类嵌入式服务定期开展,让社区不仅成为群众生活的家园,更是心灵的家园、精神的家园。除此以外,青浦区还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布局,建成了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广场、篮球场、小型室内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让百姓充分享受“十五分钟”生活圈的便捷高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二是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正在逐步构建。通过“幸福共建”计划的实施,一大批青年党员、社区志愿者、优质社会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团达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等多元主体正在参与幸福社区共建。“幸福合伙人”培育计划、“幸福课堂”主题活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幸福火种”计划等一批全新的机制创新载体不断涌现。

(二)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新局面。区委专门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导小组,推动形成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推进办公室三级指挥体系。定期召开新时代幸福社区推进大会,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新时代幸福社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形成了“两核六化”幸福社区建设整体工作架构。把建设安全、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温暖港湾作为核心理念,把提升党组织领导力和水平作为核心战略,推动社区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变,社区服务项目向标准化共享化转变,社区发展向精致化现代化转变。

二是细化工作举措,确保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有成效。坚持分步实施。第一步是打造线上线下两大融合发展的枢纽平台,线下打造社区中心实体平台,线上打造“幸福云”智慧社区全景应用系统网络平台;第二步是建立社区社会两大融合支撑的服务体系,建立以线下社区中心为核心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和以线上社区中心为平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三步是构建共建共治两大融合共进的治理格局,健全“高质量”社区共建格局和“高效能”社区共治格局。

坚持样板先行,将幸福社区建设分为过渡型、标准型和示范型分批推进。首批选取11个街镇的20个各具特色的社区中心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幸福社区先行示范样板,形成若干幸福社区建设示范精品。在此基础上,深入总结首批20家试点社区创建的有益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规范,以点带面、逐步启动,推广至其他社区(村居),最终实现幸福社区建设全覆盖。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新突破。加快推动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造线上版的“超级社区中心”。围绕“幸福云”智慧社区全景应用平台,系统布局全自动社区办公、全民化社区共治、全要素社区管理、全景式社区服务四大系统。加快构建以社区中心为主体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和“15分钟生活圈”。根据老旧小区、乡村振兴、大型居住区、国际化社区等不同社区特点,积极探索产业社区、商业社区等不同形态幸福社区实体阵地布局,形成功能互补、相互融合、全面覆盖的“居村+楼宇”幸福社区实体阵地。着力推进“四化改革”,即社区运转模式去行政化、社区服务功能高集成化、社区生活方式泛智能化、社区干部队伍准职业化。着力打造“八大功能”,即党的建设、宣传文化、综合服务、平安管理、经济发展、农村建设、物业治理、矛盾调处。着力创设“六大机制”,即综合服务机制、资源下沉机制、活动策划机制、产业发展机制、集中考核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在整体提升服务效能的基础上,城市社区更加强化物业治理,农村社区更加强化经济发展。

四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构建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新格局。聚焦构建共进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启动六大“幸福共建”计划,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实施“幸福火种”计划,积极引导青年党员参加社区治理;实施“幸福志愿”计划,积极搭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实施“幸福社团”计划,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社会组织、社区活动团队和社团达人;实施“幸福合伙人”计划,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幸福社区共建;聘请“幸福规划师”,积极吸引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策划实施“幸福邻里”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社区课堂、社区运动会、社区音乐节、社区公益等富有社区特色的活动形式,强化家园共同体意识,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的困难与挑战

(一)社区服务功能与居民需求尚有差距

一是服务供需匹配度有待提升。由于受到时间和财力的限制,只能以基本公共服务平均覆盖为主,尚未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体做到精细化服务供给全覆盖。例如,在满足社区养老、医疗保障、困难群众帮扶、残疾人就业、居民精神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供给尚且不足。二是公共服务产品的利用率有待提升。新时代幸福社区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抓手,打造了共享会议室、综合教学点、儿童活动室等诸多公共服务空间,但部分公共服务产品的利用率并不高。比如,一网通办、智慧健康驿站等智能化设备,对使用对象的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有一定要求,而基层社区多是老年人,不太善于使用智能化产品,导致此类服务产品的作用发挥受限。

(二)幸福社区创建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人员配备捉襟见肘。比如,已基本建成使用的新塘浦社区中心,在编人员仅有5人,在做好居委会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在维持幸福社区功能运作方面压力较大。二是专业类人才队伍有待培养。受农村社区发展空间的局限,对治理专业人才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吸引力度不大。参与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的虽有各部门、各条线人员,但受到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较少,社区治理类专业人才短缺。“幸福云”智慧社区全景应用系统的开发,对社区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队伍的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幸福社区创建质量和服务效能。

(三)社区活动运行经费来源较为单一

尽管一直在倡导社区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但目前来看,幸福社区建设资金的供给和运作方式较为单一。幸福社区建设的资金供给主要依靠区财政和镇财政,其他治理主体投入资金较少。但是,为提升服务效能,幸福社区每周要开展数次、每月开展数十次不等的活动,活动支出大大增加,导致每月社区中心的水电费、电子设备采购费及各类活动经费均存在很大缺口,反过来又制约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社区居民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有待提升。目前来看,社区居民多喜欢参与文娱宣教类社区活动,但不愿意参与社区治理具体事务,存在社区居民自治事务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等问题。有的居民甚至认为幸福社区建设本应是政府的事情,与自身无关。这直接导致幸福社区自治管理的低效与弱化。二是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和机制有待健全。在幸福社区建设或社区治理过程中,往往是管理部门觉得有必要时才召集居民代表开会,居民代表只是被动地听从安排、完成任务,大大影响了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社区“达人”、志愿者、幸福合伙人队伍有待挖掘。对社区“达人”、志愿者、幸福合伙人的挖掘还处于初始阶段,群众急需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合伙人较为缺失。

三、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参与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四方。要始终把党建统领作为贯穿幸福社区建设的主轴主线,坚持统筹推进、以上率下,推动各条线力量整合、资源下沉,确保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到哪里,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项目资金、指导服务就配套到哪里,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强大动能。深化创新社区网格化党建和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作用,持续推进街镇以及居村与驻区单位等共建共治。探索建立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青年党员常态化志愿服务队。积极推动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主动参与幸福社区建设,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党建引领,把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青年党员、居民群众、社区达人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二)对接居民需求,补齐民生短板

要精准把握需求,补齐短板,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在急需惠民项目上下功夫。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善抓痛点、精选项目,精准解决居民所盼所求,如健康养老、就业医疗等需求。二是在社区服务功能便捷上做文章。要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如老人日托、事务代办、物业保修、家政服务、矛盾调处等多层面服务,打造“一体化”“一站式”“集成化”“便捷化”的社区服务综合体,让社区中心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便利店”。三是在扶贫帮困、互济互助上想办法。提倡邻里守望,弱有所扶,难有人帮,互帮互助,构建幸福社区和谐大家庭。四是在提升社区品位上动脑筋。合理配置街头绿地、体育场馆、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友好、安全、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持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幸福社区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对外,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广泛吸引知识层次高、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治理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幸福社区建设中来。对内,一是进行人才深“挖”。从本地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中深挖社区治理“达人”,并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对表现优秀的可吸纳到居村“两委”班子中。同时,鼓励街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到居村“两委”交流任职,充分发挥基层带头人的“头雁效应”。二是进行人才广“育”。加大对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幸福合伙人等群体的培养力度,将幸福社区建设队伍纳入区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人才队伍发展专项规划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专业化队伍。三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稳步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拓宽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打造社区人才新高地。

(四)强化机制创新,推动资源聚合

加强资源聚合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有力保障。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幸福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建立区、街镇、居(村)上下贯通,各条线部门左右协同的平台机制,集成各类社区治理资源,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区、街镇、居村三级工作特点,区级职能部门着力加强常态化下沉管理服务资源工作机制,街镇着力加强“沙漏型”资源集成分配机制,居村着力加强公共产品集成供给工作机制,同心聚力推动农村社区治理与城市社区治理同频共振、融合提升。二是建立各类管理服务资源向社区汇聚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扩大社区服务资源导入,确保幸福社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总之,做好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源源不断地把“幸福”送到老百姓的身边,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到百姓心坎上,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猜你喜欢

社区建设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影像社区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