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难点与对策
2023-02-22刘艳通号长沙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文/刘艳(通号(长沙)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在经济快速进步、社会加速发展的当下,企业的发展空间拓展,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渠道拓宽,想要增强竞争力,就需要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1]。财务内部控制能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的财务问题,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降低风险对国有企业产生的消极及不利影响。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的应用过程中,存在意识缺乏、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部分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取文献法等方式,分析和研究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对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增强国有企业整体工作效力具有实践意义。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等方式,提高财务控制力度。财务内部控制需要清晰界定财务职权,确保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同时,需要明确企业的资产数量,详细地记录资产的流动与转让,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2]。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完善监督体系,职权分明,形成互相约束、互相监督的良好环境,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企业完善现有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制度作为基础提升控制效果,当前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我国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国有企业需要将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以此来应对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3]。在控制、评价及监督的过程中,可以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现有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制度能够覆盖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使企业发展中的多个工作流程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管理风险,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增强。
(二)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需要真实可靠,以此来辅助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财务信息能够将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并且可以将企业目前的综合实力进行集中统计,并提出报告[4]。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增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有助于及时评估和准确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把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潜在风险进行主动识别和评估,并积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降低企业由于制度不完善或制度执行缺陷产生的风险,协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整体风险状况,为管理层制定战略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当前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难点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国有企业财务内控实践中,应当提升职工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内部控制措施[5]。但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未深入全面地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不重视内部控制,未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一是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重视度不够。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收入没有太大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也容易出现重生产与销售环节、轻财务环节内部管理的倾向,没有对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给予更多人力、物力的支持,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面临专业人员不足、控制措施不够深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受限等问题。很多国企员工也认为,财务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内容,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无关。二是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企业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少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不能真正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虽然企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但未严格执行到位,导致内部控制过于形式化,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范与管理。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有许多企业都较为重视内部控制,但是就当下来说,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不能覆盖业务管理的需要,比如部分国有企业为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开拓境外业务,但未建立境外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部分国有企业在生产淡季接受非主业相关的业务,但未建立该业务相关的财务核算及成本管理办法。二是内控制度体系结构与层次不符,比如内控制度中既有《财务管理办法》又有《财务资金管理办法》,层次不清晰,甚至两个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存在“相互打架”的情况,导致相关职工无法按照制度进行工作。三是制度条款文字表述不严谨,存在制度内容与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不相符,与公司章程不一致的现象。四是制度的操作性不强。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自己企业的特点,存在照搬照抄上级单位已有制度的情况,许多制度与原则都不够精细,不够具体,导致实际工作无法提升效果;一些企业的传统制度一直被沿用,未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修订,没有联系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更新;很多制度的存在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未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制度不够健全,会导致企业发展活力降低,不但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无法推动企业积极转型。
(三)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宣贯和执行不到位
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是落实,设计合理且有效的制度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可以真正提升业务活动的质量。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财务制度流于形式,或应对上级检查,制度的落实不彻底,主要表现为一是重制定轻实施、重形式轻内容、重人治轻法治。制度印发之后,制度制定部门认为该工作终结,不跟进、不宣传,导致业务相关人员不知晓、不理解、不执行,制度的出台只是表面文章,流于形式,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部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权责不明,可能出现管理层超越权限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现象,或者受到诸多人为因素影响,难以平衡多方利益,而导致企业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权责认定时,无法达成一致有效意见,一定程度上制约财务内控质量的提升[6]。三是未按照准则及制度的要求确认收入和成本,导致财务数据准确度低,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依靠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将影响国有企业领导层决策,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消极影响。
(四)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不到位
就目前而言,一些国有企业评价制度有所缺乏。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内控评价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工作不到位,不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
一是部分国有企业未全面深入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自我评价工作力度不足、质量不高,导致很多控制环节的设计缺陷及执行缺陷未能及时发现,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是部分国有企业对其所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未实现全覆盖,监督评价力度不够。监督检查不全面,无法体现公司内控整体情况,部分子公司的内控缺陷未能及时发现,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完整、不具有的代表性,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建议,导致制度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五)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部分国有企业各部门协作能力较差,不能及时地展开部门间沟通,一旦出现问题,难以通过部门间的合作来解决。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激励机制,内控执行的好与坏没有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
首先,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完全理解企业执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将财务内部控制当作一种形式化的管理方式;其次,没有将财务内部控制与对企业员工的奖惩联系在一起,可能导致财务内控缺乏约束性,员工缺乏主观能动性。
四、针对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
首先,强化财务合规管理,充分发挥领导人带头作用。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依法依规、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严格监督考核、优化工作环节,确定各个岗位的权力与责任,使企业加强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规避风险能力,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实时预测和控制,完成整个企业向风险内控方面的转变提升。
其次,内控工作要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认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级组织和业务环节,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带头作用,以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带动国有企业其他工作人员,让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管理人员的引导下,更加注重成本管理、预算等财务内部控制。同时,需要强化内部控制的过程控制,使其与企业实际活动相融合,从具体细节着手,各部门各岗位主动配合,增加财务内控执行力。
(二)完善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需要完善决策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更加明确的分配总经理与董事会之间权责,完善权责制约机制,使企业经营发展内部环境更加稳定,使制度更加符合需求,推动企业健康进步。其次,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全面覆盖业务管理的需要。财务内控制度要依照《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及业务管理需要,确保制度在设计层面不存在缺陷。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时,一是要遵循合法性原则,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合法合规范围内制定适合本企业能够真正有效实施的制度;二是应当满足整体性原则的要求,财务会计工作的多层面需要满足,不但应当与企业的规划相适应,也应当考虑到企业短期的目标,不仅如此,还需要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适应;三是要遵循重要性性原则,重点关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容易出现舞弊和错误的风险点,制定切实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及控制点;四是要遵循一贯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五是要遵循适用性原则,财务内控制度与上级单位制度保持上下贯通,同时也不能“上下一般粗”,要适用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六是要更加充分的考虑宏观经济政策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同时,建立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根据企业规定对各个岗位的权责范围进行分析,规范审核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实行集体决策与联签制度。
(三)注重财务内控制度的宣贯和监督评价
严格落实各项财务制度的评审和宣贯工作,制度印发后,加强宣贯强度,让制度能够与企业实际情况更相适应,减少企业与制度之间的差异,保持一致。完善财务内控监督机制,在企业全面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围绕财务管理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认真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监督执行情况,对较为关键的岗位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逐步实现对财务内控涉及的业务活动和控制措施的持续性监管。一是强化经费支出审批,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做到严格全口径资金管理,明确各类支出业务事项的归口管理部门及职责,实施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二是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严格履行资产处置流程,切实做到科学配置资产、有效使用资产、规范处置资产;三是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管控,做到重视重大项目凝练工作、提前谋划并凝练好重大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规范申报项目投资渠道、严格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建立项目审计机制;四是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强化重点环节管理[7]。
(四)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奖惩机制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活动每个关键环节的特点,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使得内控制度从制定到执行再到奖惩有机运转起来,真正实现事前有制度、执行有监督、结果有奖惩。奖惩机制能够激发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更好地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内控执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此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与效果。
首先,完善企业审计组织体系,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内审机构及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定期公示财务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较好的部门及员工,让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如各单位(部门或项目)费用报销及时性、预算执行情况、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情况等。同时,让关联部门及关键岗位人员参与财务控制流程的制定,并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与奖励体系,提升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差旅费管理办法、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办法、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制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同时,需要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国有企业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持续健康运转。本论文针对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国有企业需要提升全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知、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注重财务内控制度的宣贯和执行情况的监管、完善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以此来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