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实证分析

2023-02-21营计德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研究

营计德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青岛 266100)

0 引言

当期,逆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剧,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更是使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逐渐严峻。“双循环”的发展要求也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从“双循环”的“逐步形成”到“加快形成”这一表述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在面临复杂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同时,也背负着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紧迫性压力。这意味着,在疫情冲击下的外循环发展存在暂时性受阻时,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内循环更需要被高度重视。

现如今,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深入探讨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对于有效落实海洋强国战略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言十分关键。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中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来剖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关键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选取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地理位置将其划分为3个代表性地区,即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此外,本研究还对现阶段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发展不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性地阐述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在趋势。这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 文献综述

与本研究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与我国海洋经济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和研究。

诸多学者对可能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多样化的分类,并对其实际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现有研究的主要结论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1)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发展潜力、科技水平以及地域因素是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几类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海洋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层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潜力对其海洋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1]。地域因素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在拥有优良海洋资源的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助力引擎作用突出[2]。此外,科技水平的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近年来尤为显著,并逐渐成为影响海洋经济长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3]。

(2)在主要研究方法层面,空间面板模型、主成分分析法以及RESSIC 框架法被诸多研究所青睐[4-7]。洪绵绵[5]在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发现自然禀赋和劳动力水平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增长具有极大的正向推动作用。

(3)也有研究在海洋经济效率以及生态环境层面对可能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确实存在空间异质性,因地理距离的存在显示出空间溢出效应[8]。注重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的提升对于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9]。

第二类是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路径和前景的文献和研究。

新时代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前景得到了广泛关注,海洋经济的发展动力机制以及协调动态模式探讨是实现我国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环[10-11]。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径环节,有关其动力机制维度的课题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影响、金融手段支撑以及科技水平进步等方面。

(1)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生态环境恶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逐渐减弱,这得益于我国对环境保护措施的严格执行[12]。

(2)在金融手段支撑层面,若干研究证明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且我国海洋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13-14]。

(3)在科技水平层面,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型因素[15-16]。与此同时,在海洋经济发展动态层面的研究显示,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和海洋文化产业均与海洋产业结构的进化之间产生了和谐的互动[17-18]。

有关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的研究大多将视线聚焦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愈发关注海洋经济的质量效益发展[19]。此外,也有部分研究将目光转向国际视野,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会随着“一带一路”等新的发展契机而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21]。

2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2.1.1 海洋生产总值层面

图1反映了2006—202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06—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由20 985亿元逐步攀升至89 415亿元,增长十分迅速。图1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出现突发性的跌落,这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所致。不仅是在海洋经济层面,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均造成了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我国海洋经济仍然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仅仅一年的时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便恢复至疫情前的发展水平并呈现赶超趋势。

图1 2006—202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Fig.1 China's gross marine product from 2006 to 2021

2.1.2 主要海洋产业层面

图2反映了2008—2021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增量变化。可以发现,与图1所示的结果类似,除2020年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出现短暂性的增量值跌落以外,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态势也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第二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就彰显出强劲的恢复能力。尤其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海洋渔业等关键性海洋产业,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潜力。

图2 2008—2021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增量变化Fig.2 Output increment of major marine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21

2.1.3 分产业海洋产值层面

图3反映了2006—2021年我国分产业海洋经济增值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与国内经济大环境一致,现阶段海洋经济的发展主力也已经逐渐转移到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遥遥领先,发展势头猛烈,发展潜力不容小觑,这集中体现了海洋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果能够保持海洋第三产业的现有发展态势,在抓住海洋产业分布转移的发展机遇的同时,着力实现对海洋第三产业质量结构的优化,就能够持续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赋能。当然,对于海洋第一产业以及海洋第二产业来说,其依然是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要持续重视海洋第一产业和海洋第二产业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原有加成作用,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

图3 2006—2021年我国分产业海洋经济增值Fig.3 China's marine economic value added by industries from 2006 to 2021

2.1.4 分区域海洋生产总值层面

图4 反映了2006—2021年我国分区域海洋生产总值情况。从总体发展势头来分析,三大经济圈的海洋经济发展特征类似,均呈现海洋生产总值持续上升的发展状态。但是近3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要远远超过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与各级地方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密切相关。

图4 2006—2021年我国分区域海洋生产总值Fig.4 China's subregional gross marine product from 2006 to 2021

2.2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结果

本部分希望获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发展特征。因此,本研究选择以基于Cite Space计量分析的知识图谱为切入点,初步厘清并提炼现有的有关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的集中关注点。从各学者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倾向出发,有利于更加完整地归纳总结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特征。

2.2.1 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与本研究相关一组文献中,通过统计其关键词两两之间在同组的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便可形成一个由所列文献关键词对所组成的集合,从而有效地确定该文献组所代表学科中各个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22-23]。这是关键词共现图谱的计算和运行原理。

本研究以海洋经济发展为文献收集的落脚点,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所获文献组的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得到如图5所示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其中,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不难发现,图中连接节点大多围绕“影响因素”“沿海区域”“海洋产业”“权重矩阵”“时空差异”以及“海洋发展”等主要关键词展开,说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这些关键词联系比较紧密,这也是本研究论证的关键内容。此外,在发散的其他节点中,还存在“时空演进”“路径选择”“金融支持”等关键词,说明在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中,也需要地理以及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辅助,才能使研究成果更具有说服力。

2.2.2 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聚类

基于以上对所选文献组的关键词分析,本研究继续根据Cite Space算法要求将关系紧密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如图6所示的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在图6中,一共出现了3类关键词聚类,主要包括“影响因素”“路径选择”和“海洋产业”等。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的计算结果与图5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计算结果在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时,也体现了部分新的关键词特征,充分证明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作为本研究高度关注的重点,在所列研究中出现的频次较高。

图5 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Fig.5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atlas of marine economic eevelopment

图6 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Fig.6 Keyword cluster analysis atlas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2.2.3 海洋经济发展的时间线图谱

最后,本研究希望获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侧重点是否会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差异。故在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的基础上,继续将其按照时间线划分,绘制并得到图7 所示的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从图7中可以发现,2016年是海洋经济研究发文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有关海洋经济的研究热点范围也呈现异常集聚的状态,这表示着学术界对海洋经济课题的关注度随着海洋经济的实际发展同步上升,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海洋经济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

图7 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Fig.7 Key words timeline map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2.2.4 我国休闲海洋经济发展特征

2.2.4.1 地域差异明显

地域差异性和区域不平衡性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存在,分布在多个不同产业和领域,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这是由我国所拥有的地形地貌特征所决定的。作为沿海地区主要经济带,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这也是本研究选择这3个主要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层面进行分析,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呈现“东部沿海地区最发达,中部发展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最弱”的差异化层级特点,发展水平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级递减。除此之外,各省域的发展水平也不平均且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这一特征也可从知识图谱的“时空差异”等关键词中得到体现。在其他内陆城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更是受到地理条件的长期制约。

2.2.4.2 表现形式多样

“海洋产业”这一关键词在知识图谱中出现多次,从侧面证明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特征。结合图2所示的2008—2021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增量数据可以得出,我国海洋经济的实际表现形式十分丰富。举例来说,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休闲渔业,作为传统渔业与现代旅游业多维度结合的产物,已经逐渐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其在不同市场背景下可能还包括餐饮业、服务业等,自然而然具备多重产业聚集的特征,因此休闲渔业本身也可演化出更多样的表现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不断更新,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必然会演化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型模式。

3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变量与数据

3.1.1 模型设定

为检验各类影响因素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建立如下所示的固定效应模型。

式中:Quait为模型1 的被解释变量,反映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参数γ为本研究关注的研究重点,即文章所涉各类影响因素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所产生影响的真实反映。X′it包含文章所选的一组与本研究高度相关的控制变量。为了进一步识别部分可能因国际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周期而存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加入一系列年度虚拟变量Dt。同时,考虑到中国各地区间仍存在诸多异质性因素可能会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故在公式中进一步加入反映非时变异质性特征的效应项ui。最后,εit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3.1.2 变量构建与数据处理

3.1.2.1 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体系构建

在模型设定时,Quait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具体代表我国海洋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本研究选择使用加权法构建相关评价体系的方式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算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变量构建方式如下:

式中:Qij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数;wj为设定条件下的指标权重;xij为设顶指标的标准值;n为模型设定下各个层级的实际指标数。该公式所包含的各个变量的具体设定如表1 所示。

表1 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Table 1 Construction of indicator system for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该评价指标体系中所使用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21《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控制变量主要来源于国泰安区域经济数据库。结合研究内容所需变量涉及的所有数据库信息,为保证完整数据集的齐整性,最终选取2006—2017年这一区间内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经过加权测算,得出2006—2017年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如下。在后续的实证检验环节,该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将作为模型1 的被解释变量参与测算。

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示三大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将表2的测度数据转化为图8所示的折线图。可以发现,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走势较为一致,均呈现增长的发展状态,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三者之首,这与苏浙沪地区长久以来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其他二者而言相对落后。

表2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数Table 2 China's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dex

图8 2006—2017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Fig.8 Measure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from 2006 to 2017

3.1.2.2 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关键因素,通过数据收集和梳理现有研究,筛选并设定出如表3所示的诸多潜在影响因素,变量设定方法变量含义见表3。

表3 控制变量指标与含义Table 3 Indicators and meanings of control variables

3.2 基准模型实证分析

表4展现了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实证结果。其中模型1代表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模型2与模型3分别代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首先,通过横向分析三大经济圈的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可以看出,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潜力的系数均为正值且统计显著。因此,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协同作用,这充分证明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海洋经济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口密集度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说明高质量从业人员的培养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从侧面证明了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明显。城市化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的系数为负,表明其对海洋经济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在海洋经济的后续发展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充分规避城市化水平不足和劳动力成本较高对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也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上日程。最后,国民经济第二、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也需要被不断深化,才能有效实现其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配合作用,最终实现海洋经济的长足发展。其次,通过纵向分析三大经济圈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推论。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近3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头迅猛,其海洋生产总值增速出现赶超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趋势。表4的实证结果再次证明这一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对海洋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洋第三产业的快速提升,这得益于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表4 基准模型检验结果Table 4 Benchmark model inspection results

4 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不足和发展前景

4.1 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不足

4.1.1 主要海洋产业发展不均衡

结合图2的数据和表4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存在并不均衡的差异化特点。以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相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以海洋工程建筑业以及海洋矿业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相关海洋产业发展十分平缓。究其原因,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及其相关产业大多集中在海洋第三产业范围,已经充分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而海洋工程建筑业以和海洋矿业极其相关产业因受到资源禀赋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则出现发展迟缓的情况。能否解决这一发展不均衡问题对于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和海洋科研高质量从业人员的培养也与之息息相关。与此同时,部分海洋产业还存在经营规模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的问题,亟须解决。

4.1.2 产业关联度亟待提升

通常情况下,上游供应链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前置推进动力,下游产业链关系到产业发展的后续跟进动力,故供应链和产业链对产业的任一发展阶段都尤为重要,对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任一产业而言均是如此。必须加快实现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复合化脚步,才能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持续赋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融合的案例不再鲜见。产业关联度的提升也不再局限于相邻产业之间,产业关联的跨度不断增大。以海洋渔业的新兴下属产业休闲渔业举例而言,休闲渔业现已和餐饮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形成联合发展的态势,实现了不同维度上的纵向产业链延伸,并取得良好成效。这对我国其他主要海洋产业的启示作用极大,如果各个海洋产业能够保持横向维度上的原有优势,并抓住纵向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机遇,就最大化地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并不断扩大内需,进而实现与多个不同海洋产业之间形成良性关联循环的发展目标。

4.2 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

4.2.1 绿色低碳

不仅仅是在海洋经济领域,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以我国海域为载体的海洋经济而言,绿色低碳发展对其发展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海洋经济下各个产业的发展均依赖于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对海洋经济的效益持续输出存在决定性作用。碳中和、碳达峰的发展目标更是体现了国家对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视程度。海洋经济若要在新时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持续深化绿色低碳理念。

4.2.2 金融手段和互联网技术支持

在关键词贡献图谱的相关分析中,本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金融手段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也展现出建设性作用。从长期的发展视角分析,互联网新兴技术和金融与海洋经济的同频率发展,对于维持海洋经济市场的整体活力作用匪浅。市场活跃度的不断上升和消费者满意度的提高对于长久维持海洋经济主要产业的活力具有持久的正向作用。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1)本研究从海洋生产总值、主要海洋产业、分产业海洋产值、分区域海洋生产总值4个主要层面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以及逆全球化的加剧确实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本研究通过运用加权法构建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后续固定效应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对各类可能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同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城市化水平差异则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3)本研究对现阶段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归纳总结。如若要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尽量克服主要海洋产业发展不均衡和产业关联度不足等关键问题,并向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目标不断进步。

5.2 政策建议

5.2.1 打造区域特色下的品牌化运营模式

品牌效应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拥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培育对推动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发展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拥有良好资源禀赋的三大海洋经济圈而言,如果能以海洋主要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载体,充分融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自然和风俗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因素,必然能够实现多样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海洋产业特色品牌的培育、海洋产业文化因素的融合都是实现特色品牌化发展的有效举措。

5.2.2 构建高素质从业人员的培养体系

高素质从业人员的欠缺也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培养体系的不完善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随着各类海洋产业的兴起,高质量从业人员与消费者和市场的匹配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决定性作用。高质量从业人员的培养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科技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闭环,才能够最大化发挥三大主要海洋经济圈的原有优势。

5.2.3 关注“人海关系”视角下的多方利益

“人海关系”和谐与否亦会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并且这一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水平。在“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伟大理念的引领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会受到来自周边各国的影响,区域之间的竞争和协同关系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利弊参半。适度的竞争会对我国海洋的发展产生正向刺激,有效的协同有助于双边以及多边合作伙伴内部形成友好市场。也正因此,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注重海洋经济发展效益的提升才能紧跟全球化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在国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之后,更是彰显了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益的必要性“人海关系”已经上升至国际层面。

5.2.4 聚焦海洋空间完善和空间合理规划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冲击力度不容忽视,产业融合进程严重受挫。如何完成海洋空间的完善和海洋空间的合理规划,会对我国后疫情时代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否能够把握疫情这样一个蛰伏期并完成合理的海洋空间规划尤为重要。“双碳”政策的提出,亦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经济