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中国军力报告》的缘起、现状及启示

2023-02-21谢文涛

军事文摘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军力报告战略

谢文涛

美国防部于2022年11月29日发布《2022年度中国军事和安全发展报告》(通常称为《中国军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此次报告用6个章节和3个专题涵盖中国军队2021年度全部及2022年部分重点事件,阐释中国军事战略和政策,陈述中国当前活动和作战能力,并评价中国军队未来的军事现代化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历来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和舆论斗争的缩影,在拜登政府刚在10月同时发布《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政策》《核态势评估报告》3份战略级报告的背景下,其政治工具作用和舆论筹码的作用愈发明显。本文从探究《报告》缘起出发,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话语逻辑和宣传重点,考量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战略企图,为稳健应对美国的话题陷阱和捧杀提供有益思考。

美国发布《中国军力报告》的缘起

苏联解体,美国急于在全世界寻找“敌人”,以凝聚美国内部安全共识,迎合美军工复合体需求,维护美国绝对霸权,中国作为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国家,自然成为美国最大的“敌人”,《报告》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2007年《中国军力报告》封面

绝对安全观下的必然选择。美国的国家安全观是排他性、对抗性、二元论的绝对安全观。在此视角下,美国认为非盟友国家为维护自身安全而进行的合理军事力量建设和部署,也将直接威胁美国的生存安全。因此,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敌人”,将安全建立在“找到敌人,消灭敌人”的理念之上。苏联的崛起曾让美国焦虑不安,20世纪80年代,五角大楼曾接连10次发布苏联军力报告,直到苏联解体。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曾这样发问:“如果没有了外敌,美国将如何存续下去?”第三次台海危机后,亲台和反华调门甚嚣尘上,美国防部便以《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第1202款“有理有据”地发布了第一份《报告》,为国内反华鹰派制造中国威胁论提供最直接的舆论素材,企图明晰美国的外部威胁来源,凝聚美国内部共识,实现对其自身绝对安全的片面追求。

美五角大楼

军工复合体的战略需求。由美军、军工企业和部分国会议员组成的军工复合体是美战争经济学的代表势力,是美战争或军售的核心推动力。在特殊资本的推动下,美防务政策逐渐成为各方政治博弈和利益角逐的平台。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第1202款却规定,每份报告必须包含台湾海峡安全形势、中国对台战略以及相关军事部署规模。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报告》自然成为强化对台军售,影响国会预算的政治工具。虽然从第一份《报告》开始,对中国军力的评估与实际情况差异明显,其数据的真实性和陈述的客观性饱受质疑,但这丝毫未影响其作为美国制定对华政策、国会编制预算的法律基础。尽管在中美关系的不同时期,《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及重点会有所调整,但两岸实力失衡、北京以武慑独、中国全球野心等概念奠定了系列《报告》的政治基础,渲染威胁、鼓吹战争、加强军售、攫取利益已成为推动每份《报告》落地的底层逻辑。

护持全球霸权的路径依赖。美国曾以此类报告向苏联不断施压,逼迫其削减远程战略武器、中程杀伤性武器,本《报告》与对苏联的报告一脉相承,其形式和内容有诸多相似之处。一是维持《报告》外在形式的连续性,不断“敲打”竞争对手。通过“点名威胁”的方式施压对手,表现出对潜在竞争者的强硬立场,实现遏制和震慑并举的效果。二是保持《报告》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合理延续冷战思维。在对华基调不变的情况下,以零和思维为中国的军事战略和建设行为贴上“先发制人”的标签,暗示未来发展趋势必将向中国倾斜,为美国整军备战积累足够借口。三是构建《报告》对未来的验证性,主动争夺国际话语权。著名学者罗伯特·杰维斯认为,国际关系中存在认知相符现象,人们总是有保持自己原有认知的趋向,对不一致信息往往视而不见或曲解误断。美国通过系列《报告》不断塑造外界对中国军事建设和国防政策的认知,企图先声夺人抹黑中国和平发展,预测性分析下步军事战略方向,逼迫中国陷入无法解释的道义困境,从而形成话语权威,维护自身霸权形象。

大国竞争背景下的《中国军力报告》现状

特朗普政府用战略竞争重新定位美国对华政策,正式开启大国竞争时代。在此背景下的《报告》,通过聚焦重点领域、鼓吹中美军力失衡、曲解中国军事部署,重点炮制“中国的全球战略野心”观点,大肆渲染中国地缘安全威胁论调,为美国对华竞争大战略提供舆论支撑和法理依据。

突出力量规模对比,引导资源向相关作战概念投入。一是鼓吹中国舰艇数量,吸引关注。在2020年—2022年,美国连续抛出中国海军世界第一的说法博眼球,称中国海军拥有340艘各类舰艇,潜艇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有理有据”强调中国海军为世界规模最大海军,暗示美国对海军力量投入不足,无法支撑空海一体战、海上分布式作战等作战概念,难以遏制中国的全球投送力量行动,航行自由的主张亦无从谈起。二是突出中国空中优势,引发焦虑。2022年《报告》渲染中国空中力量有2800余架的总体规模和约2250架作战飞机,称中国空军已成为印太地区最大的空中作战力量,将严重威胁第一岛链内美国大型武器平台和核心装备的战场生存安全,从而影响美军联合作战弹性,导致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敏捷作战等重要概念缺乏关键节点支撑而无法实现,错过前期投入阶段遏制中国“侵略性”行为的最佳时间窗口。三是强调常规导弹赶超,宣传系统破坏能力。从2020年《报告》开始,称中国陆基弹道导弹在数量上已赶超美国,综合防空系统足够“稳健”和“冗余”。2022年《报告》指出中国导弹可快速覆盖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海目标,DF-27导弹具备洲际打击能力,可远程打击瘫痪美军C4ISR体系,破坏其最新马赛克战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2020年《中国军力报告》封面

渲染重点领域威胁,凝聚共识形成全政府竞争合力。政党交替没有改变美国对华竞争总体战略,全政府对华竞争的方式被拜登政府延续,《报告》泛化安全威胁使其成为加速全政府战略落地的催化剂。一是关注中国国防工业,强调美产业链保障能力的缺陷。2020年《报告》强调了中国不断增强的造船能力,2022年《报告》认为中国导弹生产能力可媲美其他顶级国际制造商,中国工业弹性可减少对外依赖。连续几年暗示单靠美军无法抑制中国战争潜力,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影响其国家安全,国防工业中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应放在最优先级。二是渲染中国颠覆性技术,突出美新质领域创新能力差距。2022年《报告》称,中国高超声速导弹技术的全方位超越,透露中国正在进行亚轨道高超声速轰炸系统实验,强调2021年中国“导弹发射135次,超过全世界其他地区总和”,特别是颠覆性技术普及化后将迫使美军军力部署继续后撤,意在说明美国缺乏科技实力的整体支持,更难保障美国复杂的海外利益需求。三是渲染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潜力,暗示美军种为利益各自为战的弊端。报告称整合和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解放军快速识别美军作战系统漏洞并发起精确打击,从而提高赢得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中国在智能化战争技术、太空和反太空等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的领域形成所要求的合力。意指美国需要打破军种部门间利益壁垒,提升美国自身融合效率。

2021年《中国军力报告》封面

曲解建设部署含义,迫使盟友伙伴为印太战略聚焦。印太战略是美国拉拢地区国家共同遏制中国的排他性区域政策,拜登政府在前任政府的基础上,提前解密新版《印太战略框架》,表现出美国战略界全力推进印太战略的决心,利用《报告》妖魔化中国实力恐吓队友,成为印太战略中的政治正确。一是指责中国扩核部署,危害地区安全稳定。2020年《报告》认为中国核武库五年内将增加到700枚,十年内将增加到1000枚,但到2022年却认为中国现有400枚,将在2035年迅速扩充到1500枚。《报告》还指责中国核能力发展超出防卫需求,“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将导致核恐慌,从而加深美盟友伙伴对美国延伸威慑的依赖,保证美印太战略在国家安全层面实现深度捆绑。二是曲解中国海外投资建设,意指中国“侵犯”主权。从2017年开始,《报告》不断指责中国将继续南海岛礁军事化,在吉布提基地后欲利用友邻国家扩大中国海外军事基地数量,抹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塑造中国资源掠夺者和经济殖民者形象。2022年重点强调中国的全球安全目标和印太地区以外的活动自由,将中国维护海外合法利益的行为描述为“对他国内政的干预”,以增加其他国家与中国合作的顾虑和恐惧,加深盟友对中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动机的怀疑。三是“批评”解放军的活动部署,渲染对台海的胁迫。《报告》指责解放军的在台湾海峡及周边的“挑衅和破坏”,增加“入侵台湾防空识别区”频次,批评“不安全”和“不专业”的行为已危及美盟友飞机和舰艇安全,暗示日常中国军事行动和战备建设具有严重安全隐患,“步步紧逼”的行为会不断加大对台湾地区及周边国家“军事胁迫”,实现利用台海动向引导盟友伙伴紧跟美印太战略步伐。

2022年《中国军力报告》封面

启 示

《报告》作为美国内政治博弈的产物,对中美关系大局影响有限,兰德公司、美国外交协会等智库由于质疑其真实性,都发布过自己的《中国军力报告》。对于造谣和捧杀,中国没有必要过度反应,但应该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输出公共产品、坚持军事透明、积极沟通交流,摆脱美国塑造的“人设”,以更加坚定和自信的姿态发展中国特色军事力量。

保持战略定力,不偏不倚走好自己的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东升西降是未来趋势,但西强东弱是现有态势,美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一样,都值得我们保持警惕。一方面,客观评价自身发展成就,不被外界杂音所干扰。虽然中国军队改革和力量发展近年来突飞猛进,但在总体上与美军仍有差距,2022年《报告》在吹捧解放军的同时,罕见地指出“中国在第一岛链外开展反进入的联合作战能力处于初级阶段,执行拒止任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理性分析强敌综合实力,扬长避短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报告》中提到的高超声速导弹、定向能武器、反卫星武器等新兴技术装备,可以形成战场中的非对称优势,实现破坏系统战的效果,美军对其现有作战体系漏洞和短板的重视,是我方下步发展的有益参考。

美国防部网站发布《报告》的网页

美军战机大象漫步

重视对外交流,不卑不亢讲好自己的理。人们对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影响后来获得新信息的解释,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首因效应”。美国作为能够主导国际话语体系的国家,对重大政治事件先声夺人的阐述主动塑造了国际社会的认知,我应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主动作为。美国积极展示中国军事力量的“画像”。近年来,我国主动发布国防、和平发展、航天、极地战略等白皮书,及时、准确、有力的反击负面叙事,防止对美国一家之言的偏听偏信,回应了国际关切和外界质疑,提高了军事建设透明度,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军队形象,塑造了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可见,消除外界对中国军事建设的负面认知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提升发声渠道的权威性,使外界理解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丰富信息来源提升化解对中国军队发展的顾虑,才能塑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防政策的认同。

承担国际责任,不折不扣做好自己的事。拜登政府转变特朗普政府单边遏制及逆全球化举措,表面回归多边主义,实为以有限多边主义联合盟友主导构建反华包围圈,牵引中美关系从高频贸易摩擦转向全方位战略竞争。对此,我应利用一切可能的国际交流和行动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深化安全合作淡化疑虑分歧,增强战略互信。立足现有的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雅加达国际防务对话、首尔防务对话、莫斯科防务对话等安全合作平台和机制,广泛开展防务沟通,争取管控分歧、消除风险,推动妥善处理领土主权争端;推动安全合作,深化构建亚太安全合作、上合组织等区域性安全框架,打造区域互通互信的样板,打消周边国家的敌意和顾虑。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输出公共产品。解放军担当大国军队责任,不断提供国际公共服务,近年来有海军和平方舟号访问印尼并提供医疗服务,空军两架运-20飞机赴汤加运送救灾物资,中国陆军30年间派出5万余人次参与维和,在中国军事影响力越来越强的背景下,这一做法要长期坚持,保证解决问题有中国方案,维护和平有中国力量,以实际行动和成果赢得国际社会信任。

猜你喜欢

中国军力报告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本期导读
美报告揣测解放军“着眼台湾”
战略
战略
报告
报告
报告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