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信息时代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

2023-02-22王春立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和体育局招生办公室

财会学习 2023年1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王春立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和体育局招生办公室

引言

在我国,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会计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革新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会计风险。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优化传统的会计模式,使会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防范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降低会计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信息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提高单位内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仅依靠人力进行数据核算与汇总,由于会计核算过程较复杂,往往会存在人为误差。在信息时代下,大部分行政会计单位已经逐渐加强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实现了数据共享,提高了会计数据核算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设置相关权限,保障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与真实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加强业务部门数据与财务系统数据的融合,拓宽会计信息数据的来源渠道,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而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保证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信息的数量大幅度上涨,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逐渐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解除了传统会计工作方式的限制,减少了会计工作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优化了传统的会计工作环节,从根本上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信息化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能够减轻会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保证会计工作者能够参与到会计数据分析、决策与管理中,从根本上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共享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工作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平台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有效避免部门间信息孤岛的现象,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有效性。例如,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环节,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网络采购平台,能够拓宽采购渠道,实现对供应商的实时跟踪,进而分析商品的性价比、质量、认可度,保障了固定资产的高质量采购提供,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收益。

(四)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水平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共服务的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会计风险。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实现会计数据共享,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单位内部存在的会计风险,通过对会计风险进行分析与汇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从根本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其稳定发展。

二、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一)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不充分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者与会计人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会计电算化与信息化的概念混淆。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者并没有改革与创新会计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将会计核算信息处理视为工作重点,没有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且工作流程不规范,不利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除此之外,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单位内部信息化资源相对不足,且硬件设备过于落后,无法保障信息技术的实施效果,从而引发相关的会计风险。

(二)无法保障网络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化的全面覆盖成为可能。在会计工作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将会计信息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上,将传统的线下办公转变为线上办公,解除传统工作模式的限制,进一步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与公开性的特点,在开展会计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各种未知的风险。例如,网络病毒、恶意插件、木马病毒等不良程序,会侵害会计信息共享平台,无法保障会计工作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甚至出现信息泄露、数据缺失的现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三)监管力度不足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无法规范会计工作流程,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一方面,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不足,导致工作作风自由散漫,甚至出现数据篡改、核算失误的现象;另一方面,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会计监管方式过于落后,难以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与规范。从具体情况来看,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加强了对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视,但是对不同业务部门没有根据业务特点选择科学的会计监管方法,监管方式不明确,难以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与风险。同时,当发现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制定可行的加强措施,直接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四)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来说,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将会计工作者的精力置于会计协作与管理中。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信息化处于建设初期,内控机制尚不完善,无法为会计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工作内容和具体职责不明确,并且对会计软件的管理与控制不严格,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精确性,无法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五)会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不足

通常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固有的行业属性,单位内一般存在会计岗位编制,人员流动性比较弱,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转变工作模式的难度较大。从人员因素导致的会计风险来看,基本分为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和个人素质差两种。数据表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人员大部分并非会计专业人才,其专业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差,很难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会计工作者存在老龄化问题,缺乏创新意识,会计人员对网络、计算机、金融方面的认知不全面,严重制约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另外,由于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某些会计工作者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会对会计数据进行复制、删减,造成信息失真的现象,难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安全,对单位的健康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六)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数据表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者没有树立会计风险意识,难以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一部分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比较薄弱,会计核算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工作过程不规范。其次,某些会计工作者的会计风险意识不足,没有制定会计风险防范制度,会计风险防范水平较低。最后,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与审核管理工作时,缺乏独立性,为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带来了相关的风险与隐患。

三、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防范会计风险的策略

(一)提升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

在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充分理解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方案,推动事业单位内会计工作与信息管理工作的融合发展。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监管,规范会计工作流程,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不足并反馈到管理层,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资源的投入,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升级,优化相关硬件设备,进而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型。

(二)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现阶段,在我国信息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设置相关防护软件,提高会计信息平台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会计风险,为会计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制定安全措施,利用防火墙等高防护水平的方式,全面保护单位的会计信息。例如,可以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相关权限,及时做好数据信息备份,避免会计数据篡改或信息泄露的情况发生,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提供保障。第二,要对防护软件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新病毒库,保证防护手段的有效性。第三,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优化会计岗位设置,对财务数据开展定期审核与查验,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第四,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数据异常反馈程序,避免数据输入误差,及时发现信息系统的数据变动,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除了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还应该建立相关监督与管理制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会计监督与管理机构。只有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才能充分发挥监管制度的作用,明确监督与管理内容,开展实施监督,及时发现会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会计风险。其次,要选择合理的会计监管方式。不同部门会计工作的重点存在差异性,所以要针对部门工作特点,选择适合的会计监管方式,加强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监管能力,及时发现相关缺陷与问题。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对各种类型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监管人员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合理选择解决措施,减少会计风险带来的危害。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会计风险反馈制度,充分展现出信息时代下会计工作过程中的风险与问题,明确风险防控流程,制定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从整体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防控能力,推动其长远发展。

(四)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完成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其内控能力。在内控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立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杜绝不相容岗位工作人员随意访问的情况。与此同时,还需要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电子档案的应用,促进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融合发展,保障单位内部的档案信息安全。此外,辅助制度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责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的建立与落实,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保证会计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开展,提高会计风险防控机制的科学性,从根本上实现会计信息与数据的资源共享。

(五)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单位管理层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关注,培养会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首先,单位内部需要定期开展会计培训会,邀请会计专家开展教育讲座,帮助会计人员学习先进的会计知识,同时为会计人员提供丰富的外出学习机会,加强与优秀企业的联系,提升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建立高质量的会计人才队伍。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招聘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招聘工作时,不仅要对应聘人员的会计知识进行考查,还需要对个人素养、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利用笔试和面试结合的形式,选择适合单位发展的高质量会计人才,同时做好入职前的培训工作。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应该建立相关绩效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养成积极的工作作风,提高会计工作信息建设的规范性与高效性,进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六)树立会计风险防范意识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会计风险逐渐暴露出来,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与认知,直接决定了单位整体的会计风险防控水平。因此,单位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防范的重视,为业务部门以及会计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学习财务制度与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相关规定与法律法规,保证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保障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并增强风险意识,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建设引起的会计风险,提高各项工作环节的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责任落实制度,将风险与责任精确划分到个人,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为其健康发展奠基。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但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部分会计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重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与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提高风险防控水平,降低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会计工作在网购浪潮下迎来的挑战与策略调整方案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