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基调:稳中求进!专家: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
2023-02-22
2022 年12 月15 日—16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强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五大工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爬坡过坎有底气、行稳致远有信心。多位经济专家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着眼长远,在全球经济深陷衰退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要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发挥各类政策合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护航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韩文秀: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而我国经济可能总体回升,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的轨迹。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退税缓税,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支持扩大有效投资,通过专项再贷款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推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利用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增加专项债发行,提前下达部分2023 年专项债的限额,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金融16 条等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下一步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显现。今年还要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出台一些新政策、新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发力,将积极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扎实做好利用外资的各项工作,首先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国际投资者在全球开展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各个国家营商环境的投票。要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壁垒,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把我们国家的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发展前景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吸引更多更高质量外资。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
恢复和扩大消费要从细微处着力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从细微之处着力。第一,要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第二,释放出行消费的潜力,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便利二手车交易。第三,积极发展服务消费,要大力培育发展养老育幼、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第四,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第五,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
充分利用“创造性破坏”的新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对2023 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战略判断,是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需求、供给、人力等多项优势,加上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在经济发展遭遇周期性的短期冲击之后,会产生“时滞效应”或“疤痕效应”,即把危机时期遭遇的冲击变成常态,具体存在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回归常规轨道后,前期冲击导致供应链受损害、市场主体经营困难等,这会产生一定的时滞效应,制约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减少未来的增长能力和保障能力。对此,可通过经济发展韧性来避免。二是延续疫情前的发展轨道。这比第一种情形要好一些,但不要浪费一次危机给经济结构带来的格局变化。如果没有利用格局就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付出的代价就白费了。三是充分利用“创造性破坏”造成的新格局。比如产业升级要充分发挥出“创造性破坏”优胜劣汰的功能,把“破坏”转化为“创造”,淘汰落后的夕阳产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
进一步疏通民营经济发展堵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的表述更加坚决、明确,这对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非常及时且关键,是为了要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疏通堵点。
从长期存在的“隐疾”看,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缺技术、缺资金、缺底气”的“三缺”弱项。这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技术创新投入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长期偏高,一些隐性壁垒仍不同程度存在,削弱了其在市场中放手一搏的底气和勇气。
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要优化和改善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在制度上,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法律上,要为民营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政策上,要从“三缺”问题着手,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